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存在三大体制性难题。这些问题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曾遇到过的,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如何解决,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在三年内走出困境,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本世纪末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关系到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一、政企能分离吗? 政企分离问题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来了。近20年来,国有企业的工资体制、用人体制、分配体制、产供销管理方式、投融资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变  相似文献   

2.
渡过国有企业改革的“阵痛”上海市体改办综合处处长耿鸿福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最难的“攻坚战”。从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到承包制,还没真正使国有企业形成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3.
“政企分开”决不是“政企彻底分家”·林岗·“政企分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实行这一原则,才能消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包揽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种种弊端,使企业取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独立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4.
在政企关系改革前,政府实质上是一个“弱政府”,它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的。中国政企关系改革是以政府放权为起点的,这也同时构成了培育“强政府”的生长点。但是由于放权本身的局限性,这一进程充满了由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政企关系改革从放权范式向权利整合范式转变,从而为构建“强政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化是各种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大标志。梳理政企关系演化过程可以看到,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改革中正逐渐由权力纽带转变为权利和资本纽带;政企关系的演变体现了渐进式改革的明显特点。要客观理性地看待政企关系改革历程及其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政企关系的研究不能只注重所谓的逻辑严密性和理论自洽性而忽视了看待问题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考许志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难点所在。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新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强制制度变迁为路径,以政企职责分开为切入点,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难中之难”王国平国有企业步人市场必须攻克四个难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将牵涉整个体制转换,是一项具有深层次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理顺四方面的经济关系,即:政企关系、产权关系、企业内部关系和市场制约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在...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最后一年。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将取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成效,即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实现四大转变。国有企业目标校正是前提,国有企业规模和结构调整是关键,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变化则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在政企关系改革前,政府实质上是一个“弱政府”,它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是低效的。中国政企关系改革是以政府放权为起点的,这也同时构成了培育“强政府”的生长点。但是由于放权本身的局限性,这一进程充满了曲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政企关系改革从放权范式向权利整合范式转变,从而为构建“强政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我国围绕政企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从根本上来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仍没有建立起来。“政企不分”的问题也没有得以彻底解决。“政企不分”这一我们长期以来试图解决,但又始终未能触及其根本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改革不容回避,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一、解决“政企不分”的前提是对其内涵的正确理解早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中央就已经提出,要彻底解决我国传统体制中的“政企不分”问题,并为此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加快政企分开白津夫国有企业制度改造与创新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解决政企关系问题,这是我国企业改革特殊性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与企业同为市场主体,其关系是明晰可分的。而在我国国有企业制度下,政府与企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很难分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功能王向东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是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全社会普遍关在的焦点。作为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试点不仅关系着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也关系着我国改革的全局。界定“国有企业改革试点”(以下;称试点)的概念是个理论问...  相似文献   

13.
深化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政企分开殷瑞钰(治金工业部副部长)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点。阳春三月,数十位省部级领导聚集中央党校,参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专题研讨班”。学员们结合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围绕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和社会保障三个关键问题,畅...  相似文献   

14.
1995年5至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长春座谈会上就企业改革问题作了专题重要讲话。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国有企业的改革再次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改革开放18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进程正如李鹏同志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建议的说明》所指出的:“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是有成绩的。不少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增强了活力,在国内外市场中得到发展壮大。但从总体上说,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为此,江泽…  相似文献   

15.
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与搞活国有企业──试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项飞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攻坚的主要领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债务包袱过重,是影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主要因素。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两个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多管齐下,为国有企业增资减债自全面实行“拨改贷”以来,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显著提高,目前已达到70%左右,其中主要是政策性负债。在负债率普遍偏高的情况下,要把企业搞活显然是不可能的。过度负债不仅导致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使国有企业改革步履维艰,而且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危及国有银行的信用基础,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随着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时限”的迫近,为国有企业增资减债,…  相似文献   

17.
国企十症     
1.环境综合症 日本人曾说:中国没有企业,中国的企业都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虽然现在的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可国有企业仍举步维艰,多年积累的“环境综合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政企仍然不分,国有企业领导仍是政府部门指派;体制改革不到位,不彻底;股份制虽然给国有企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可并没有使国有企业恢复活力;所有权与经营权仍不能彻底分开;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空洞无力,纪律涣散…… 2.脐带相连症 建国到现在,国有企业差不多经历了半个世纪,建立较晚的也有十几年了,可这些老大不小的国有企业却还像个未分娩的婴儿,…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纷纷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探索,但在有些地区和企业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变形”、“走样”问题。1.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同于过去10年的企业改革,摆脱不了“放权让利”的老思路,忽视其制度创新的意义,政企没有分开,重塑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的目的没有达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政资、政企不分的问题下了很大功夫,从国有企业的承包、租赁到股份制,在某种程度上理顺了产权关系,实现了政企分开。但应看到,承包制虽然赋予企业较多经营自主权,但政府仍然是实际经营者,企业仍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与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论述,一是肯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二是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  相似文献   

20.
增强信心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陈昌智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国有企业应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十几年来,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