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1世纪亚洲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宝成 《法学家》2002,(2):112-113
尊敬的各位校长、院长、教授,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21世纪亚洲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并以我个人名义,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来自亚洲各国著名大学的校长、院长、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的中国著名法律院校的校长、院长、教授以及各位来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8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芮沐先生百岁华诞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共中央原政法委书记任建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胡康生、国务院法制工作办公室主任曹康泰等领导同志向芮老发来贺词或送来花篮。包括十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7月14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在北京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周永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王胜俊主持。中国法学会会长、“双百”活动组委会主任韩杼滨代表主办单位就“双百”活动的要求和计划作了说明。为期3年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主要面向广大党政干部、政法干警、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等。今年的活动将在新疆、青海、陕西、内蒙古、广西等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  相似文献   

4.
阿计 《中国法学》2002,(4):183-185
<正>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2年年会于2002年5月13-16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全国法学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约140余人参加了此次年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6,(8):9-10
尊敬的顾秀莲副委员长,尊敬的罗豪才副主席,尊敬的吴爱英部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下午好!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在这里聚会,隆重举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律师业发展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首先,我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律师协会建设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司法部的领导,向新闻单位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为律师事业发展做出宝贵贡献的老领导、老前辈、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不断开拓进取的全国律师和辛勤工作的律师协会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6.
利益法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纲要 亲爱的各位同学,尊敬的各位听众! 较之其他题目,今天这个客座演讲的题目对于我别具意义.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位大学教师研究的诸多问题之一,而且是本人毕生工作之所在.从写作教授资格论文起,我就是利益法学方法的支持者,无论是在课堂上,在理论争论中,还是在实践中.关于实践,尤其要提及我有关债法和物权法的两本《概论》.能在新的听众面前谈论这一方法,于我是一种快乐.但是,我首先必须对演讲内容作一定的限制,以不致各位稍后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8月22日至23日,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15年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张渝田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回顾了行政法学研究会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向罗豪才、应松年颁发了中国行政法学"终身成就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彦、最高  相似文献   

8.
<正> 二战后,日本由教育敕语体制转换为宪法、教育基本法的教育法制。大量的教育立法,完备的教育法系统,使得教育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从而为教育法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兴起了争取实现“作为权利的教育”的国民运动,并要求科学地阐明“国民的教育权”,这就成为“教育法学”产生的契机。五十年代,有仓辽吉的《教育关系法评述》和长田新监修的《教育基本法》,带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法学学会于5月26日、27日举行1982年年会。市社联副主席罗竹风、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关子展、中共上海市委政法领导小组秘书长王凌青、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庄霄等同志到会致贺词。法学会会长徐盼秋致开幕词并作会务报告。齐乃宽、徐健、余先予同志分别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正> 一、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一)导言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学法学教育职能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自1949年以来,中国法学教育一直与法律职业相分离:未经大学法律教育而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历来是极为普遍的情况。相反,在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不解之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只对那些具有同一教育背景的人开放门户。法律职业人士的专业化是西方法律至今仍然保留的最为重要的传统特征之一。如此巨大的差异包含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法律如何形成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传统联系?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如何?哪些原因促成了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这种分离对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同志是我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深受人民尊敬的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董老对法律科学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学说,为中国法学事业的开拓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法学教育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对职业性的强调。诊所教育模式是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一大贡献,并且现在以为多数美国法学院所采用。受其启发,我国的法学教育亦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尝试在法学教育的改革中有选择地采纳的诊所式模式,培养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提高其从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岳宣义 《中国律师》2014,(11):25-29
(2014年7月11日)尊敬的顾秀莲副委员长、尊敬的李兆焯副主席,同志们、朋友们: 此时此刻,战斗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戈壁大漠、南疆边关、北国荒原的法律援助志愿者们,欢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5载历程的春华秋实。请允许我代表“1+1”志愿者行动的发起单位和组织单位,热烈地欢迎你们,衷心地感谢你们,真诚地和你们共享5年志愿征途的艰辛与光荣!  相似文献   

14.
<正> 当前,一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正在全国蓬勃展开。这场斗争关系到我们党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关系到全面改革和开放的成败。我们法学教育战线上的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知识分子和一切革命的同志,应当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站在这场斗争的前列。在法学教育的各个岗位、各个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2日,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全国政协罗豪才副主席出席大会祝贺。中国法学会孙在雍副会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张鸣起书记、中国劳动学会夏积智会长、著名劳动法学专家关怀教授等出席了会议并致词。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社会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研究会领导班子,贾俊玲当选为会长。2006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  相似文献   

16.
<正> 苏联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法学教育工作,他们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即通过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知识协会大张旗鼓地开展法律宣传,为教育公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法律秩序、捍卫公民权利和合法利益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但是旧的法学教育体制不能适应苏联形势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弊端亦愈来愈显露,并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1986年12月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委员会召开会议,把改善法学教育的问题正式列入议事日程。出席大会的有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检察院、最高法院、内务部、司法部的负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比较法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40年,比较法学教育作为法学教育的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出现,是近代中西方法学在教育领域兼容实施的产物.也是中国人博稽中外,以中西方文化丰富法学、开拓法律文化领域的大胆尝试。它的产生既与反动统治者对待教育的保守落后态度有关,更和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精神渗透、侵夺我国司法主权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6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召开全区公安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就加强全区公安队伍建设工作进行部署。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梁胜利在会上强调,全区公安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领导关于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采取非常措施,深入开展“一教育三整顿”活动,  相似文献   

19.
蔡枢衡与杨兆龙两位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法学家。两人同受民国时期教育之熏陶,故国学功底扎实;又曾留洋国外,受新式教育,并师从当时法学大家,故深谙西洋法学。融中西教育之背景,学识广博,见解高远。两位先生虽已作古,但其著文、其观点,于当世法学研究而言,仍具启发与教示意义。本期《研究生法学》特设“名家重读”栏目,择摘两位先生旧作,既是为重温我国老一辈法学家之治学风格,也希冀为吾等后生晚辈之治学态度提供一种负责任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传播法律知识,生产未来的司法官员,在一国的教育与法制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学教育置身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受着历史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民族心态等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度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