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亚男 《学理论》2013,(11):277-278
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中的条件、要素,也是德育过程形成的行为中介,在道德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可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所以说,对于小学生在道德情感培养上的缺失需给予特别的关注,从而整体平衡道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达到和谐统一。从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道德情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期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魏玲丽 《学理论》2012,(35):260-262
当今道德教育的弊病是情德分离。情感教育在当今德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有效德育过程中三大情感因素:媒介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面对道德教育对当代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如下:教师本身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要丰富和陶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融洽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具有教学敏感,善于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映.培养良好的情感,使师生之间情感融洽,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应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相似文献   

4.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重视科学理论与知识的讲授,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培养和高尚道德情感的体验,这就必须坚持情感教育,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供落实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其次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情"字,发挥好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最后,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课德育实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吴强 《各界》2008,17(6)
新课标的出台,带给教育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如何正确实施新课程,使新课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惟有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魏敏 《学理论》2013,(33):388-38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情入教"、"新型师生关系"等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被提上教学日程,随之而来的情感教学也进入教师的视域且倍受青睐。教学过程不仅是一项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情感的双边互动过程,而情感教学坚守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且在教学中以情感为中介,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师生关系,为实现政治课的德育目标等起到辅助作用,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7.
胡小平 《学理论》2010,(10):229-229,253
情境教学强调教学要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政治课堂教学有着丰富的情境素材,教师依据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情境因素,按照政治教学规律,精心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2)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教学中如能正确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将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持续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影响学生心理的情感因素,通过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来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据此,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发挥表率作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情感兴趣;采取鼓励性的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开展课外活动;情绪辅导,七个方面探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3)
思政课教学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并外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坚定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力量支撑。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困境: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基于功利主义,无法将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外化为品德行为习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与他们相对立的异化活动,无法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应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性;发挥思政课教师引导作用,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何珺 《各界》2010,19(2)
实践证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偏爱与兴趣往往得益与任课教师教学的强烈感染力和吸收力,浓厚的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讲究教学艺术,不断激发并巩固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之以情,教之以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只要教师采用灵活,新颖,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就可使学生学习的既轻松又愉快,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兴趣,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下面是自己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中的一些尝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1.
刘荣 《各界》2008,(11)
师范类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作为教者应以1.以美带情,以情带美2.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来训练学生的舞蹈情感3.从舞蹈欣赏中激发学生的舞蹈情感等几方面来启发、开导学生,使其真正了解舞蹈情感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专情课程、激情课堂、移情课外.  相似文献   

13.
一是在模块教学的组织中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要协调一致(一体化);二是推进理论教学实习化,实习教学课堂化,使模块教学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一体化;三是制定检测系统,保证教学内容与模块教学体系的主导思想一体化;四是模块设计中要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要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4.
陆望 《学理论》2015,(8):161-162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建筑英语口语是高等建设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怎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建设英语口语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贺殷媛  赵金梅 《学理论》2015,(5):212-213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迹进行生动形象的示范教育,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使他们能参照榜样行为,进行思考、对照、模仿,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解析高校典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途径如下:注重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强化对典型榜样的宣传力度;选树针对性强的典型榜样;创新典型案例教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所做的任何涉及伦理与道德的行为都会被拿出来进行广泛的评判、讨论,甚至发生激烈的思想交锋。在关于公民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必须关注个体的人在处理涉及伦理与道德行为时的选择。通过厘清"伦理""道德"概念,找到我们应该持有的理性立场;考察今天所处的伦理道德环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透视行为的先在条件和价值观念;在义务论与功利论之间,寻找他们可能的行为逻辑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马跃兰 《学理论》2010,(3):170-170
传统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言的单方面灌输而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建构,过分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过分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职英语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试图找到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作精神。而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特别适合于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知识为载体的重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多功能综合性课程,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背景下,思想政治课课堂要呼唤绿色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关注人的生命、人的未来,能够顺着学生自然的天性,注重情智生态的平衡,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升,是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红英 《学理论》2013,(9):284-285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运用有韵律的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艺术,是人类抒发情感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本文就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如何让学生深刻细致地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做到"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黄邦敬 《各界》2006,(12):86
1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当今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育教学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健康和正常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因为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正确思想和品质尚未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很低,自我把握行为还有一定的困难,感情也比较脆弱,不具备较强的受挫力,所以他们在遇到疑惑、困难和迷茫的时候需要有人帮助。否则,会走一些弯路甚至会走上歪路,难以自拔,难以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因此,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去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