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理论的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历来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集中攻击的一个目标。美国经济学者萨缪尔森所著《经济学》一书在《马克思主义的危机》那一小节里妄图证明,使马克思主义发生“危机”的正是其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错误”理论。他写道:“在1900年,《资本论》在1867年出版后的三分之一世  相似文献   

2.
学术动态     
2004年11月11日-13日,由我院与澳大利亚跨国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共同组建和承办的“北京跨国犯罪预防研究中心成立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该中心将由世界各地的跨国犯罪预防领域专家组成顾问团,结合中国国情和跨国犯罪的现状,对如何打击、遏制跨国犯罪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暴力恐怖活动呈现出活动地域相对集中、作案手段明确、危害后果严重、示范效应增强等特点;一些境内外敌对组织、敌对分子在加紧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暴力恐怖活动也有向个体化、政治目的淡化、攻击目标大众化、手段高科技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暴力恐怖活动的危害性,切实增强反暴力恐怖斗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应对暴力恐怖活动的各种机制和基础工作建设,加强反暴力恐怖活动的国际间合作,牢牢把握反暴力恐怖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学术动态     
【本刊讯】  2 0 0 4年 1 1月 1 1日 -1 3日 ,由我院与澳大利亚跨国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共同组建和承办的“北京跨国犯罪预防研究中心成立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该中心将由世界各地的跨国犯罪预防领域专家组成顾问团 ,结合中国国情和跨国犯罪的现状 ,对如何打击、遏制跨国犯罪进行专题研究。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在京的法学专家、学者约 1 3 0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恐怖主义犯罪及其侦查对策、金融诈骗犯罪案件的特点与防范、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研究、洗钱与相关金融犯罪等专题进行了研讨。【本刊讯】 由北京市新闻出…  相似文献   

5.
通过“9·11事件”与传统的国际恐怖活动事件的比较,明显看出“9·11事件”在预谋袭击、目标选择、实施方式、袭击技术、实施主体、袭击目的、危害后果以及恐怖氛围等多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当代国际恐怖活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9·11”之前,以基地为核心、以阿富汗为主要指挥中心的恐怖势力是一种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这个指挥中心策划了包括东非、也门、德国等地的几起爆炸事件。直到后来众所周知的“9·11”恐怖袭击。彼时,恐怖势力在全球都有分支和网络,但主要策划中心在阿富汗。之后,基地组织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恐怖势力也随之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海战目标识别与打击法律规则是海战方在对海战目标识别与打击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规则和惯例的总称。现代海战中,海战攻击方运用海战目标识别与打击法律规则,应“严守”对享受攻击豁免权目标的识别与打击规则,“敢用”对海战军事目标的识别与打击规则,“慎守”战场欺骗行为识别与打击规则,“活用”海战目标打击手段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地逐渐泛起了一股邪教黑浪;它们制造邪恶、恐怖,危害公共安全,残害无辜生灵;不论是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还是非洲、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形形色色的邪教组织都在蔓延,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的极端事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300多个邪教组织,信徒达1亿多人。它们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公害,为全世界人民所深恶痛绝,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每个负责任的政府都投入巨大精力,同形形色色的邪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法轮功”就是一个典型的邪教组织,它践踏人权、残害生命,泯灭亲情、反对社…  相似文献   

9.
自从恐怖活动出现以来 ,人们便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但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定义。从恐怖主义活动的表现来看 ,恐怖性是其共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手段的残忍性和精神的强烈刺激性 ;制造“骇人”事端 ,要挟社会的目的性 ;恐怖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与其目的的分离性 ;追求目标的极端性等。  相似文献   

10.
虽然对有些(甚至许多)国家来说,恐怖主义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并不是其安全的主要威胁,甚至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威胁,但由于“美国就是国际”、“美国就是世界”这一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以美国为轴心的国际社会便一直跟着美国的眼球转动,把目光聚焦在恐怖和反恐上。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利用美国的反恐实现了自身某些长期难以实现的国家安全目标,但更多的则是美国在反恐中利用世界各国甚至世界性和地区性国际组织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已经过去的2004年里,全世界无论发生了多少重大新闻事件,恐怖袭击和反恐作战都如同近两…  相似文献   

11.
山西历史上的两次服饰文化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服骑射”和“易服改制”是历史上发生在山西的两次著名的服饰文化变革 ,变革的内容始终围绕民族性和时代感这一文化内涵中最核心的部分。两次变革都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 ,这两次变革是民族服饰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结果 ,也是山西的先民们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2000多个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县域经济的领导者来说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呢?笔者认为,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和结构,在战略层面上有以下着力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资源导向。 把县域所拥有的禀赋资源作为突破口,是发展县域经济常见的着力点。每一县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一些特殊资源,如特殊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其它传统资源,这些加上一定的资金和劳力投入经过市场配置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监狱的行政隔离措施 ,一方面具有预防性作用 ,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护性作用。因而 ,行政隔离的囚犯可分为二类 ,对于捣乱性囚犯 ,发挥预防性作用 ;对于受威胁的囚犯 ,则发挥保护性作用。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后期的囚犯权利运动影响了矫正系统管理捣乱性囚犯的方式 ,实践证明 ,行政隔离是处遇那些需要高度警戒囚犯的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措施 ,不论他们对其他囚犯有威胁 ,还是自己处于其他囚犯的威胁之下。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惠及47.7万户、204.3万生态移民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文章针对贵州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中重建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实现生态移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良好的双赢。从而促进生态贵州建设,保障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在当代的深入普及和应用,网络犯罪已然成为刑事犯罪的主要形式。与此同时,网络犯罪的虚拟性、跨区域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犯罪中地域的限制,使管辖成为当前网络犯罪案件中的首要解决问题,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在办案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往往不在技术方面,而是因管辖不明所带来的繁琐的行政化程序性问题。公安机关往往掌握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主动权,而随着程序的推进,检察院、法院则略显被动。当前检察机关对于网络犯罪的管辖监督存在比较大的缺位,对此,关于当前网络犯罪案件,不仅要从管辖制度本身进行针对性完善,更要从监督层面对其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历奇为本"辅导(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简称ABC)起源于外展运动,20世纪90年代传入香港,2002年初,由香港历奇辅导协会介绍到内地. "历奇为本"辅导是借助简单器械、设施,精心设计一系列的程序,让队员处于一个陌生新奇的环境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通过辅导员适当的介入、及时的评价,引导小组或个人解决难题,突破局限,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掘个人潜能、激活团队创造力,将经验整理、升华、转移,应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促进队员成长,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历奇为本辅导主要是有历奇活动、体验式学习、野外训练和小组及个人辅导技巧四大元素组成,并在四大元素的互动下,让队员获得经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办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教育主权、外方合作准则的资质和水平、收费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  相似文献   

18.
"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其寄予了厚望。其中,《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虽然主要立足于死刑案件,但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同样适用。现阶段,侦查取证工作未能全面贯彻"两个证据规定"的具体要求,有待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推进侦查取证的规范化,从而切实提高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更伟 《理论前沿》2002,(15):19-20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治党建国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走向新时代的伟大旗帜,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学习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批判中的法学与法学中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研究与其说是一种对法律现实的理论认识活动 ,不如说是一个对法律现实进行批判与反思的过程。批判法学彰显了法律认识过程中的审视意味 ,让人们意识到没有批判的法学是封闭和僵死的体系 ,法学只有在批判中才能更新和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 ,一味的批判与普遍的否定也会导致法律虚无主义的复活。因此 ,对批判方法的法学应用需持谨慎而又必须予以正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