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水平,可用以指人的文化、知识和教养的高度。风度指具有个人特色的举止、仪态。语言则是人们交际中的工具,它常常是风度、水平的窗口。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语言、风度、水平他们就象一张网,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如  相似文献   

2.
唐涛  陈中建 《求索》2013,(6):96-99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观来看,道德生活根植于由交往行动构建的生活世界之中,只有通过交往主体之间的自由对话、理性论证而达成的价值共识和道德反思才能持续地构成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基础。其中,道德反思渗透于生活世界的每一个要素的功能之中从而推动整个道德生活持续的合理化:道德反恩贯穿于个性之中,为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文化传递和社会交往提供内在动机和能力:道德反思渗透于社会结构之中,警惕权力对交往结构的干预。为文化更新和个性自由提供合法的保障;道德反思贯穿于文化结构之中,为社会合法化和个人社会化提供充分的文化储备。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思想。马克思断言: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练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马克思在这里一连讲了六个“新”。新的时代造成了新的观念,形成了新的语言风格和特色。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人把马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语言符号结构和符号系统是该民族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方式和手段,它不仅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也影响着一个民族对外部世界的沟通与认知.  相似文献   

5.
政治·语言·家园——赫塔·米勒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是一位具有鲜明政治倾向和道德标准的作家.在一个意义消解、价值解构的时代里,米勒的价值在于指出: "诗在世界里.不在语言里",认为作家的使命在于真实再现现实世界,而不是用语言符号建构所谓的"能指的狂欢".米勒的作品亦不同于历史见证,她以"陌生目光" (der Fremde Blick)浸润细节,考量世界,虚构感知(erfundeneWahrnehmung),以文字喻象游弋于能指与所指间的"空隙",以期展现世界的真实.无家可归不仅是米勒笔下的景观,也是她个人的宿命,而语言本身亦非家园,作品方是安身立命之处.  相似文献   

6.
新词及其"别解"的文化心理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敏 《新东方》2006,(3):59-63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僵化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着的。尤其是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语言以其极其迅捷灵动的敏感性,如实书写记录着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既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20世纪的许多大哲学家都认为,语言解释的是人与存在的关系,人的存在同时是语言中的存在,所有对存在的深思和哲学思辨都要在语言中进行。的的确确,语言是社会的晴雨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世界观深埋在语言结构之中。要真正了解认识人类社会的渐进过程,需要我们对新词语的构成和使用情况予以特别关注和研…  相似文献   

7.
<正> 文学批评,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一个是社会生活的现实世界。批评家固然要对前一个世界的成败得失作出美学的评价,但也同时要对后一个世界作出相应的评价。而且,从根本上讲,批评家和作家都面对着同一个现实世界,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对这个世界进行各自的评价。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批评家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批评文学,以理论的语言,发表对生活的见解。他一方面拿这见解与创造艺术世界的作家对话,同时也以此与鉴赏这艺术世界的读者对话。批评家个人见解的深刻程度,直接决定着这种对话的质量与水平。这就是说,在今天,作家、批评家和读者,都面对着、认识着、体验着一切历史变革。促进这场变革的发展,是他们的共同任务。过去,让批评家扮演鸣鞭与棒  相似文献   

8.
李军 《前沿》2012,(12):139-140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在英语国家,英语有很多的表达方式,俚语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俚语是语言的一个特殊分支,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俚语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因此,对英语俚语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的重要课题。英语俚语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促进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通。本文主要对英语俚语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阐述了英语俚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晓芒 《湖湘论坛》2017,(3):173-176
现代汉语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围剿:一个方面是官方的套话,它抽空了现代汉语的现实内容,只剩下政治正确的一套公式,让年轻一代从小就对现代汉语失去了感情和领悟能力;另一个方面是民间互联网的语言狂欢,它解构了现代汉语借以表达生活世界的、经过好几代语言大师苦心经营的语言形式,而使汉语走向低俗化、弱智化和粗野化。这两者都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失去了存在之家,长此以往,汉语将死。当代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肩负着纯洁和净化现代汉语的责任,自觉地抵制从左、右两方面来的侵蚀,这不但是维护本民族文化的根,而且是为未来的文化创新保存实力,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0.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去理解世界和人,确保了生活世界对人的现实性和人对世界的现实性,并实现了生活世界的多功能统一。而哈贝马斯给社会进步开出的药方、公式是交往理性、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理论,相对于马克思全面现实的生活世界,他的生活世界只能概括为“语言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在《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一书中,作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设想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一切源于身份认同所带来的暴力已经得到克服和消解,阿马蒂亚·森称其为"一个可能的世界"。然而与这样"一个可能的世界"相对照,我们却面临着一个充斥着"混乱之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随处看到由身份单一化和身份的自由选择禁锢所带来的暴力事件,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实际世界,在这里我们所共享的人性不断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粗暴挑战。面临身份暴力的威胁,虽然事实上我们大多时候表现得无能为力,但在森看来,我们必须与之保持战斗,以确保我们的心灵不被某种单一性的视角所撕裂。这是森期望的命运,当然也是我们所渴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坚硬如水》描写一个退伍军人回到家乡,被心中的革命热情激励,与自己苦恋的情人一起进行"革命",最终则"刑场"毙命。有趣的是,小说使用了样板戏的语言,让主人公用这种语言激情四溢地想象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围剿:一个方面是官方的套话,它抽空了现代汉语的现实内容,只剩下政治正确的一套公式,让年轻一代从小就对现代汉语失去了感情和领悟能力;另一个方面是民间互联网的语言狂欢,它解构了现代汉语借以表达生活世界的、经过好几代语言大师苦心经营的语言形式,而使汉语走向低俗化、弱智化和粗野化。这两者都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失去了存在之家,长此以往,汉语将死。当代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肩负着纯洁和净化现代汉语的责任,自觉地抵制从左、右两方面来的侵蚀,这不但是维护本民族文化的根,而且是为未来的文化创新保存实力,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5.
《时代主人》2012,(10):25
位于肯尼亚东部的拉穆古城其实就是一个濒临印度洋的小岛。作为非洲斯瓦希里文化的发源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拉穆古城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飞速发展的世界面前,古城的人们正在寻求发展与传统之间的平衡。一踏上这个小岛,就会有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港口边矗立着几个世纪前的大炮,手工艺者在一凿一凿地雕琢木门。数百年来,岛上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驴。出岛、进岛,  相似文献   

16.
青春是什么?属于我的青春又是什么?原本那么一个青涩的苹果,在时间的阳光雨露里,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变得光亮、成熟,红红的,却不晓得被谁在一口一口的啃噬着、咀嚼着。然后是轻轻的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忍耐,要学会承受生命之重。毕竟生活不是白开水,  相似文献   

17.
汉语修辞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态、特征均受到文化结构中深层机制的制约。而这种深层机制,就是文化主体的精神机制。从文化传承角度讲,这些精神机制主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制约着语言、行为等文化结构中的外显形式。因此,透过汉语修辞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探知汉民族先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不仅带来世界经济的交流与渗透,也给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由此也将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注重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先进价值观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第4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刊登郑洁的文章,网络技术创造了一个全然崭新的世界和崭新的人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网络在给人们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属于意识形态中的文化范畴,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