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刘部长您好,近年来,本溪市委坚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请您谈一下坚持这一做法的主要考虑?刘国秀: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和传家宝,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  相似文献   

2.
侯元 《实践》2013,(9):8-9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回答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坚持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其核心要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党的作风建设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核心问题。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切实做到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是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的集中体现,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首先要从这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李景田 《学习导报》2011,(15):12-15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是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党的主张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支持的实践过程。密切党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非常鲜明地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前,人民群众对为官不正、不勤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强烈不满。我们党只有非常坚决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真正做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06,(8)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而党员的先进性只有在服务于人民群众中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绿园区委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一、不断提高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共产党员能否把群众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牢固的责任意识是前提和保证。在先  相似文献   

7.
商兆鑫 《唯实》2014,(5):76-78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贯彻群众路线,执政为民的群众观是前提,求真务实的作风观是表现,廉洁从政的权力观是核心。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无条件地践行好党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争当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必须增进群众感情、坚持群众路线、把握为民关键。增进群众感情。有了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把保持廉洁、反对腐败,当作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措施提了出来,这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一、正确估计廉政建设和党风建设的现状,切实看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我们党的作风状况如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状况如何,这是一个关系党群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根本要求,是党治国理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务实转变,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体现,是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理论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执政责任的态度、决心和勇气. 一、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自觉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需要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将情、理、法相结合,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以情感人。动人心者,莫外乎情。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这对于从政治制度上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尤其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重点】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王冲 《学习月刊》2012,(12):137-139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党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都做过深刻的论述。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5.
党包含于阶级基础之中 ,党的阶级基础包含于党的群众基础之中 ;党的先进性是其阶级基础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但它又相对独立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处于主导的地位 ,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是其实现对群众的影响和领导的先决条件。因此 ,党的先进性、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一、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趋向新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信息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群众思想行为多变性、差异性和独立性的趋势日益增强,影响群众思想、行为的因素和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多样,从而使我们群众工作以及党群、干群关系凸显了新的趋向和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执政党公信力是巩固执政地位和实现执政目标的重要条件,是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执政党公信力内在地包含着执政动机和执政资源两个要素。执政资源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执政资源的获取和整合必须深刻认识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考验,与时俱进地转变群众工作理念,树立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职观、民生观、民主观、服务观、法治观,保持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度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张学忠: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握三点基本要求. 一是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最高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党的事业不断成功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二是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来自于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从本质上说,就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三是坚持以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为正确实现途径.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埋头苦干,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的根本问题是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共产党的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做好群众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了人民群众利益而努力工作是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目的所在、根本所在。群众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激励群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从人民群众需要出发,探索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特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8,(7):6-6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做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