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勇  金桩 《前沿》2004,(2):63-65
人民币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平稳地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 ,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本文首先从管制的效果与开放的利益两方面 ,综述了有关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的各种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我国人民币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资本账户管制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资本账户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同时协调资本开放、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政策。1994年实现了汇率并轨,成功地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1996年12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账户可兑  相似文献   

3.
资本帐户开放又称资本项目开放或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也就是要消除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各项目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兑换限制、区域限制、补贴及课税等,实现资本项目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前一阶段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谓是见仁见智。一部分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一是不利于克服通货紧缩,二是不利于吸收外资,三是容易诱发金融风险。一旦人民币升值而钳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不会缓解东亚地区通货紧缩的压力,反而会使东亚地区经济变得不稳定。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有很大好处的。比如可以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5.
咨本帐户开放又称资本项目 开放或货币自由兑换,是 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 换,也就是要消除对国际收支平 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各项目 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兑换限 制、区域限制、补贴及课税等,实 现资本项目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资本自由流动与资本帐户开  相似文献   

6.
浅析如何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金叶  王震 《前沿》2006,(6):50-52
人民币汇改后,市场一度预测央行将加快开放资本项目的步伐。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称,中国未来5年内不会让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关键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还相对脆弱。实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关乎国家宏观调控,而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企业改革的进度都没有达到实行自由兑换的条件。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的现状,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几个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3,(10):30-30
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 如何解决自贸区内的套利活动是考验政府的关键点 自贸区最重要的首推金融改革。特别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即放开最后的资本项目的兑换限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8.
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管理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人民币汇制改革又出台了两项新举措,一是自7月1日开始,对在华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实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制,当然外商投资企业仍可选择继续在外汇调剂中心办理外汇交易,但购汇时已无需再经外汇局审批。另一举措是在1996年底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取消限制条件。这两项举措事实上都是在经常项目上将人民币向可自由兑换的方向推进。包括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内,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对我国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和中国的金融发展来看,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资本账户的开放给一国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潜在的收益,但也会导致巨大的风险,所以我国要监控全球经济态势,适时调整我国国内经济政策,细化资本账户开放步骤,同时强化金融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10.
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与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翀 《长白学刊》2003,(1):66-69
我国已实现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并正在走向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项目的开放将意味着短期资本的频繁流动。本分析了短期资本流动的动因、效应和风险,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谨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晓梅 《理论月刊》2005,(12):154-157
1998年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情况下逐步在境外流通。本文提出了利用人民币走强的预期和现实,既可解决部分历史问题,又在中短期内较具可操作性的应对设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 东盟这个与中国经济关联度较高的地区, 就正好为人民币实现区域自由兑换并最终过渡到完全自由兑换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契机。当前我们除了应及时把握住这个机遇以外, 还应清晰地认识人民币区域自由兑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并加紧改革金融体制, 为以后人民币的全面自由兑换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发短期资本涌入我国的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双  任子俊 《求索》2011,(9):14-16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西方国家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对人民币施加强烈的升值压力,必然在国际资本市场形成巨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这可能引发短期资本大量涌入我国。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短期资本流动的基础上,利用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发短期资本涌入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一步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VAR(3)模型证明了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引发短期资本涌入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该文阐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探讨了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和条件,对人民币自由兑换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乔海曙 《湖湘论坛》2001,14(1):47-49
腐败分子收入外逃是我国资金外逃的重要内容之一。资金外逃,在国际上又称为资本逃避,资本非法转移等。资金外逃是腐败分子非法收入的重要“出口”,是其隐匿非法财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在惩治腐败的行动中,必须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腐败收入的外逃。  一、腐败收入外逃的途径及成因  (一)资金外逃的一般状况  我国是保持着对资本项目严格管制的国家。各种类型的资本外逃在我国几乎都呈现隐蔽状况,其真实规模不易确定,测算方法也不同于已实现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化的国家。9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以来,资…  相似文献   

16.
陈策 《政策瞭望》2013,(8):54-54
最近.国务院会议通过了《中国f上海1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包括:(1)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2)未来企业法人可在上海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3)上海自贸区也很可能采取分步骤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式.比如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4)上海自贸区在中国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rrPPl谈判中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的首个对外开放窗口。据了解,《方案》最终将可能落实到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管理、税收、法规等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创新。在创新的政策领域中.金融领域试点最惹人关注.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  相似文献   

17.
胡坚 《北京观察》2016,(1):18-21
正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抓住契机,继续稳妥谨慎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特别要加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和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年份,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指日可待。旧年将尽,新年伊始,在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规划出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为2016年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定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资本外逃的严重性要求我国仍需保持较严格的资本控制。这一现象可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所引申的“不可能三角”理论来解释。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开放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目标,但在开放前仍需满足许多条件和进行政策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天下事     
JingJi经济人民币2008年实现自由兑换是最佳时机享有“欧元之父”美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A·蒙代尔5月18日在上海说,“人民币在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时实行自由兑换应该是最佳时机。”“我之所以讲到2008年,是因为这样中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经济、金融失衡是以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和亚洲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为特征的。失衡由各国间货物贸易不平衡所引发,并导致各经济体间的资本跨国流动,使资本与金融项目也出现失衡。美国国内消费过度和储蓄不足、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亚洲经济体国内储蓄率高于投资率是导致全球经济、金融失衡的主要原因。全球经济、金融失衡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不进行主动调整而任其发展,其失衡的格局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极大负面影响。面对全球经济、金融失衡,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承担起所应负的责任,实现经济、金融内外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