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当前,国内学者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开展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进行相关文献评析,发现研究存在三方面不足之处:内容上缺乏整体性和实践性、方法上重规范研究轻实证研究、角度上少有历史演变和国别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主题研究要重视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方法的多样、研究视野的拓展,更好地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从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承认问题研究,为深化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权力思想,从而全面诠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资本运动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新视角。马克思从主体性承认、劳动承认、价值承认三重维度出发,对资本权力思想进行重构,以深化对资本社会的整体性批判。阐释马克思资本权力思想的三重承认逻辑,一方面有助于深入挖掘马克思承认理论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驾驭资本逻辑提供启示,明确资本运动应当以人民为中心,以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思想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之一,也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的基本问题。该文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三个方面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关乎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成果。文化发展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首先,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人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思想理论和文艺作品,一切为了人民;其次,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切依靠人民;再次,在满足了文化需求和坚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符合中国国情民情党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反映全体人民意愿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并向前推进,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精神动力、改革实践、价值评价、国家治理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需着眼于思想意识、实践、制度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发扬马列主义执政理念人民取向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归旨,奠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理论基础。人民性体现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人民性是科学理论与丰富实践的统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的体系性、结构的整体性和内容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鲜明的理论特色:在反思过去、立足现实与展望未来相贯通中形成了深邃的历史眼光;在坚守中国发展道路与放眼世界发展大势相融通中展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在统筹兼顾的系统性与突出问题的针对性相统一中突出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相契合中彰显了赤诚的人民情怀。其中,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视野、强烈的问题意识均交织融合于赤诚的人民情怀之中,落脚于人民这一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在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借鉴红旗渠精神,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在理想信念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风建设上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廉政建设上彰显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有厚重的逻辑底蕴。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直接来源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从科学内涵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大课题;从实践向度来看,贯彻落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从“三个点”着手,即牢牢根植人民是立足点、紧紧依靠人民是关键点、不断造福人民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并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尤其体现在事关民生的社会建设方面的一些新思想和新理论。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为社会建设的现实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人民主体思想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赋予了"人民主体"思想新的内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九大上再次强调这个发展思想,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体现出历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并在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宣言书,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理论作了深刻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正是《共产党宣言》。这一纲领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奋斗纲领、实践路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其中重要理论则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超越,尤其是对传统社会中"由君王做主"的"尊君重民"式的"民为邦本"的旧范式的批判与扬弃。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是对表面"民主之"实则"民之主"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因此,要善于拣择民本思想的精华之处,这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线条,是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民意导向型警务模式成为我国公安机关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意导向型警务模式创建需从主体、客体、环境三个维度出发,从警务模式的理论设计与基层警务实践的良性互动、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公安机关供给与人民需求的内在关联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是历史鲜活经验的生动结论,具有生成发展的合理性、内涵的丰富科学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理论创新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共同富裕思想的深刻践行。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胸怀天下,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证和支撑力量,体现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学习掌握习近平人学思想,需要牢牢把握三个维度,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结合并进行理论武装。德江县在加快建成新时代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在发展中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夯实发展基础,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人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了解习近平人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其三个维度,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其中,作为工人阶级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无产阶级运动时要始终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并指明了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要首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依据《共产党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人民放在首位,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使党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走出了贫困,国家也变得繁荣富强。党的十九大更是继续强调人民在国家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