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收录建国后毛泽东的讲话、谈话、手稿等最多的文献集,共13册。其中,有关江青的批示、书信、电报或诗词很多。透过这些文稿,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建国后毛泽东对江青态度的演变过程。而对江青态度的变化,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2.
江青是一个有着极强表现欲的人,自从她与毛泽东结婚后,她的这一个性更加突显。江青喜欢看戏、买唱片、摄影。在《毛泽东遗物事典》显示,日常杂费开支表中,江青在摄影方面花费较多。她经常到各处拍片,还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一心想举办个人摄影展。毛泽东从大局出发表示坚决反对,并出面干预,江青的摄影展最终也没能办成。故事的源头还得从庐山会议说起。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博览》2006,(2):51-54
这里所说的“文革”初期毛泽东给江青写的信,是指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写给江青的一封信。因为毛泽东写好这封信后,先给周恩来、王任重二人看过之后,由周恩来转交给在上海的江青,江青看过之后又由周恩来带此信到大连,交给在那里的林彪看过。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给江青写那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柳昆尚同志的回忆,建国后至1958年,毛泽东乘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这对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而言,实在是少得可怜,甚至令人难以相信。当时,党中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毛泽东乘飞机出行,于是,火车就成为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飞机之行中,有三次格外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毛泽东有生之年第一次坐飞机、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次专机之行和最后一次专机之行。  相似文献   

5.
为安抚江青,毛泽东出面为她请摄影老师江青正式拜师学习摄影始于1962年,而对摄影产生兴趣却始于1959年。那时江青生了几年病,爱使性子、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情绪很不稳定。毛泽东非常理解江青的痛楚,希望能为她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因此,1959年和1961年中央在庐山召开的两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病重的日子里,江青显得格外活跃。1976年8月26日,江青去北京新华印刷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转了一圈后,要报纸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青同志代表毛主席党中央看望首都人民》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突出的有三次:一是1966年2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二是1966年11月江青在首都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文艺讲话》);三是1967年4月江青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即《为人民立新功》)。江青这些讲话和作品,经过毛泽东的修改,提高了质量,规范了文字,扩大了影响,一句话,增强了江青的声誉。了解一下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的情况,无疑对我们认识江青以及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从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1972年2月曾突然出现休克,经抢救方脱离险境。此后,毛主席身体状况一直堪忧。 1972年10月的一天,江青忽然来见毛泽东,毛主席对秘书张玉凤说“她要来就让她来吧!” 在江青走后,毛泽东气喘吁吁地对张玉凤说:“她看我身体不行了,为自己准备后路,要分我的遗产稿费了。” 过了两天,主席叫张玉凤到会计室取了三万元,送给江青。三万元,在那个年代,可谓天文数字,但江青看了以后,却说:“小张,3万元对你们来说,不算少了,对我来说是不够开销的。”随后列举了一大堆开销项目。1975年7月,江青给张玉凤写条子说:“请在主席暇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箴言     
《学习导报》2011,(2):32-32
遇到困难,务宜忍耐。困难总可以慢慢克服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74页  相似文献   

10.
<正>江青竭力向人们证明,她不是靠毛泽东,而是靠自己。她只希望别人称她为"江青同志",她不希望、不愿意别人称她"毛泽东夫人"。江青的最后一任保健护士马晓先讲过毛泽东逝世后的一件事。她说:主席逝世的消息一公布,国内国外的信件不断地寄来。江青把这些信分作两摞:凡是写"政治局委员江青收"的放一摞,凡是写"毛泽东夫人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1974年7月中旬,身患多种疾病的毛泽东准备赴南方休养。17日,毛泽东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在中南海游泳池他的住地开会。才做过手术的周恩来也从医院赶来参加会议。 会上,毛泽东用严肃的口吻批评江青以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他说:“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知道。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要注意呢。”他还指着江青向在场的政治局成员表示:“她算上海帮呢!你们(指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引者注)要注意呢,不要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毛泽东外出活动情况概述安建设一、毛泽东外出活动的基本情况及有关考证建国前,毛泽东除大革命时期有一、两次途经香港外,再未离开过中国大陆。建国以后,毛泽东仅有两次出国赴苏联访问(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1957年11月),到国内各地进行调...  相似文献   

13.
开国上将杨成武生前曾经多次深情地说过:“我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锻炼成长起来的,是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导下前进的。是古田会议,是毛泽东和朱德,把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学生,培养成红军的初级指挥员。”在震惊全国的“杨余傅事件”中,林彪、江青追查杨成武的“黑后台”,目标直指聂荣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限估计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大的战略设想,时限估计都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时限估计的长短,反映着决策者对完成战略任务难度的认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战略任务,对完成这一任务所需时间,建国前后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有过多次估计。从这些时间估计的变化中,大致可以看出毛泽东和党中央对新民主主义阶段的认识及领导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方针、路线的变化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一向是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两步奋斗目标,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肃贪倡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拒腐防变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探讨毛泽东的肃贪倡廉思想,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的肃贪倡廉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概括来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关于高度警惕、立足教育的思想 在治党建国的长期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始终重视我党的肃贪倡廉工作,尤其是在建国前后的一段时期里,他多次著文强调要高度警惕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提议印发  相似文献   

16.
李春发 《党史文汇》2013,(10):12-19
毛泽东曾经于建国前夕在北京郊区的西苑机场,建国后于开国大典、国庆一周年、五周年和十周年等在天安门前检阅了受阅部队。在这几次比较重大的阅兵盛会上,人们看到和记住的大多是毛泽东平和宁静的模样。实际上毛泽东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无时不在受新中国的处境和发展情状所影响,他的心中始终盛满了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虑。因此可以说,毛泽东参加的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数次大阅兵,就像一张晴雨表,鲜明地反映了他心系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的可贵情愫。  相似文献   

17.
阎长贵 《党史博览》2008,(11):43-44
一 在“文革”期间,江青主要住在钓鱼台,有时也回到中南海丰泽园住几天。在丰泽园住的时候,有位名叫赵鸿安的服务人员(管理毛泽东衣服什么的),他是山东人,我们是老乡,年龄跟我差不多,待人很热情。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聊天,他告诉我,毛主席跟在江青身边工作的人员讲:“为江青服务,就是为我服务!”我听了这话,心里热乎乎的,心想:在数亿人口中,有几人能直接为毛泽东服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柳昆尚同志回忆,建国后至1958年,毛泽东乘飞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当时,党中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毛泽东乘飞机出行,于是,火车就成为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飞机之行中,有3次格外值得关注,那就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坐飞机、建国后第一次专机之行和最后一次专机之行。第一次坐飞机  相似文献   

19.
和「圣人」对话毛泽东晚年文化心态的一个侧面○陈晋在写下《七律.有所思》不久,“凭阑听雨”的毛泽东,于1966年7月8日在白云黄鹤的武昌住所给江青写了封信。该信文辞流畅,一气呵成,颇富个人色彩,还引用了不少典故。当时看过这封信的人只有周恩来和江青,后来...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箴言     
《学习导报》2012,(12):32-32
即使有少数人在一个时期和我们意见不一致,也应好好说服他们。——《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第496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