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宗旨和原则0.0.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大讨论,距今巳三十年了。在这期间,无论对词类基本问题的认识,还是对具体词类的研究,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应看到,汉语词类的一些主要问题,特别是三大类实词的区分问题,还远没有彻底解决。所以,一方面,我们的语词词典至今没有标注词性,另一方面,在所谓“名物化”一类的理论问题上还存在着很不相同的意见。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词类区分的一些基本事实只有模糊的认  相似文献   

2.
统计数字表明,现代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词长差异很大;从这种差异在语言和语言的许多方面的表现,可以发现不同词类各自的典型饲长(名词为二至三音节、动词为单音节)及词和短语的节律界限。上述调长差异不是词汇现象,而是语音节律对汉语形态和句法功能的明显制约在词类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通过对语义特征、定位性、构词类型性、生成能力、派生词的音节以及老词缀新变化诸方面的分析、比较,论证汉语新的词缀化是使用汉语人们语言能力与社会语用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既有一般词缀的共性,更重要的是鲜明而独特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4.
实词虚词二分法是汉语传统语言学的重要词类理论。从唐代孔颖达始 ,经元、明、清代小学家的继承与发展 ,实字和虚字学说成为比较完整的词类理论。西方及至十七世纪才有人从语义角度提出完整词和小品词的二分学说。十九世纪以后西方语言理论中的 full word和 empty word二分法 ,实际上是受了汉语传统语言学实字虚字学说的启发 ,两个术语也是根据实字、虚字名称翻译而成。词类二分法已经成为普通语言学的重要语法学说 ,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量词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之一,量词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汉语语法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本文对古汉语量词的产生、发展及运用进行分析,以此简要说明在古汉语中量词产生、发展的历程和其运用上的一些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英汉用词差异很大: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介词、形容词等呈静态词类,是一种静态的语言;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呈动态,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蕴藏在语言表面形态差异之下的是中西方思维、哲学观和文化心理的巨大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要充分尊重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因此,词类静态动态灵活转换的翻译策略对提高译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的研究集中于声调起源、声调的历时演变和共时演变三方面。汉语声调的起源有韵尾说和声母说。声调的历时演变集中于调类研究,中古后的演变开始着手调值研究。声调共时演变研究还不多,研究的视点是演变类型和演变条件。汉语声调演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时不成线,共时不成片。  相似文献   

8.
《生经》译文中采用了大量的俗语、口语词汇,其语言极具代表性,有不少故事口语成分较多,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材料。其中有不少词语的意义十分晦涩,不经考释不易索解。本文特选释数条,以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原文,同时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
要解决汉语的字词关系问题,必须尊重语言字的发展事实: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一度以强烈的视觉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汉语言说的心理空间,但汉字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来的特性无法与整个汉语词的发展历程相对应。汉字记录汉语的实际情况说明,字词并非全然对应。汉语字词关系的深层线索在于意义,字的研究不能替代语言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方法论的角度着眼,词本身是个模糊集合,它同非词的界限是模糊的。词的功能也具有模糊性,并由此产生词类的模糊性。但并不意味着对词类的否定,词的语法类别同样有其客观基础,因此可以用模糊聚类方法把词分成若干个相对的类别。  相似文献   

11.
不断发掘具有口语性质的研究资料,是汉语史研究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有些国外汉语资料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韩国汉语教材<你呢贵姓(学清)>,就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国外汉语文献.该书具有浓烈的口语色彩,基本反映了当时口语的实际状况.这部文献还具有明显的北方方言色彩,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直接来源的研究,而且对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都有独特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汉语和以维吾尔语为主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已成为普遍通用的语言文字,大多数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群众都同时会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我们把这部分人通称为“民考民”,即双语者。近年来,民族分裂分子使用汉语作案进行分裂宣传的案件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新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研究维吾尔语系民族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侦破这一类案件,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与语言的起源讨论和语言的发展研究有所不同,语言的发生学研究探讨语言种系的发生与语言要素的发生。语言种系的发生学研究讨论语种的历时分化发生、共时聚合发生及混合发生。语言要素的发生学研究讨论语音的发生、语词的发生和词类范畴、语法范畴及句法结构的发生。国内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语言发生学研究的系统综述,本文旨在为语言的发生学研究构设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14.
(1) 词的语法功能与词类的语法功能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而又不相同的概念。词的语法功能,是指作为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的词在更大一些的语言单位中所起的作用。根据每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功能来确定它的性质,这就是词性的问题。词类的语法功能,有极大的概括性,也就是说,将千千万万个词的语法功能,根据其异同点,加以高度的概  相似文献   

15.
儿童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儿童双语现象有4种类型。与此相应,我国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双语教育,即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民族语──汉语双语教育,外国移民区的外语──汉语双语教育和单汉语区的汉语──外语双语教育。实施双语教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多向性原则、双文化摄入原则、早期引入原则、适当分配原则和习得与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盗窃罪的立法沿革与比较研究李克非现代汉语中,“盗窃”为一固定的法律词语;但在古代汉语中,“盗”与“窃”却有其不同的内涵。依据辩证唯物主义“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的思想。本文就“盗窃罪“在中国历代法律中的有关立法与国外一些国家法律的有关立法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语词的研究,是汉语词汇史最薄弱的环节。近十多年虽已取得可观成果,但尚无系统勾勒该期词汇演变规律的词汇史专著和汇集各体文献词语的大型断代辞书。本文通过考释部分词语,结合《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在立目、书证溯源、释义等方面的可商之处,讨论了汉魏六朝文献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应当加强对汉魏六朝文献尤其是汉赋语言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商补吴金华在《〈汉语大词典〉书证商榷》①一文中,笔者曾就《大词典》立目、释义和书证的时代提出订补的浅见;此文收入拙著《古文献研究丛稿》时虽有增修,但意犹未尽。本文除了在书证偏晚的问题上续补前文,还想从异书同文的弃取、引书的版本及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但在上古时期的文献里,我们常常看到宾语挪到动词谓语之前的现象。这种宾语前置是上古汉语常用的句式,而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却变为变式句。本文考察从古文献中能看到的宾语前置句式,探究宾语前置在汉语发展当中的演变过程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20.
雪梅 《法制与社会》2013,(35):192-192,196
由于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蒙族中某些不法人员使用汉语作案也逐年增多,为了提高对这类案件的语言识别能力,本文对蒙族人使用汉语的书面语言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探讨。以期为今后文件检验案件分析画像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