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主要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能完全偏离其原有的历史轨迹。科学、客观地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从中汲取各种有益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未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傣族的刑事法律制度是伴随着傣族奴隶社会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和不断完备的.  相似文献   

3.
于熠 《求索》2013,(3):71-73
两宋"新经济"思潮有别于历史上的"重农抑商"单方策略,统治者因势利导的商业观得到了修正。两宋"新经济"思潮从对商事主体的约束、商事客体的确定以及对商事活动调整的广度和深度等法律规制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这使得唐代政府对商业活动被动调整的立法理念得到了纠正。宋以来的种种商事实践表明,两宋所颁行的法律已经在悄然撼动着封建制的根基。统治者对于商事交易活动介入的加深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解决国家的燃眉之急,强行切分商业利润,但实质上则彰显了国家对于承认并保护个体商业经营的政府决心;两宋"新经济"思潮及其商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体现了我国商业政策从"超经济强制"向"经济强制"的历史过渡。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制度建设惩治与预防腐败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反腐败策略。对1982年至2018年中纪委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显示,我国反腐败与党风廉政建设总体上经历了"斗争—建设—治理"的模式变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兼容性、实效性逐步提升。对相关制度文本的发文主体、内容和引用关系的分析表明,我国反腐败与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以中央权威为核心的组织体系,但多主体合作的协同性特征日趋明显;反腐败制度的侧重点从对个体的道德约束发展为对权力的法律规制;基本制度的优化和派生制度的拓展同步推进,制度体系的结构不断优化。制度的贯彻落实从单纯依靠自律向自律他律并重转变,执行主体和监督责任界定日益明晰,多部门协同推进制度实现渐成趋势,制度体系逐渐呈现系统运转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当代干部挂职制度形成于改革开放之后,来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下派干部工作队的做法。干部挂职包括内挂与外挂两类,其中内挂又包括下挂、上挂和平挂三种,但核心目的都是培养锻炼干部。个人对待挂职的态度以及组织挂职安排的适当性是影响干部挂职成效的主要因素。完善制度、革除弊端、优化环境,是干部挂职制度建设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6.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阶段。随着城镇不断发展 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已使绝大多数城镇的历史遗存及其原有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城镇 化在形式上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并无多大差异。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制度 的不同,使中国城镇化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迁。第一次是于1953年完成的土地改革,第二次是延续到70年代后期的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次是改革以来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三次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都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  相似文献   

9.
覃一冬 《理论月刊》2010,(6):169-171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本文以我国20世纪初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历程为主线,分析当前土地制度运行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对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彭立学 《长白学刊》2014,(5):124-128
近代以前中国传统文化在亚洲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几乎等同于主流文化;近代以来其主流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精英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传统与西化间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但很难形成共识,传统与激进并存。在文化多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我们致力于构建主流文化,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并从中寻找其价值和根据。  相似文献   

11.
黄兴是一位大写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主革命先驱,章太炎曾以"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予以高度评价。黄兴生前不争权力,不争名位,但后人却有必要还他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12.
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与纽带,价值建构是其引领和联系青年的重要内容,而荣誉制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党和国家荣誉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荣誉制度经历了生成-确立-停滞-恢复-发展-规范等六个阶段。其发展变迁,受到国家发展逻辑、共青团发展逻辑与荣誉制度发展逻辑的共同影响,呈现出荣誉授予频次从"运动性"到"经常性",荣誉授予结构从"单一性"到"综合性",荣誉授予的要求从"分散性"到"规范性"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就党内选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和丰富的现实实践,形成了基本符合党的建设实际的党内选举制度。通过对这一时期党内选举制度的历史考察,并力图寻找其发展的内在轨迹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反腐倡廉,制度需先行,制度反腐是反腐的最佳方式。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任务。本文通过全面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发展历程,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提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透过古典文学之窗窥探人类先民的历史,这是一种方法。著名的巴霍芬曾经从古典文学中引证了许多辛勤搜集的事例,来丰富他关于“没落的母权制”和“胜利的父权制”相互斗争的“戏剧式的描写”。恩格斯为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极其重视隐藏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古史,在他们笔下,从《伊里亚特》到《奥德赛》,一切“英雄时代”有用的神话和故事,总是恰如其份地调动起来作为科学论证的依据,这是极其令人钦佩和值得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实践基础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嬗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从重视批判到重视传承自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以来,对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不例外。从理论上说,批判时候不要忘记继承,继承时不要忘记批判,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194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历程可以划分为激进性、渐进性和建构性三个政策变迁阶段,分别呈现出尝试-调整、复苏-发展、提升-建构的阶段性特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基本逻辑,遵循历史制度主义的结构性和历史性变迁机制。宏大政策背景、相关政策变量的结构序列关系、政策行为主体的互动构成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结构性因素。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集体行动主导性、制度高密度性、政治权威的非对称性以及内在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是其路径依赖和政策存续的原因,而四次关键节点的出现是政策变革的直接动因。在政策变迁的未来征程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政策要素的多元建设、服务大局的联动机制和与时俱进的战略品质,不断推动政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德宏傣族的封建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我国西南部的傣族,从古到今一直为政治家和学人们所关注,历代史书均有记载。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极为重视,曾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到傣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几十年来,对傣族的历史、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诸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于傣族法律文化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尤其是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专论极为鲜见。我们在探索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时,深感少数民族的法律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旗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德宏傣族的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极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经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诚信建设所需的一笔丰富而宝贵的道德资源。学界目前对于传统诚信的讨论,仅仅局限于依靠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人格诚信,而忽略其外在法律规范。我们可以通过史料研读并对其进行辩证分析,突破其历史局限性,对我国现代诚信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国际协调机制经过了由欧洲(大国)协调向西方(同盟)协调再向(全球)大国协调的变换过程,期间有国家之间定期会议的"欧洲会议"、组织化的国际联盟、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协调机制等多种形式,本文对国际协调机制的历史演进进行了简略而宏观的考察,并尝试从理论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