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是由1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共和国,联邦和各州均享有立法权,各自的立法权限法律有明确规定,法律出台后大部分由各州执行.有关公证立法联邦和各州均有规定,联邦有联邦公证人法,具体到各州也有补充立法.  相似文献   

2.
王京 《中国司法》2007,(3):97-100
一、世界公证制度的分类近现代西方各国的公证制度,由于法律体系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可分为英美公证制度和拉丁公证制度。前者的公证制度采取形式审查,公证人不对证明内容负责。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公证采取自愿原则。此公证制度为英国、美国及英属殖民地所采用,英国更多地保留了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京 《中国公证》2006,(11):33-36
公证制度不是我国特有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从国外学习借鉴过来的一项具有国际性、通用性的法律制度。近现代西方各国的公证制度,由于法律体系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可分为英美公证制度和拉丁公证制度。前者的公证制度采取形式审查,公证人不对证明内容负责。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公证采取自愿原则。此公证制度为英国、美国及英属殖民地所采用,英国更多地保留了中世纪宗教公证的影响。后者将公证制度定位于国家准司法制度,表现为国家法律对公证事项的强制规定和公证执业的组织形式自由化,公证人对公证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4.
陈丹 《中国公证》2004,(2):20-21
一、从私办公证处看国家证明权行使方式改革的度 如前所述,公证制度诞生的最初,公证活动本来就是国家机关或社团中的一种个人官职或职业(代书人或书记官)的行为,由个人代行一些国家职能.在法国,其公证的效力尽管远大于美国,但至今采取的仍是由公证人代理行使国家证明权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上的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抓紧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在公证立法过程中,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中的成功做法,重新考量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价值取向和功能作用,研究解决公证立法中涉及的重要问题.这对于统一人们对公证制度的认识,改革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黄韬 《中国公证》2004,(8):45-46
一、主流理论及其缺陷 公证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司法制度,是各国业已确立并通行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公证制度生存和建立的根本在于公证权的存在.在立法前提上,公证权是公证法律制度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源,规定着公证发展的方向.虽然公证权问题是如此重要,但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公证权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而在将来深化公证制度改革和进行相关的公证制度立法工作时,公证权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8.
薛春喜 《中国公证》2005,(11):13-16
二、<公证法>颁布的意义 (一)<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 新中国的公证制度是借鉴前苏联公证制度创立形成的,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至1959年,为新中国公证制度的初创时期.1959年至"文革",为公证工作停滞期,除基于国际惯例办理的少量涉外公证外,国内公证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9.
郑俊杰 《中国公证》2004,(11):32-34
公证的职权即公证职责界定之内的法律支配力,或法律认可的责任能力范畴.它是公证的生命之所在、威望之所系、公信之所见.法定必须公证、公证的效力、公证的责任构筑了公证的权力体系,赋予了公证的司法职能,体现了公证制度的完整性与公力性.公证的职权特性即公证权力的规定性,它是公力证明效应的特殊社会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自公证制度恢复建立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愈来愈重的法律保障作用.1982年4月,国务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我国公证事业由此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本文简要的论述了我国公证事业发展的难点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公证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保证公证制度正确开展的根本所在,对我国经济民事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公证法律制度下完善我国公证诚信制度进行实际探讨,建立完善的诚信公证制度,发挥公证行业的真正效能,实现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普遍性 所谓公证笔录制度的普遍性,是指笔录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应当在公证实务中得到普遍尊重.而无论公证普通程序还是公证特别程序,也无论公证案件属于单方当事人案件还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案件或者针对于不特定主体而进行的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汉生 《中国司法》2004,(10):49-51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一、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理论起点和实践基点完善我国公证制  相似文献   

14.
对公证法学基本理论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研究公证法律制度的公证法学,其现有的基本理论观点远远落后于我国公证法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公证制度对中国来说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其渊源于中西方之间关于司法的观念的差异表现。本文解释了大陆法系中的公证制度,分析了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且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对公证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对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公证法律援助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规范不健全,操作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本文着重从公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西方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优势以及对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启示来探讨如何推进我国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谈话笔录:一个被忽视的公证审查核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公证就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进,公证已成为现代国家确保自由、安全和公正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制度.进入21世纪,人类对于法制的要求超过既往的任何时期.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然要求.因此,在司法制度中,公证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客观与必然的.实际上,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和公开,公证制度作为司法制度从诞生伊始就在不断地完善她的程序.这是因为,司法制度的本质含义体现在如何通过程序进行"司"法方面,程序制度是公证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灵魂所在.于是,如同诉讼司法制度、仲裁司法制度一样,公证司法制度的着眼点也在于在动态方面如何进行"司"法.  相似文献   

18.
张军 《中国公证》2002,(4):40-41
1.缺乏实体法的依托,现行公证制度职能被弱化。现代公证制度是引导和监督公民、法人依法办事,维护社会生活和经济秩序的制度,是国家司法预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缺乏民法传统,尽管有了公证制度,对公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前,社会对诚信的要求使国家计划并着手建立征信机制.而建立征信机制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公证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机构以行使国家证明权来维护国家的法律制度,公证工作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公证工作如何在建立征信机制的过程中找到新的介入点,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当前公证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又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公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引言] 关于中国古代公证,理论界有三种观点:一、不承认中国古代有公证活动,认为“我国的公证制度是新兴的法律制度”.二、借口办理“红契”业务机构的行政性,而否认其国家公证性质.三、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