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陈云的经济著作中,虽然专门论及我国"三农"问题的文章并不多,但他在许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战略性建设和理论中,阐发了不少有关"三农"问题的思想.这也是陈云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列主义,最具创造性的内容之一,成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陈云是卓越的经济管理专家,理论界时其经济思想已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发展农业经济的思想涉猎较少.本文主要回顾、研究陈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始终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他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三农"政策的理论基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云是卓越的经济管理专家,理论界对其经济思想已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发展农业经济的思想涉猎较少。本文主要回顾、研究陈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点.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薄一波对我国"三农"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并形成了自己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研究薄一波的"三农"思想,对于当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云是党内著名的实干家和理论家,不但善于务实,而且非常善于务虚.他强调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论,并善于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思考和处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他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通过对形势的研判做到胸有全局,通过思考战略性问题培养战略眼光.他强调要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把稳方向,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切不可放松思想政治工作.陈云关于务实和务虚辩证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对于今天我们做好各项工作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娟 《广东党史》2016,(7):8-13
中华民族淳朴敦厚的民风,奠定了陈云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使他的家风建设思想具有深深的民族性;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指导着陈云的革命实践,使他的家风建设思想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斗争和重要岗位上的磨炼,砥砺了陈云对伟大事业坚贞不渝的志向,使他的家风建设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自身的家风建设中,陈云始终坚持以"情"系家,以"严"治家,以"谦"树家,以"廉"齐家。他在重视家风建设、培育优良家风、强调干部作用、丰富家风思想等方面的许多思想和实践,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权力观、利益观,整顿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和关键都在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反思传统发展思路,选择正确道路,实施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宋伟 《学习论坛》2004,20(10):55-56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困难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三农"问题是各界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了江泽民"三农"思想坚实的理论基础.始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开辟了江泽民"三农"思想指导实践发展的新境界.始终以深邃的历史眼光考察"三农"问题,打开了江泽民"三农"思想宽广的理论视野.始终从实际出发,关注国计民生,体现了江泽民"三农"思想深切的人文关怀.江泽民"三农思想的实践意义在于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深化改革和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1.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是陈云为告诫全党、全国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所作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论断,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由于特殊国情所致,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得更为尖锐,解决起来难度更大.深入探索"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乃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的“三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的思想和观点,应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把它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去认识,从全局和战略角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革和发展是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制度的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显现与土地制度的变革是紧密相连的."三农"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就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农业问题就是农业土地经营问题,农村问题就是农村城镇化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土地制度及有关政策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1978年的农村土地承包改革使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集体经济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迅速崛起,仍然活跃在乡村社会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其中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这表明,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宁夏"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宁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更是增强宁夏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探索中国农业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他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对于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关于“三农”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