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部百年科学史,就是一部科学家精神的发展史。100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的孕育既是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工作和科技人才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接续奋斗的科学实践。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科学家精神仍历久弥新、催人奋进。我们要深刻把握科学家在长期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深度参与和有力支撑,离不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燕赵大地,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情系百姓、扎根基层,坚持将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为推动我省"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河北农大人,开创了全国闻名的"太行山道路",凝聚了伟大的"太行山精神",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将这条道路不断拓展深化使之越走越宽广;遍及全省各地的农业科技特派  相似文献   

3.
喻思南 《奋斗》2022,(6):68-6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爱祖国与人民至上的有机统一、批判创新与求真务实的内在统一、集体协同与个人奉献的行为统一、科学探索与科学传承的价值统一是其鲜明特征。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科技领导力、完善社会治理制度,而且是应对中国科技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转变、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必须进行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引起了大家强烈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为了祖国的振兴,毅然回国工作,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为标志的我国航天事业跨入国际领先行列。这既是我国科学家努力拼搏的展现。其背后也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尤其是中央专委主任周恩来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你感叹     
<正>重大成绩取得的背后,总是离不开关键人物的突破性表现,也离不开集体的共同努力。屠呦呦对于个人和集体荣誉的表态,值得称许。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界最高荣誉,历史上曾有几位华人获奖,但长时期没有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获奖。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举国轰动之时,有人也感到遗憾:诺贝尔文学奖毕竟代表不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什么时候在物理、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获奖呢?时隔三年,见证奇迹的时刻就到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对于建设科技强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弘扬科学家精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改进作风和学风、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协同和包容精神、市场经济趋利性与社会的功利性的负面影响等。培植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要突出社会价值引领和自我教育,加强科研诚信、作风和学风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符合科技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曾有过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却没能在中国发生?为什么至今中华民族仍未能跻身于世界科技先进之行列?这些问题已成为当代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热点。本文拟从科学精神对科技发展的意义以及中西文化传统对科学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影响,提出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以供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何谓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渗透于科学主体以及科学理论之中,能够促进科学创造的各种精神要素的总和,是科学家追求认知需要(也包括一定的情感需要和审美需要)的满足,从而发挥智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创造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我们以法治保稳定,以法治推改革,以法治促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法治建设托起中国梦,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助推中国梦旱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曾祥明 《湘潮》2015,(3):302-304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和革命家,是党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而努力,直至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这一挚爱而伟大的事业。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思想遗产,其思想包罗万象,涉及党的创设、文化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等各个领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殷殷期待与奋斗指南。中国梦的伟大实现,离不开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抗战精神与中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虎 《新长征》2014,(9):25-2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落后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和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可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引导优秀人才投身新时代"三农"事业建设发展,为打赢乡村振兴战略攻坚战,实现人才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贡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  相似文献   

14.
魏大乔 《唯实》2009,(5):91-93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思想动力,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力军。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科技的挑战,是人才素质的挑战,是民族精神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思想情感,离不开人的道德责任,更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激励。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科技专家在自主研制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辉煌伟业中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伟大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朝着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脚步迈进。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之魂。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则是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在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努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是全面振兴企业的重要举措,是塑造企业无坚不摧的精神支柱、为其提供强大活力的基本途径,因而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业科技大会战,被誉为中国农业的"两弹一星"。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不负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国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殷殷嘱托,以"渤海粮仓"科技创新精神,继续弘扬中科院几代科学家"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光荣传承,用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舍我其谁的奋进勇气和生动实践,让党旗飘扬在"渤海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就此采访了江西省委书记易...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作为农业大市,保定市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研发投入不足、人才支撑不够等突出问题,在“科技兴农、产业富农、人才助农”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富矿”,推动专家下乡、科技下乡,用科技人才“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文章”。  相似文献   

20.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日前,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到"深入实施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产业导师培训工作。持续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助推乡村振兴。继续实施向基层一线倾斜的人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