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大建设》2008,(3):54-54
《浙江日报》近日刊登田俊荣的文章指出,”利润侵蚀工资”、”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现象已悄然萌生。如果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会带来种种弊端,甚至使现代化进程受阻。  相似文献   

2.
颜爱民 《湖湘论坛》2010,23(2):10-12
<正>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选择了低成本高积累的发展道路,即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引进外资和技术,保持投资快速增长,从而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然而,这种发展路径选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长期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社会和谐大局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重点讨论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资本挤兑劳动,劳动所得比重停滞甚至下降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劳动保障矛盾,探究资本挤兑劳动所得的内在机制,为寻求有效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秀 《理论月刊》2023,(7):63-70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又从工资、地租、利润三个方面来构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把“劳动所得”同“劳动应得”混淆起来了,并进一步阐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等同于生产同等劳动所耗费的商品。这样就从劳动价值论推进到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人无法买回自己劳动产品的真实原因;也在科学地辨明“劳动所得”不是“劳动应得”的意义上,建构起未来社会超越按劳分配、实现按需分配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4.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目前宏观经济面临较严重的内外失衡。内外失衡是需求结构的失衡——投资和出口增长远快于消费增长,消费严重不足,2005年消费率仅为51.8%。内外失衡的实质是整个经济的过度储蓄。过度储蓄主要是由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造成的,2006年全国储蓄率为50.1%,比200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其中政府和企业储蓄率提高10.6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率提高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本“牵手”中国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个世纪后20年,我国通过引进国际资本,成功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创造了发展奇迹:近两年,国际资本又悄然进入了被视为“低效产业”的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7.
王坤 《理论月刊》2005,(12):41-43
现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的咨询,会计,营销等知识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有着与汽车,电视机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不同的内部特征.企业契约理论已对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存在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存在似乎对企业契约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以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新特征为突破口,分析了"资本雇佣劳动"向"劳动雇佣资本"转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对1997年刑法典第312条作了修正。较之前的内容,该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方面行为、主观方面的"明知"等内容都有适当的修正,从而使得其罪质、本犯的处罚范围以及认定等诸多方面具有相应的变化,同时也为司法实践带来许多新问题。要正确认识本罪与其他罪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注意本罪与善意取得的区别及定罪处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奢侈消费品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疯长,当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国,按这一势头增长下去,有专家估计,不久就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奢侈品第一大国。然而,要知道,我国人均GDP不足日本的1/10,世界排名处在100位左右。如此低的人均国民收入,却在奢侈品消费上“超关赶日”,不能说不是一种畸形的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从构成要件该当性、保护法益侵害性、刑法介入正当性等方面进行层进式分析,应当认定居间介绍盗窃者与被害人买卖赃物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上游犯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合并进行诉讼,能够在全面把握共生犯罪的同时查明派生犯罪的前提性事实,准确认定犯罪,防止出现撼动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原则的情况。将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得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理解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情节严重”的数额标准,具有解释论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警惕资本逃离实业挫伤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由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资本逃离实业蔚然成风。成本高涨、利润微薄、生存环境恶化……令众多企业家在实业发展的道路上望而却步、选择退出,将资金转投地产,坐拥丰厚在日本遭遇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失去的十年,美国因实业与虚拟经济失衡引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亦应对此保持警惕并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13.
莫艳萍 《今日广西》2010,(10):20-22
对民间资本禁闭多年的大门终于打开。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相似文献   

14.
透过现代版“洛阳纸贵”,我们看到的是职业道德资本“很廉价”。  相似文献   

15.
知识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 ,并不是知识经济不需要资本 ,知识与资本的本质是根本不同的 ,“知识资本”的概念对高科技人才貌似尊重 ,实际上是一种贬低。  相似文献   

16.
17.
底层文化资本为底层子弟突破文化再生产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它本身却隐含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道德陷阱:它承认了标准化的高考制度逻辑但并未注意到社会互动中的资本合法性问题;它在打破精英主义秩序的同时又落入了另一种“底层精英主义”;它丢失了社会学的批判本性,为现有的价值分配规则“唱赞歌”。底层文化资本若想真正挑战教育阶层流动的理论与现实,则需将“底层文化资本的象征资本”考虑在内,即构成一种能够在互动中获得承认的资本,并在现有的象征秩序中争取一席之地。在底层文化资本研究中引入象征资本的解释机制意味着关注了底层文化资本的关系性和结构性。在这个意义上,底层文化资本研究宜迈向评价社会学的视角,在评价实践的动态过程中进一步考察底层文化资本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2,(8):26-29
自今年初政府公开承诺上半年出台开放民间投资相关实施细则以来,国务院各大部委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民间投资"新36条"的实施细则,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出版等领域加快向民间资本开放,在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障碍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截止8月3日,国务院各大部委出台的42项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已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近日撰文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保护和解放劳动者,就表现为保护和解放劳动本身。劳动所得的财产不可侵犯,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劳动者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劳动的目的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刑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设置,虽然实现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程序法与实体法、程序法自身以及法律与政治之间的衔接。但是,这种衔接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要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还需采取相应的应对举措。具体应包括制定司法解释,填补法律漏洞,积极开展没收程序方面的法律清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