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在过去的实践中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此次改革历时长、涉及面广、力度大,权力被下放,部门合小成大,政府职能不断优化,各地的创新层出不穷。当前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包括:省直管县、乡财县管、扩权强镇、“大部制”改革、“行政三分制”改革等。但目前改革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改革的阻力还很大。在未来的改革中,必须明确改革的主导者,将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规范改革的程序,合理配置权力,以职能定机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近十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各种民生难题不断破解……这些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现代化的一个新阶段,即民生发展时代。与经济发展时代相比,民生发展时代有自己特定的体制需求,这种特定的体制需求决定了民生发展时代特殊的改革逻辑、特定的改革内容和方向、特定的改革领域、特定的改革框架。民生发展时代为中国未来改革奠定了新的基点。只有基于民生发展时代的体制需求和改革逻辑,中国才能跳出前30年形成的“窠臼”,不断拓展新的改革空间,获取新的改革动能,开创新的改革局面。  相似文献   

4.
前三十多年改革的基本动力是“得利”即国家采取了诸多促进改革的特殊政策,形成了“谁改革谁有利,先改革先得利”的局面。但这种改革路径也会产生必然的副作用和代价。由于制度本身是一种公共品,用“谁得利谁改革”的机制来推动改革,相当于用一种生产私人品的逻辑来生产公共品。这种改革的逻辑会导致经济运行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并且导致各个领域中出现既得利益集团,利己就推动改革,无利就阻止改革,给进一步改革设置障碍。  相似文献   

5.
司法改革是一个历史跨度很长的老题目,也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新题目,还是一个风险度很高的难题目。最高法院制定并颁行的两个五年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不同阶段的目标、原则和任务,所进行的改革有89项之多。“一五”改革主要涉及审判方式、审判组织、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二五”改革主要涉及完善诉讼程序、完善执行程序等体制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人事天地》2011,(7):8-8
近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  相似文献   

7.
贫困县政府机构改革并非是简单地向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模式作出认同的过程,其间蕴含着贫困地区在区域性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经济、政治视野中对政府机构改革价值取向的选择。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固然给贫困县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范式,但是,推动贫困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在动力还需从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中转换。因此,在以重塑贫困县政府文明结构为整体,以机构改革为“联动”的地方社会变革过程中,既要以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政策为导向,也要立足贫困县现存深层矛盾的实际、难点,进行独创性建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战略机遇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机遇期,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高等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非常重要的举措是改革、创新。因此,要根据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评价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构建起科学的改革框架,明确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司法拍卖是法院依法对被查封、扣押、冻结的涉诉财产处置的一种执行权。司法拍卖改革可以很好地提升司法公信力,满足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需要。目前,涌现出重庆、上海、浙江、最高院四种有代表性的司法改革模式,不同的模式体现出不同的改革理念和力度,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从司法拍卖改革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入手,通过对其进行剖析,提出了司法拍卖改革存在的几点问题,探究司法拍卖改革的合理路径,展望司法拍卖的改革方向,助推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思想认识上,需要澄清一些问题。深化改革与解放思想,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每一次重大改革的推进,都是以解放思想、消除思想观念障碍为前提的。在改革问题上,解放思想有两个层次。一是在“要不要改革”问题上解放思想,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必然性,消除妨碍改革的思想阻力,推动改革进程。二是在“怎样进行改革”问题上解放思想,在改革过程中,要消除片面的、错误的思想认识,防止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使改革顺利进行,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一系列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都市城郊县的特点,使望城县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更具典型意义,以望城县为个案,对城郊县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当把握的重点、难点和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工作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袁、王被错杀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以往的研究对袁、王被错杀的原因作了充分的探讨,但还忽视了一个人物。史料表明,作为中央巡视员的潘心元对袁、王被错杀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is essay is a contextual analysis of Wang Zhao's six letters which were recently discovered in Japan. The first two letters reveal that the contents might not be the obstinacy of this prominent figure of constitutional reform group but an incitement under Kang Youwei while Wang Zhao exiled himself in Japan. The two secret imperial edicts copied in these two letters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records in archive file. We can thus treat it as a result of Kang Youwei's garble. Before Wang Zhao's secret return to China as a desperado, he ingratiated himself to Kang Youwei in order to solicit money by hook or crook. We can thereby sense his existential predicament. He also twice went to Kochi Prefecture prior to his secret home trip. Other than exchange views with intellectuals there, fund-raising for secret emigration from Japan to China seemed to be his main objective.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曲折历程,王稼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王稼祥经历了三个实践探索阶段,理论不断升华。在初期探索阶段,王稼祥模块化的学习与运用苏联的革命理论,但是,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与理论固有范式的破除,王稼祥不仅进入理论跃升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给予科学阐述,而且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的以义理财和义利统一的义利观为其施行变法改革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他的义利观独具特色:一是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强调“理财乃所谓义”,赋予“义”以新的价值界定;二是从“为己”与“为人”的关系上给“仁义”以新的诠释;三是他所提出“为己”与“为人”辩证统一的原则,与近代资产阶级的“合理利己主义”划清界限。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多个重大战略思想的构成特征,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它的主题一致性、思想连贯性、内容交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最紧密的体现就是"特色"两个字。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不仅是一位富有开拓和进取精神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宽容和创新精神的杰出思想家。在思想领域,王安石本着"惟理是求"的精神,客观地、平等而不存偏见地对待各种学术流派,吸取各家各派的合理思想。他援佛入儒,援道入儒,援法入儒,以及援诸子百家入儒,以充实和弘扬儒家的学说和义理,从而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会的历史发展,先后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求索与辉煌、社会主义初建时期的转折与奠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开拓与创新。回顾并思考这段历史,对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自觉和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与维护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与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和图谋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工会组织的群众路线,努力实现工会组织的民主化、群众化与"行政化"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大胆探索和锐意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更伟大的胜利。三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庄严选择,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对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经验的汲取;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和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教条主义倾向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0.
课程的改革要依据课程的自身特点进行。《狱内侦查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必须从课程的历史沿革出发,对该课程的特点与特色予以阐明,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思路与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