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荣 《前沿》2009,(4):176-178
小说这种文体在文学史上曾经长期受到忽略,被称为“稗类”。自晚清起小说开始有了长足发展,并具有了现代意识。谴责小说是为兴盛者之一。该类小说以“揭发伏藏,显其弊恶”为主要特征,凸显其社会功能性色彩。文学革命后谴责小说式微。新中国文学发展中亦无谴责小说踪迹。直至新时期文学发展到90年代出现的反腐小说,才在某种意义上接续上了这个传统。笔者认为,谴责小说固然有其恶俗之处,反腐小说也不脱其弊端;从谴责小说到反腐小说,也是文学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张浩文 《新东方》2008,(5):55-60
海南文学的新时期是指从1988年建省至今的时间段,这与通行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期有别。新时期以来海南的小说创作成绩骄人,就纵的方面来说,它创造了近代以来海南小说创作的最好记录;就横的方面而论,在同一时期的所有文体写作中,小说的成就最高,它提升了海南文学在全国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公安文学 (主要指公安题材小说 )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复苏期、发展期、蓄势期三个阶段 ,其坎坷与辉煌同当代文学的变迁紧紧相连 ,其审美理想与艺术实践的指向与嬗变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表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情节模式 ,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审美感染力 ;在中介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审美与“审丑”并重 ,罪犯形象的塑造与警察形象的塑造相辅相成 ;在深层审美结构上 ,公安题材小说文学意蕴日渐丰厚 ,一些优秀作品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理性感悟与哲理情思的审美领悟逐渐深化与强化。虽然现阶段还未出现公认的大家和精品 ,但只要找到恰当的接点 ,公安文学定能在雅俗共赏中登上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4.
清末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新小说和新女性为重点的文化诉求,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文学中现代女性形象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在性别革命的意义上,不管是民族解放还是个人解放,都有多层面的反映,20世纪女性的问题在清末几乎已经被悉数提出。而清末文化失调的语境,造成现实的女性和想象的女性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傅宁军 《台声》2002,(7):32-34
谁都知道,小说人物与小说作者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前者只是后者创作的艺术形象。但当我与朱秀娟结识的时候,从这位著名台湾女作家的言谈举止间,看到了她孜孜以求的个性、爱憎分明的坦诚,以及对于女性生存空间的深层思考,却很自然地想起了她在大陆出版的长篇书名《女强人》。如果说“女强人”这个词不带偏激的贬义的话,应是指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勇敢地开辟自己的生活之路,那么以朱秀娟的成功而言,她是当之无愧的。写作率性而发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朱秀娟作品系列”,出版了朱秀娟的4部小说:《花落春不在》、《女强人》、《…  相似文献   

6.
寻根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在这一思潮中有大量民间习俗的潜伏。本文以扎西达娃、余华,苏童等典型性文本为例,来铺展寻根小说中的民俗特色,揭开寻根小说的信仰习俗、巫傩习俗,鬼异文化等民俗学植被,肯定其在物质化时代对精神厚度和人文底色的守望。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人——自然——宇宙”的精神对话中,如果说“天人合一”的命题是人与自然的精神对话在哲学上的高度概括与凝炼的表达的话,那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中国动物小说就是这种精神对话的诗化表达。“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动物小说作家”[1]沈石溪无疑是这种诗化表达的最强音。新时期以来,他以敏锐的感悟力,带着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灵气和厚重的生活积淀,借助艺术化了的动物形象,诗意盎然的展开了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的精神对话,给大自然动物王国中的那些芸芸众生赋予了社会学、美学的意义。在此,我…  相似文献   

8.
歌剧(Opera)是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纵观欧洲歌剧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歌剧脚本是取材于欧洲文学名著。无数优秀的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来自文学家创造的光辉形象,他们在歌剧中以声乐和器乐的艺术语言再现文学形象,用音乐表现文学的叙事功能。戏剧冲突和主人公的个性精神。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曾这样风趣地评价他写作的小说《茶花女》和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创作的歌剧《茶花女》,他说:“50年后,也许谁都不记得我的小说《茶花女》了,可是威尔弟却使它成为不朽。”一百多年过去了,文学的《茶花女》永恒…  相似文献   

9.
郝誉翔是台湾文坛近年来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新秀,她的短篇小说《洗》获台湾第十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第一名(载《联合文学》1996年11月号)。自80年代以来,以表现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女性角色和女性体验的女性主义文学潮流一直是台湾文坛的一道壮丽的景观。总的来说,80年代的女性作家主要关注的是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问题,探索女性的性爱、情欲、成长、责任,追求在两性交往中女性的平等地位,如李昂的《杀夫》、《爱情试验》、朱秀娟的《女强人》和袁琼琼的《自己的天空》等都具有代表性。进入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张毅 《求索》2007,(11):163-165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时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在这三个十年中的不同特征和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批判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新小说是晚清被边缘化的文人和文学力图重新中心化的一种努力,同样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也在进行中心化的努力,小说和女性在新小说时期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同构性,新小说中的女性想象成为文学现代化和女性现代化的尝试。但由于文化的脱序,女性的现代意识既有正面的提出,也有通过被妖魔化的描写从反面被提出。新小说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塑造,对形成20世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传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邹群燕 《求索》2008,(12):191-192
萧红作为3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形象著称,但女性形象的完整不可能缺少男性群像作为支撑。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市民知识分子三类,其中又以农民阶级最有代表意义。论文着重分析了文本中作为男权社会中心意识载体的这些男性形象的存在状态和写作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智跃 《求索》2008,(10):176-178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启示我们认识到,在精神分析文学中,有“一种存在于作品之中的文本”,即潜本文,它与显文本构成一体两面的立体存在,是艺术形式将无意识内容表达出来的关键。利用潜本文理论,我们可以对新时期受精神分析影响的中国小说的文本结构、内容选择、语言表达、人物塑造、叙述视角等方面的美学特点做新的分析,从而揭示小说文本许多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志斌 《理论月刊》2007,3(1):128-130
16世纪中叶率先崛起于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是欧美叙事艺术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流浪汉形象及其精神价值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论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苏青置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中,考察其作品在智性认识、形象建构、欲望表述等方面表现出的异于前代女作家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苏青对“娜拉”、“男女平等”这一系列观念的反拨;第二部分分析苏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第三部分探讨苏青笔下出现的欲望话语的形态。苏青的写作为女性文学的流变提供了新的元素,同时她也止步于秩序与禁忌所划定的表达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9,(3):131-133
新时期的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完美地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融合起来,达到了历史的本质真实和艺术形象真实的内在统一,焕发出“真实”的光芒。首先,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以重大的历史真实事件来结构小说;其次,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塑造了一批真实的历史人物;最后,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在文本中营造了真实、浓厚的历史氛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一股现代主义潮流被引入中国,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并在运用过程中发生归化和嬗变。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入世界文学潮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女性文学在艺术上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女性作家主体意识中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叙述话语的转变、小说和散文的文体变革。现实精神始终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内核 ,现代意识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品格 ,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和叙述话语则由欧化倾向和理性色彩向感性化、叙述化转变 ,女性文学在文体上由模式型、传统型向实验性、多样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有非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这些角色塑造的是思想认识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但是却都反映了劳伦斯对于女性的思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出现在劳伦斯小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可推动对于劳伦斯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曾小月 《求索》2007,(1):188-189
中国文学中的侠义精神具有多重特征,诗歌中的侠客代表了上层文人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小说中的剑客侠士更是洋溢着平民英雄的气质。本文企图从文类学的角度出发,以诗歌与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为例,来研究传统侠义精神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