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关系的基调:世代友好,永不为敌。这份极为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得以签署,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俄中双边关系迅猛发展的结果。然而,《条约》签署的意义不仅在于俄罗斯联邦有史以来首次把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往的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而且确定了一些对进一步发展俄中两国合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全新理念。此后,依据《条约》起草的数百份双边文件,对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发挥了调节作用。《条约》依然是俄罗斯同中国发展全方面伙伴关系的有效工具,俄罗斯愿意继续挖掘《条约》的潜能。我相信,俄罗斯和中国将会继续按照《条约》的精神和主旨,采取和平与协商的方式巩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以造福两国人民和在世界上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华约解体、苏联垮台、冷战结束、地缘政治的变化以及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这一切使美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条件和环境,在二战后长期存在的战略对抗似乎正在被战略合作所替代,在过去的四年中,由于俄罗斯新界邻的出现,社会政治秩序的变动,美俄双边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初,两国的政府发言人都声称伙伴关系是美俄关系的主要特征。这一伙伴关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在1993年4月克林顿和叶利钦的温哥华会晤中,是所谓的“战略性的伙伴  相似文献   

3.
富景筠 《欧洲研究》2020,(2):124-143,M0005
俄欧天然气关系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极具争议的议题。欧洲对俄天然气的商业理念之核心,是通过制度设计约束俄罗斯行为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器物层面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口多元化,降低俄罗斯中断天然气供给的潜在威胁,最终使俄罗斯成为安全可靠的天然气供给来源。在有关俄欧天然气关系的地缘政治思维上,美国已不仅仅着眼于俄天然气是否会对欧洲能源安全构成威胁,而是更多地将俄天然气视为助长其对外行为能力的重要工具加以限制。随着欧洲对俄天然气进口依赖增强与美国经济制裁力度加大,美欧俄面临经济制裁与国家治理的困境。这一困境可能导致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裂痕加深。欧盟能否通过地缘政治转向应对不断加剧的天然气地缘竞争,取决于其将经济力量变为政治意图的现实可能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俄战略伙伴关系是冷战时期印苏特殊关系的继承和演进。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俄罗斯的复兴和印度的崛起,双方重新审视对方在各自战略棋盘上的分量,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由于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印度与中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在推进,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具有某种积极意义。尽管印俄对中国的态度有一定区别,但是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的良性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2016年6月,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了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用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文献法对大欧亚伙伴关系提出的原因进行探讨,可以认为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面临的内外经济困境是直接原因,而背后的深层原因,一方面在于欧洲衰落,亚洲崛起,"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欧亚大陆的经济格局和经济态势发生变革;另一方面在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欧亚大陆不稳定因素增加,俄罗斯国际地位提高,俄塑造国际秩序的愿望更加强烈。而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俄"东转"政策取得一定成果、中俄关系的提质、"一带一盟"的成功对接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新突破,为建设大欧亚伙伴关系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大欧亚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战略,是俄打造欧亚大陆一体化的整体方案,是俄塑造欧亚大陆经济秩序的重要框架,也是俄谋求"大西洋—太平洋大国"地位的重要抓手,中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科索沃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北约关系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危机。本文首先考察了科索沃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的冲击和考验,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这次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未来发展以及欧洲安全建设的影响和涵义。科索沃危机打破了俄罗斯和北约寻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及"制度化合作关系"的神话,为日后俄北合作机制的调整和变革埋下了伏笔;这次危机也再次强化了美国和北约在欧洲安全新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俄罗斯在这一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险进一步加剧了。  相似文献   

7.
2013年2月12日,普京签署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表明了俄罗斯对世界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明确地传达了新时期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与新世纪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政府出台的两版《构想》相比,新《构想》既有继承与延续,又有发展和创新。从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有关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的阐述,以及普京归位一年多来俄罗斯外交实践来看,普京新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用力方向主要是:发展与后苏联空间国家关系为第一战略优先,全力构建"欧亚联盟",在重点发展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研究》2021,(1):137-172
《外国代理人法》是俄罗斯于2010年代正式出台的联邦法,在法律、政治和社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俄罗斯《外国代理人法》为文本,分析其出台背景及内容,并关注其在执行过程中的法律和政治实践。在俄罗斯国家和社会治理意义上,《外国代理人法》成为一种限制外国势力干预俄内政和外国资本资助俄反对派的政治工具。该法的出台与实施,在社会舆论中也形成了对"外国代理人"负面形象的认知,使得被贴上"外国代理人"标签的非营利组织及个人难以在俄开展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外国代理人法》及其法律和政治实践,是我们观察俄罗斯政治运作逻辑、治理方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俄罗斯对西方认知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俄美关系,相当紧张;俄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令世人关注。 九十年代,俄美关系冷热不均。从1992年俄美首脑在戴维营联合声明“俄罗斯和美不把彼此视为潜在的敌人”,“两国关系的特点是友谊和伙伴关系”,到俄美关系“极其困难”的1999年,普京声明俄为“幻想”没有敌人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俄美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和合作与竞争交织期之后,相互间的正面较量和互不信任达到了冷战后前所未有的程度。美俄不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与俄罗斯两个地理上接近的欧洲大国,都曾处于欧洲重大事件的中心,都对欧洲大陆和世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二战后,虽然德俄在一些问题上始终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分歧,但德国历届政府总体上力求与俄罗斯和平共处,致力于构建务实友好的伙伴关系。乌克兰危机之后的德俄关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面临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欧盟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东-西"取向所展开的博弈和各方互动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旨在探寻欧俄关系急剧恶化的原因。文章选取了四种分析路径:第一,剖析欧盟与俄罗斯所持有的两种一体化模式的理念分殊,阐释观念性的对立对于当前这场纷争所产生的效应;第二,解析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和俄罗斯争取乌克兰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这两个对冲型区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分析路径依赖因素在其中产生的影响;第三,考察欧俄关系演变期间的关键性多边框架——欧、俄、乌三边关系的新态势,透视这一重要外部环境的制约性缺失所引起的后果;第四,通过把握这一多边进程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化来研判俄欧关系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2.
10月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格罗莫夫1日宣布,俄总统普京当天指示国防部,尽管目前与格鲁吉亚关系紧张,但俄罗斯仍将根据双方达成的撤除俄军事基地的协议继续从格鲁吉亚撤军.2日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呼吁欧盟在经济、政治和能源问题上与俄罗斯建立“亲密伙伴关系”.6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说,尽管格鲁吉亚当局释放了被扣押的俄军人,但此举并不能消除俄格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当日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批准了有关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撤除军事基地和设施的协议.10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开始访问德国,举行为期两天的“彼得堡对话”。加强能源、经济联系、扩展航空制造业合作成为了普京此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降到冷战结束后的最低点。但是,具有战略忍耐力的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先是在叙利亚战场打开局面,接着在2019年与美欧的关系也出现缓和。俄美领导人举行会晤,两国外长互访,两国开始就是否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行谈判。同时,俄美在军备竞赛、地区冲突、人文限制等领域的争斗依旧激烈。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通俄门"阴影是否可能再度影响俄美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俄与欧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双方都有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愿望。乌克兰问题是影响俄欧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乌克兰总统选举后乌俄关系出现某些松动与对话端倪,这将使俄欧关系在2020年继续朝着缓和与合作的方向发展。美国对俄政策调整对俄中关系也许会产生某种影响,但是对整个俄中关系不会发生大的作用。俄乌关系打破僵局、俄欧加强合作则符合中国的立场和利益,中国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1 2月 4日至 5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印度进行了访问。这是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三年来第二次访印。普京此访成果颇丰 ,俄印签署了包括《德里宣言》和反恐合作备忘录等在内的 8个文件 ,表明在当前全球反恐新形势下 ,俄印双方都有强化战略伙伴关系的需要和愿望 ,正如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普京访印前夕对媒体所说 ,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下具有特殊意义。发展俄印关系是俄罗斯东线外交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自 90年代中期以来 ,俄罗斯开始调整内外政策 ,实行东西方并重的对外方针 ,力求恢复其大国地位 ,并推动建立多极化…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部反映俄罗斯转型时代外交的新著<转型时代: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研究>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虽然目前国内研究俄美关系和阐述俄罗斯外交的著作很多,但是从总体上对俄罗斯与整个西方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对转型时代俄罗斯外交和国际关系做系统分析的研究却略显不足,对俄罗斯外交区域特色的深入研究则更少.美国和欧洲是在俄罗斯外交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两个方向,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俄与美欧的关系.研究转型时代俄罗斯与美欧的关系,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降,历代沙皇就强行且快速引进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以期强盛俄国.此举刺激了俄罗斯帝国上流社会励精图治,却给社会下层和知识界以巨大压力,孕育出深沉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诉求.然而,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是17世纪以后大规模扩张而迅速形成的,这导致其疆域内族裔构成多元和宗教成分复杂.为了有效治理这样的国家,俄罗斯民族主义又被帝国提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俄国民族主义”.而俄罗斯帝国在融合一部分现代欧洲文明因素之后变得更为强盛,在疆界上和中国发生越来越多的争端,在文化归属、价值观认同、精神追求等方面也和中国之间产生复杂的碰撞,俄罗斯民族主义随即成为帝俄时代和苏联时期理解中国问题、处理中俄关系的重要根据之一.在后苏联俄国重建历程中,这种民族主义是其重要推动力之一,同样延及到俄中关系领域:俄罗斯民族主义之于当代俄国对中国的认知、态度、情感、评价等,远不是临时的情绪表达,而是有着历史根据和理论基础的自觉行为,包括大众媒介关于中国形象塑造、知识界关于汉学研究、政界关于俄中双边关系的理解和处理等.这些行为既不能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限定,又在文化结构和精神深处导致俄国人折损中国所期待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前两年俄专家研究所与英伯明翰大学俄罗斯东欧研究中心合作搞了一个题为《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地区问题》的课题,以及最近伯明翰大学《了解俄罗斯地区经济变革形式》课题小组成员彼得·柯尔科教授写的《俄地区难题:制度变革与经济适应》(载于英“共产主义经济与经济转轨”季刊97年第三期)都论及俄地区因转轨而发生很大差异。本文就此内容综述如下。 俄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对地区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尤其在转轨年代中,地区特殊性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18.
1996年4月24—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签署举世瞩目的《中俄联合声明》,并向全世界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标志中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俄罗斯多次调整外交战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东北亚战略及其在东北亚新秩序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治华 《当代亚太》2007,(10):28-3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俄罗斯加速战略转变:与中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日本推进建设性伙伴关系;与韩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朝鲜恢复有前途的伙伴关系;与蒙古建立友好互助伙伴关系.俄罗斯在东北亚新秩序的建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九一一事件后俄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钢 《当代亚太》2003,(4):44-49
俄日关系是亚太地区诸多大国关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将俄日关系放在俄罗斯亚太战略和大国关系互动的框架内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俄日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俄日关系改善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