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建林 《法国研究》2002,(1):122-131
在法国大革命中 ,雅各宾派把是否拥护卢梭思想视为区别人民与敌人的标准。 1 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中有关人生而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等重要条款几乎是对《社会契约论》原句的照搬。但这并不意味着卢梭已成为公认的社会进步的精神导师。恰恰相反 ,卢梭政治思想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卢梭去世不久 ,英国政治理论家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指责卢梭的“自由、平等”理想是不尊重历史与传统的抽象观念。贡斯当在 1 81 9年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 :“卢梭误将社会机构的权威当作自由”①,其实这不过是要求个人为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自由而甘愿…  相似文献   

2.
卢梭教育学思想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林 《法国研究》2000,(1):112-118
如果我们把卢梭的宗教叫做自然宗教,把他的哲学叫做自然哲学,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把卢梭的教育学思想称之为“自然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师法大自然,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废除教育过程中的一切繁文缛节和沉重枷锁,使受教育者能够全面地、健康地和欢愉活泼地发育成长。自然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自然人,即绝对自由、平等和善良的人,这就是卢梭心中的“新人”理想。教育的过程则以顺应自然法则和人的天性为唯一准则,用师法自然来代替师法人,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自然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在教育方法上卢梭反对当…  相似文献   

3.
在群星闪耀的启蒙时期,卢梭是一位“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一方面,他高举自由平等的大旗弘扬民主精神,成为被解放的时代的灵魂;而另一方面,他又对当时居于主导地位的乐观的理性启蒙观念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激烈批判。正因为如此,他成为富有争议的思想家,并形成了聚讼纷纭的“卢梭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西方文化来说,18世纪可以称之为伏尔泰和卢梭的世纪,而且整个19世纪也是在这两个人的精神感召下度过的。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把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一切社会动荡的责任都归结于伏尔泰和卢梭,他借用流浪儿加弗洛什的嘴说道:“这是伏尔泰的罪过!这是卢梭的罪过!”可以说,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直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这一段历史无疑是在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影响下发展的。然而,卢梭决不仅仅只属于IS世纪和19世纪,他也属于他身后的一切时代。勃兰兑斯认为,伏尔泰代表着破坏性原则,卢梭代表着一种使人们聚集在…  相似文献   

5.
卢梭(Rousseau)和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是法国十八、十九世纪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学家。卢梭的一生处于法国的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这个时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价值观念逐步形成、发展,最后成为舆论和文化的主流,并直接导致了1789年开始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民主派,他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学说和创作中“回归自然”(Retour à la nature)的思想强调感情,歌颂自然,对欧洲近代文学,特别是对浪漫主义(romantisme)文学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影响深远的知识分子,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文明批判是夏目漱石文学和思想的主题之一。在日本文明开化急速推进的背景下,他对现代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夏目漱石认为,现代化包含着内在矛盾,是"不自然"的,"自然"的现代化应当是"内发"的;现代化伴随着人类知性的滥用和异化,而只有"无我"的心灵转换能治疗这种病症;现实社会中追名逐利的现象与过度的知识智巧密切相关,它是对人的天性的背离。这些思想与老庄哲学尊崇自然、批判智巧、主张无己、超越名利和全性保真的思想一致。老庄哲学所具有的文明批判特质使其成为夏目漱石反思和批判近代文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弗郎斯瓦·诺艾勒·巴贝夫(FrancoisNoelBabeuf,176o-1797年),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积极参加过下层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早年曾深入地研究过伏尔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摩莱里、孟德斯鸣以及百科全书派和一些英国学者的著作,并刻苦钻研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注意从中批判地吸取营养,从而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平等观。如他特别推崇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卢梭论述的暴力革命、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制等思想,为巴贝夫理解财产在构成社会不平等作用问题上有过重要的启示。而…  相似文献   

8.
歌德在精神上接近"和谐"这一西方思想财富。在温克尔曼的影响下,他倡导通过艺术重新恢复古希腊社会中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其和谐观既受古希腊和谐理念的影响,又与他接受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密切相关。歌德在德国现代批判哲学启发下的整体论思想与对立观丰富了其和谐观。  相似文献   

9.
陆洵 《法国研究》2012,(4):22-27
卢梭宏伟的思想体系的根本点是"回归自然",他的文学创作也深刻反映了这一点。20世纪普罗旺斯作家让吉奥诺也是书写自然的伟大专家,甚至被誉为"卢梭的门生"。"自然"在两者的文学创作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山川哲思的角度研究两位作家对自然与城市的文学表现,进而深刻揭示两者在文学创作上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一 绪 论后汉的王充 (公元 2 797年 )作为中国代表性的批判家 ,在“疾虚妄”① 的口号下展开了自己的哲学 ,即批判了当时充满神秘主义和矛盾的社会现实 ,对那些墨守成规或维尊师圣的学风持有强烈的怀疑态度。② 王充对当时靠传统权威来规定任何价值世态的判断 ,可以说是令其批判哲学成立的《论衡》的一贯基本原则。③ 他的这种批判的学问态度 ,不仅未受到应有的高度评价 ,在命定论这一体系内还被指责或不屑一顾。尤其是他的有关命的概念 ,因为偶然意义和必然意义混合使用 ,令人很难理解他的命定论。④王充的命定论的出发点是以天道论为基…  相似文献   

11.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安藤昌益的社会思想入手,首先介绍了安藤昌益所独创的几个概念"自然世"、"活真""直耕",并论述这些词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介绍安藤昌益构想的理想社会"自然世"。昌益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几种代表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批判而构建了自己理想的社会伦理模式:批判了日本儒学的五伦、五常压抑人性和违反自然规律;指出佛教教义乃虚妄之说,佛僧皆为武威社会之帮凶和吸食民脂民膏的"国之虱";指出真正的宗教应该是人民庆祝农耕丰收的仪式,不会故作神秘欺骗民众。他以"真道"代言"神道",强调两者都应该是自然的"直耕之道"。其思想对于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都很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来说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柯的思想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紊乱多变的。而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他的《权力与知识》(Power and Knoledge)一文中发现福柯思想发展的辑逻“密码”。本文以福柯哲学的核心——权力论思想为主要对象,揭示其思想演变的内在辑逻。福柯思想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谱系学、考古学、伦理学、权力与知识。每一阶段的思想都为下一阶段的思想提供了构架性的准备。本文从方法论的怀疑主义、权力技术论与人本主义价值观、进步与“现在”、从谱系学期考占学、权力知识等几个方法,揭示了福柯从对知识的批判开始、超越传统批判,达到一个全新的批判的彼岸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孙琳 《法国研究》2012,(1):1-10
布尔迪厄和列维一斯特劳斯作为马克思的崇拜者,他们各自的人类学思想都与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思想有关。布尔迪厄在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的启发下,对社会学场域的中“游戏规则”进行深入探索,指明了交往实践中的“社会道德炼金术”与“原则变异策略法”的原因所在,其方法论依据主要是“差异性”观察法、范式创新法和行动反思法。以此为经,以批判列维.斯特劳斯的内容为纬,在经纬交织中,布尔迪厄使人类学抛弃了纯思辨结构。行动者的人类学赋予行动实践以意义,不仅对结构人类学进行了范式创新,而且把人类社会道德的浮世绘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5.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地,司汤达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奠基人。一人二三年,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最早倡导向莎士比亚学习,强调“文学作品符合当前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给人民以最大的愉快”,提出了直接观察、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与此同时,他还首次提出了“要描写处在社会关系中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因此,他的这部著作,便成为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性的论著,不啻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一八三○年,司汤达写成的著名文学作品《红与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卢梭的《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为研究对象,指出作者在语言问题上的观点:语言源自激情而非需要,并在由眼及耳,由声到字的过程中日益偏离人的自然状态,在增补中不断异化。这种独特的语言观一方面契合了卢梭的哲学观点,成为其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语言学层面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值得商榷之处。介绍并评价卢梭的语言观,有利于全面领会卢梭的哲学思想,进而正确评价卢梭及其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中 《法国研究》2013,(2):27-37
德勒兹对文学极为关注,他甚至写出过评述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作家的专著。更为重要的是,文学对于德勒兹思想的生成、发展和流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德勒兹借助于文学,形成了自己的生成与差异的思想,也形成了自己的自由的哲学。德勒兹声称哲学是一门创造概念的艺术;那么,他所创制的诸如“块茎”、“机器”、“无器官身体”、“内在性平面”等概念都实际上源自于文学,或者说是受到了文学的启发。德勒兹对于文学的诊断和批评,有着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他从文学作品的气象万千的表象世界中看到了无限的“皱褶”和“碎片”:同时也看到了作为它们内在衬里的“自由”。在德勒兹那里,自由是一种运动,一种充满生成和差异的无限运动。因此可以说,德勒兹的美学是一种自由的游牧美学——皱褶和碎片是它的两幅面容。  相似文献   

18.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永远受到进步人们尊敬的思想家。卢梭一生曾在许多方面进行研究,先后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而作为政治思想家,《社会契约论》才是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概括了他的政治学说的基本原理,使他博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9.
反讽是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的显著话语特征。大江健三郎在小说中通过不可靠叙述者的设置、元小说技法来形成叙述间距,从而达到强烈的反讽叙事效果。反讽是他使文本充满张力,深化小说主题的策略之一。大江小说的反讽叙事不仅仅停留在小说中悖论要素的设置上,而且还体现在他对“事实与虚构”这一小说本体内容的认识上。在这个意义上,反讽叙事体现了大江小说的批判精神,展现了他对小说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所谓民主混合制,就是在民主制基础上混合其他政体要素的政体,这里的民主制不是代议制,而是古典意义上的民主,它是由人民掌握并行使主权的政体,是一种纯粹政体,在主权的派生权力上,则可以采用混合政体。因此,我们可以将卢梭的政治权力分解为“主权”与“治权”,主权包括国家的最高所有权与最高治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