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也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还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被世所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政治学》更是将希腊城邦政治文化以理论的形态保存下来并传给后世,在政治学之学科创立、政治学基本理论和政治学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政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从亚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学》的问世算起,政治学已历经两千多年。中国政治学的历史更去,尽管它的体系不甚完整,影响不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大。在我国,关于政治学史的理论研究,至今尚是一个空白。现在的政治学研究特别是政治学教学中,分别有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思想史两大学科,然而,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古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实地调查结果写成的。亚里士多德视内讧为政治机体的一种疾病。他希望能了解内讧和政体变革的原因,从而能为医治政治机体顽疾的医师们—法律制定者和政治家—提供对症下药的良方。有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突破了柏拉图的自然(神秘)理性主义,走向了现代理性和科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思想和政体思想进行了分析梳理,指出混合政体既是亚里士多德城邦正义思想的必然推论,也是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现实政治生活进行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安定是过优良生活的基础,而城邦安定又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谋略和技巧:因此,亚里士多德在分析城邦不安定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领导城邦(保全)即社会安定的谋略思想。  相似文献   

6.
段元秀 《理论月刊》2014,(5):149-152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既是政治教育,也是德性教育,在他看来,公民教育的精髓是德性教育。他的公民教育思想以城邦政治以及公民与城邦的有机联系为背景,系统阐述了公民教育的作用:维护城邦统一、公民团结及政体稳固;公民教育的精髓——德性教育以及公民教育的具体内容与阶段性的实施方案。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如何实施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治健 《传承》2012,(16):74-75
柏拉图所拟定的政体是理想城邦的政体,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研究立足于现实城邦,政体的研究本质上属于实践科学领域。研究对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一方面有助于发掘二者对整个西方哲学理论发展的不同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从中获得对当今社会政治发展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兆旺  唐睿 《理论月刊》2012,(8):179-184
亚里士多德公民自治思想是对当时古希腊诸多城邦政治实践的理论回应。其公民自治的含义就是具有公民身份的城邦公民"轮番为治"。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公民自治的主体是所有具有公民资格的公民;客体是城邦公共事务;实践平台是公民城邦共同体;实践方式是直接民主。而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的实现必然要面临以下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公民自治的前提条件是公民财富与实力;公民自治对公民能力与公民教育的要求;公民自治所需的制度框架与公民精神基础;如何平衡公民自治与法治的张力。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自治思想也遗留下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小国寡民导致"阶级立法"使得公民自治面临持续的冲击;人治与法治的张力;囿于城邦政治单一的公民自治结构;过分强调公民能力,而造成其与公民自治体制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余君  白义 《求索》2005,(8):70-71
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对网络政治学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建立网络政治学,这要求以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来适应现实政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张大丽 《传承》2009,(22):150-151
古代希腊人崇奉中庸精神。中庸思想在希腊神话中已有体现。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渗透了中庸精神。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中庸思想之大成,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中庸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 政治学学科体系是政治学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在教学上的综合反映。现行的政治学学科体系严重落后于我国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亟待调整和改革。一、政治学学科体系改革的紧迫性现行政治学学科体系由政治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国家学说概论、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等学科组成。政治学教学与科研的实践表明,这种学科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弊病。1、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联系不紧。现行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强调理论政治、历史政治的研究,忽视实际政治、现代政治的分析。2、理论性不强。在几乎全部的政治学教科书中、统  相似文献   

12.
古代希腊人崇奉中庸精神.中庸思想在希腊神话中已有体现.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渗透了中庸精神.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中庸思想之大成,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中庸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长白学刊》2014,(1):F0003-F0003
正中共吉林省委党校1990年获得教育部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政治学一级学科授权下的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宪政与法治、政治社会学、政治发展与政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月刊):立足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精选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政治学说史等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关注政治学研究前沿,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及时反映学科的发展态势;倡导中国政治学研究新风潮。  相似文献   

15.
王蔚 《湖湘论坛》2006,19(3):26-27,30
最近20多年中国政治学发展的主题是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解决和开拓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和研究领域。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国家理论、民族理论、政党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思想、民主理论和政府理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责任不仅是道德主张,也是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从政治的角度探讨责任,不仅可以加深对责任的理解,也会为实现责任政治提供理论资源。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为分析对象,可以梳理和把握早期责任政治观念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柏拉图集中关注公民的职责与理想城邦的建构、亚里士多德关注城邦善业的实现方式,西塞罗则强调从责任生活到责任政治的逻辑。总体来说,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责任政治以伦理为主线,以公民对城邦的责任为核心,并逐渐拓展出公民责任、国家责任等不同类型责任的雏形。通过伦理达到良善的公共生活是早期西方责任政治观念的核心要旨,这一观念奠定了责任政治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杜军龙 《传承》2014,(12):143-144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通过对荀子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关于人的观念作为比较的出发点,分析和探讨东西方二者对人自主性观点的比较,引申到对政治制度核心价值方面的理解,进而分析其对后世具体政治制度运行的影响,这对现实政治运行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白学刊》2014,(2):F0003-F0003
正中共吉林省委党校1990年获得教育部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政治学一级学科授权下的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宪政与法治、政治社会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政府经济学七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教授  相似文献   

19.
制度作为人类的实践性结果,构成了政治生活的根本背景,也为政治交往和公共领域提供了必要的媒介。政治制度是社会科学各学科及研究领域进行现实考察与理论探究的重要对象,因而对于政治制度本质属性的揭示和阐述也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规范分析的研究视角出发,突出强调政治范畴的核心要素及制度概念的基本涵义,能够揭示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包括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方面:政治制度是政治领域的秩序状态、政治权力的结构与安排、约束和引导人类行为的背景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甘肃《人大研究》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工作,提出了建立“人大学”,并组织学者,写了许多文章连载,为人大的建设、“人大学”的确立,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人类有了国家,就有了政治与行政的国家管理(氏族社会也有政治文化)。从君主专制到资产者专政及与之相适应的“三权分立”,从城邦国到共和国,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的政治学。它包括了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之间的政治关系等各个方面。二十世纪,一些国家的人民,突破了封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桎梏,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人类的国家理论、国家制度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无产阶级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