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雅娟 《学习论坛》2000,(11):41-42
一、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国际化的要求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进程,这种趋势人们常称之为国际化。每一个国家都在努力扩大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提高综合国力,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之精华贡献于全世界共同创造的人类文化宝库,同时又从中汲取宝贵的营养,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已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中国,更不能轻易放弃这个与整个世界同步前进的机会,加入WTO的努力正是中国在经济上参与国际竞争的强烈欲望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刘少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 ,可分两大部分来阐述 ,一是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理论 ;二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一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科学构想1 .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并把它作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比较长的、不可逾越的、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刘少奇预计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搞新民主主义 ,第二步是搞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 ,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以便稳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指出 :“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  相似文献   

3.
建设一个“强国”,实现现代化,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惯性地运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运动的传统经验,力图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于现代化征程中的中国国民都是宝贵财富,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一般主要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从广义来说,也含有从各种不同类别的前现代化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之意。一个现代化社会,不仅是经济高度发达,其政治、文化也应该是高度发达的。譹由于国情地缘的差异,世界上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之路,其起点和经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军果  张均良 《唯实》2003,(10):76-79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认识 ,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走向 ,并最终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从现代化建设的动力、目的和目前面临的环境等角度 ,论述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从本质属性中的发展有别于单纯追求数量型增长、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等方面 ,阐明本质属性中的发展所具有的全新内涵 ;从发展的根本指针、发展的切入点等问题出发 ,分析新时期面临新环境的发展应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及其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于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师喆 《探索》2023,(5):51-65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迫切需要从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全方位视角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予以科学阐释。从政治理论角度看,需要明确“国家”的真实内涵,摆脱西方地域性经验的束缚,实现国家本质要求与具体进程的统一。把握“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穿透西方的理论遮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度自我完善和安全发展。恪守“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超越“资本中心”,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在服务和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与超越。坚守正确“建设”方向,避免西方式的“决裂”与“破坏”,以守正笃实为定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国家的活力。注重建设过程的“全面”性,不能只注重部分主体的利益与发展,以和谐为路径,增强建设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植“中国”社会,彰显“中国”特色,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放眼“人类文明”,紧紧把握独立自主、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的人类现代化大趋势。从政治实践角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为此需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保持战略信心与战略定力的统一、注重宏观设计与微观机制的统一、做到遵循规律与积极推进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王越芬  许丹丹 《世纪桥》2009,(7):29-29,55
本文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得出了“要始终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首位、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围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践勇气,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从"高度民主、高度文明"演进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对新时期各个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加以分析研究,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到全球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加大了改革开放的难度和风险。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彰显,也给两制关系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全球化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渐成国际社会的一股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但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做法及“明的冲突”、“中国威胁论”等思潮的出现,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构成了严重的阻碍。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经济、政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观念,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它只有与社会实践的发展相一致,才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的基本实践是改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封建社会正统的统治思想,儒家关于政治与治国之道的认识在历史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论语》可以说是儒家法治思想的开端,了解儒家政治观与治国思想内容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际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澄清了许多理论是非,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而且也深化了对真理标准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又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发展。 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它只有与社会实践的发展相一致,才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基本实践是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这个历史特点和要求,是社会实践向实践标准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是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的。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就热情地期望“从他们的行列中产生出这样一种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列宁也指出:“只有利用大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因素。”由此可见,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诈用,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所必需的。我们党的历…  相似文献   

15.
陆美珍 《唯实》2001,(5):60-63
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笔者认为,在邓小平发展理论中,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党的自身建设如何发展?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然选择。笔者就党的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党的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及其特征 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反映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不仅极其广泛丰富,而且全面深刻,包涵着政治、经济、科学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总体和具体的方针政策等,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用人之道李中林,刘新贵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大批人才,这是每个领导者已注意到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人才是现代人事管理的主体,它比历史上的做法前进了一大步.现代...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来党的纪律建设的曲折历程表明:凡是纪律执行的好的时期,现代化建设就进行得成功顺利;凡是纪律执行的不好时期,现代化建设就遇到困难和挫折。新时期,尤其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加强纪律建设;社会转型时期迫切需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高民族素质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现状呼唤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当前,加强纪律建设应着重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纪律与法律的关系;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纪律和创新的关系以及制定纪律和执行纪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种选择不仅出于历史的理性,而且是一种价值选择,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作为目的价值规定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转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个发展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这突出表现在它在发展的思维范式上实现了重大转移、在发展的内涵上不断丰富、在发展的依靠力量上准确把握、在发展的目标上进一步落到实处和在新时期政府的建设方向上倾向于服务型政府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