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21年4月19日下午,"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见到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共吉林省委原副书记林炎志.作为林枫的儿子,林炎志对记者讲起了当年父亲带领中央派出的干部团奔赴东北创建根据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淬火征途     
从北安到延安,是漫漫长途.我们是一路乘飞机、换汽车,最后坐火车走过来的."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一分队于2021年4月19日抵达延安. 从延安到北安,是长途漫漫.1945年11月15日,党中央派出奔赴东北的干部团用双脚跑赢了国民党的飞机、轮船,抵达北安.他们这一路,走了两个多月,很多路程靠双脚丈量.  相似文献   

3.
正我叫尚玉山,家在北安市。我的母亲是北安人民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尚大嫂"。母亲名叫张广英,1907年出生在山东省潍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0年嫁给了我的父亲,在李殿芳屯(现北安市城郊乡革命屯)安了家,从此人们都习惯叫她"尚大嫂"。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活跃在北安  相似文献   

4.
周艳琼 《党史文苑》2006,(11):10-13
长子延年:被捕后站着就义 陈延年、陈乔年,生于安徽安庆.幼时,同在家乡求学,勤奋攻读.1915年,兄弟俩离开故乡到上海读书,与他们的父亲--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生活在一起.兄弟俩白天在外做工谋生,晚上睡在发行厅的地板上,艰难的生活使两人面黄肌瘦.既是姨又是后妈的高君曼见此情景不忍心,想让两个孩子在家里食宿.陈独秀却说:"妇人之仁,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叫他自创前途."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代名师"、著名中共党史专家、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党史故事100讲》主讲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邵维正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耄耋之年的邵老能抽出时间接受"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采访,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6.
2021年4月19日,"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一分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站在巍巍宝塔山下,听着延河水潺潺流淌,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当年的激情岁月.  相似文献   

7.
正由哈尔滨北出300多公里,有一座叫北安的县级城市。1月27日,北安市2019年"追梦新征程"新春慰问演出激情上演,并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平台全程网络直播。在这场动人心弦的"北安春晚"上,2018年北安市委重磅推出的"榜样,逐梦的力量"百场经典故事会画上圆满句号;2018年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北安人身边的榜样、抗日英烈尚大嫂的儿子尚玉山走上舞台,接受家乡人民的致敬;北安友好城市的使者、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著名歌手孙秸,以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表达了延安人民的深情厚谊;原创歌曲联唱《红色的路》《壮阔征程》《北安是我家》《再一次出发》,呈现了"从延安到北安"的红色历史文脉,唱出了北安人心中的那份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吕梁巍巍,汾水泱泱.2021年4月21日,"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二分队跨越千里之遥,到达革命老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追寻1945年中央派出的干部团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足迹,赴一场跨越76年的精神之约.  相似文献   

9.
"小石口,蝎子城."2021年4月24日,当"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二分队来到山西省应县南河种镇小石口村时,这句流传久远的当地民谣为我们勾画出这个小山村的朦胧轮廓. 据干部团成员崔扬的日记记载,干部团于1945年冒着连绵秋雨来到小石口村,并计划在这里让疲惫不堪的队伍进行休整.  相似文献   

10.
在位于北安市龙江路的北安市第八中学的教学楼里,有一座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纪念馆."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四分队来到这里,透过历史的苍茫,打开时光的窗门,翻阅泛黄的资料,追寻当年这所学校的燃情岁月.  相似文献   

11.
正【来信】编辑同志:30多年前,我和已婚的弟弟与父亲共同居住在一套使用面积80平方米的房子里。后来,单位分给父亲一套使用面积21平方米的职务补差房,父亲将这套房子赠予我,我一直居住到现在。父亲去世时,大房子按照父亲的遗嘱留给了日常尽赡养义务更多的弟弟。前年,这套大房子由于先拆迁、再回迁,市值高达80万元。由于当年父亲对财产分配不均,导致我们兄弟俩所得的房产价值悬殊。我想咨询一下,我能否向弟弟要回两个房子之间的"差价"?  相似文献   

12.
2021年4月20日,北京,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见到了1945年中央派出的干部团成员薛志侠的孙子薛胜难,听他讲述起爷爷当年的故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原军官,薛胜难在服役时曾无数次演奏过国歌,每一个音符都刻在心灵深处.更令薛胜难无比自豪的是,他曾经三次参加国庆大阅兵.每当他奏响《义勇军进行曲》,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内心除了激动,还有一种遗憾之情——爷爷薛志侠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却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3.
穿越平型岭     
2021年4月24日,沿着恒山山脉蜿蜒曲折的山道,"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二分队一路向北前行,于日暮前赶到了闻名遐迩的平型关大捷主战场——灵丘县白崖台乡白崖台村乔沟. 76年前,中央派出的干部团行经此地时,当年平型关大捷的鏖战痕迹依稀可辨,激励着干部团继续向东北行进.  相似文献   

14.
银川城的冬天总感觉没有小时候的乡村冷。故乡最冷的时节就是腊八前后,如果下一场雪,直到过完春节,角角落落的积雪才会完全消融。一每到腊八,父亲都会早起,扫净院子,把因虫子啃过而不好卖的各种"纯绿色"豆类收集起来,加上米饭、面条子熬一大锅"腊八调和"吃。目的,就是让我们兄妹几个要记得节俭过日子。每次,我就着辣子都能美美气气吃上两大老碗调和饭。吃过腊八调和,趁父亲出门转悠,母亲都会给我们讲一件父亲过去的事:父亲13岁,叔叔7岁时,兄弟俩住村集体一间土坯房。没妈的孩子天养活,吃啥啥香的父亲身体挺壮实,村里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安和延安有着重要的红色基因传承关系。这段历史虽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北安与延安,一个在东北(黑龙江),一个在西北,相距几千里,相隔万千重,是伟大的革命斗争把两地紧密联系起来,并铸就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1945年11月15日,受党中央派遣,延安干部团195人来到北安,这一骨干力量领导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使北安具有了源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纯粹红色基因,成为东北"红色之都",从而书写了红色北安辉煌的历史,也使北安拥有了"塞北延安"的美名。  相似文献   

16.
我的老父亲     
正"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每次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立刻想起我的父亲。今年81岁的父亲名叫邵应方,是祖父找人给他起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从老家甘肃庄浪县来到团场成为一名连队职工,先后在连队基建班、浇水班、炊事班、林管班岗位工作。父亲身材魁梧,坦诚淳朴,脾气倔强,是个热心肠的人。从我记事时起,父亲的同事都称呼父亲"老邵"。上世纪六十年代,连队生活物质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望风雨历程,越过历史激流,百年历史中的每一个年份、百年历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于历史的长河中奋力书写下了自己所担负的那一笔一画,共同绘就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壮美画卷.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继续奋斗的强大力量,"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专程前往河北、北京,以一次全身心投入的采访调研,从党史中感悟初心,在实践中践行使命.  相似文献   

18.
洪博、洪玉是对一对孪生兄弟,1990年出生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榆树乡都督村,他们的家境比较贫困,兄弟俩为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毕业后就到大连一汽车美容院打工。一天凌晨,这家汽车美容院突然燃起大火,已跑到安全地带的他们为了救助其他工友又重返火场,4名工友因此得救,而兄弟俩却被烧成了重伤,那一年,他们只有17岁。兄弟俩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们先后荣获"抚顺市舍己救人好青年"、"感动新宾十大人物"、抚顺市"百姓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边缘地带的北安,一百年前时称龙镇县。作为最早的黑龙江省工委、黑龙江省政府所在地,北安堪称黑土地上的一座历史名城。近年来,这座小城不断刷出令家乡人备感自豪的"新颜值"——承载着近代历史不同时期、系列主题的红色博物馆群,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追寻历史足迹,缅怀革命先辈,汲取精神力量;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北安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立项申请,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组的验收,被列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最近,邓小平的长女邓林在广州市参加<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型展览活动时,回想起父亲1984年视察广州时的情景.她说,父亲的道理都是从老百姓中来的,像"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他把这些民间的智慧放在改革开放的设计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