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我国史书记载,公元1~2世纪时,有一个叫做“掸国”的国家先后几次遣使向东汉王朝朝贡.由于首先提到“掸国”贡使的史料中记载他们是从“永昌徼外”来的,而今天滇西境外又恰好是缅甸掸族的聚居区掸邦,故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掸国”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缅甸的东北部地区,“掸国”是由掸族的先民建立的一个古国.所以,在谈及缅甸古代历史和早期中缅关系时,人们总会提到这个“掸国”.又由于缅甸的掸族与我国的傣族本为同源民族,他们在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经济等方面至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跨境民族”群体.因此,一些研究傣族史的学者又将“掸国”同傣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认为“掸国”的疆域还包括了今德宏傣族地区的一部分,“掸国”的历史也属于傣族史范畴,并将其写入了傣族史的论著中.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1989,(3)
本文打算从语言学角度对南诏是否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作进一步探讨。 在涉及这一论题时,我们首先仍要提及西方学者T·D·拉古柏里。正是这位教授,对南诏的民族构成问题最先系统地出具了语言学方面的论据。1888年,在其题为《中国人来到中国以前的诸语言》一书中,他罗列了一些他从中国历史古籍中收集到的南诏古词,并将这些词放到近代泰语当中,试图寻求二者之间的语言亲属关系。在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这位语言学家得出了南诏古词绝对属于泰语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他宣称南诏显然是一个古代泰王国。请看下列引文:  相似文献   

3.
老挝史略     
关于老挝的历史,过去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始于1353年法昂建立的澜沧王国。近数十年来,我国学者根据中国古籍中的有关史料,认为老挝建国的时间应是公元1至2世纪。虽然老挝的历史大大推前,但由于史料的缺乏,这个国家的上古史仍然相当模糊,不少领域还是空白;这个国家的近代史料也未充分发掘,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相信今后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老挝历史的研究成果定会更多。本文试图用有限的篇幅勾划出老挝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越裳即掸——老挝古国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1986,(4)
我国学者认为,堂明国是老挝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关于它的建立年代,可以初步将其定在公元一至二世纪。但是在堂明国之前老挝地区是否有国家存在?我认为有,这就是越裳国,也即后来的掸国。本文即对此问题作一初步论述。 明代李中溪《(万历)云南通志》卷四载:“老挝军民宣慰使司,俗呼为挝家,古即越裳氏。”另外,谢肇淛的《滇略》、诸葛元声的《滇史》和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等史书皆称老挝为“古越裳氏之地”或“越裳氏之国”。到了清代,史书记载更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个国家有过一段被殖民的历史,通常,这个国家的人会对这段历史感到屈辱,他们会怀有或深或浅的仇恨。但是,菲律宾人有点特别,他们对待这种苦难历史的态度从容而平静。而且,在平静中,他们已把异族文化吸纳到自己的文化里,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中。虽然我在这个国家只呆了短短的几天,但对此的感觉却是无处不在。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后的文化堡垒 ,然而 ,在马尼拉街头 ,即使最普通的劳工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菲佣和菲律宾乐队能够在世界各地赚钱谋生 ,我想是和他们的语言优势有关系的。当然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 ,菲律宾人是用殖民者的语…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89,(1)
南诏的族属问题由来已久。随着近、现代某些西方和东方的学者提出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以来,其观点得到广泛的传播。此后,中国学者根据丰富翔实可靠的中国文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考订,弄清了南诏不是由泰族而是由彝族和白族先民乌蛮和白蛮建立的。可以说,南诏是否为泰族建立的问题在中国早已解决。至于南诏王室的族属是乌蛮还是白蛮,已是一个与泰族或其先民无关的纯学术问题。那么,为什么南诏是泰族建立的观点在国外还相当流行?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传统看法的影响太大和中国学者的观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传播;2。过去中国学者在正确地否定南诏不是由泰族建立的同时,却迴避了南诏境内  相似文献   

7.
古越裳考     
在中国诸多古籍中,首见“越裳”事迹者当推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魏国史官之手的《竹书纪年》,其称:“(周成王十年),越裳氏来朝。”但因该书在南宋以后亡佚,明嘉靖年间又出范钦伪撰之《今本竹书纪年》,使其可信性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始撰于西汉伏生(胜)的《尚书大传》中有关“越裳”的记载反而成了人们常引论的史料。《尚书大传》称:“成王之时,有三苗贯桑叶而生,同为一穗。大几盈车,长几充箱,民得而上诸成王。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1989,(3)
由于史料的缺乏,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老挝古代史仍无法描绘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老挝古代史中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澜沧国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澜沧国又被称为南掌国,据说是泰老族先民建立之国。关于它的建立年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澜沧国到底是否存在?如果老挝历史不曾有澜沧国出现,当时是否有其它泰老族先民建立的国家?是什么年代建立的?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傣掸民族史上 ,常常提到一个赏弥国 ,其事不见于中国古籍 ,却载于后期多种泰傣文字以及近代的西方文字。汉文言及此国者 ,只是上世纪的事。其方位和存在的年代有着不同说法 ,或是传说色彩浓厚 ,未给出具体年代 ;或云存在于 10世纪或 11世纪 ,或说存在于 16世纪。近来 ,何平新著中有一篇文章《傣掸民族历史上真有一个‘赏弥’国吗 ?》 ,① 对此问题作了深入的、有益的讨论。本文亦想就赏弥国的由来、方位及存在年代作点探讨 ,借以抛砖引玉 ,望能得到批评指正。一、宋蜀华和江应的看法中国古籍没有傣掸地区赏弥国的记载。直到 1978…  相似文献   

10.
九隆、习农乐二词不是泰语─驳哀牢泰族说的语言论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杨终著哀牢传记载的公元前三世纪在今云南保山一带的哀牢人是什么民族的先民 ,中国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有人主张是昆明人 ,有人认为是濮人 ,有人主张是泰族。早期主张是泰族者众 ,如著名的卢斯认为 ,“哀牢可能就是傣族 (Thairace) ,他们在以南诏为名的历史中再现 ,……。”① 他们认为哀牢的传人是南诏 ,因此南诏是泰族。八十年代 ,南诏泰族说被否定了 ,但是 ,哀牢是不是泰族先民却仍是争论的话题。80年代 ,段立生著文 ,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记载的语言材料为论据 ,肯定“九隆”为泰语 ,同时还举出明代《南诏通记》中的“…  相似文献   

11.
何平 《东南亚纵横》2010,(12):23-26
随着学术界研究的不断深入,壮泰同源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是,这两个群体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分开的?分开以后,他们特别是今天操傣泰语的这些群体又是在什么时候迁徙到他们的后裔今天居住的这些地区的?又是怎样演变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些民族群体的?对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更多的人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在自己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简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哎捞”国     
在一般的泰族和佬族史籍中,都把在秦汉时期出现于我国西南部云南省的地方政权“哎捞”(即哀牢)国看作是泰族或佬族的先民建立的国家。素察·蒲媚波里叻从事学习和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二十余年,他以缜密的态度对中国史籍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说,“哎捞”不是泰族或佬族建立的国家,而是作为白族先民的哀牢族建立的。现将刊载在泰国曼谷为人生出版社1983年第二版的泰文《探索泰族的历史》一书中的这篇文章,全部译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老挝民族的主体老龙族的语言文字是老挝民族的通用语文,人们认为它属于汉藏语系壮侗浯族泰老语支,也有人把它和泰语归入汉藏语系傣语语族中的大语种。操老挝语的约有二百五十万人,占老挝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现在的老挝文字有三十二个辅音,二十九个元音,四种声调符号,和泰国文字大同小异,属拚音单缀文字。老挝文字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起源于哪种文字?对于这些问题,不  相似文献   

14.
何平 《东南亚》2006,(2):59-64
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这在学术界已经没有争议。但是,缅族的先民是什么时候迁到今天缅甸这片土地上并最后形成今天我们见到的缅族的?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本文打算在所掌握的资料的基础上,对缅族先民的迁徒与现代缅族的形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缅族既然是从古代的氐羌族群中分化出来的,而据中国史书记载,氐羌族群早期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中国西北地区或青藏高原一带,那他们的先民一定是后来才迁徒到今天缅甸这片土地上的。那么,缅人是在什么时候进入今天缅甸这片土地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人们的看法还不一致。英国…  相似文献   

15.
目前,泰国还没有成文的语言政策和规划,但是在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泰国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泰国政府通过不断强化标准泰语的地位和作用,以促进泰国的国家认同,在强调泰语地位的同时,又注重其他外语的工具作用,为泰国的国家形象和经济发展服务.20世纪末叶,在民族国家的构建基本完成的时候,又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提出多元文化的政策,放宽对英语、中文等外语的限制,但强调标准泰语主导地位的政策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6.
何平 《东南亚》2005,(2):56-64
人类社会历史是如何演进的?是单线演进还是多线演进的?在古代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内,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种剥削制度奴隶制和封建制到底是前后相继的还是同一个时代的制度?对于这个问题,纯粹的理论之争已无必要,我们所需要的是从事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社会历史研究的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内对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历史进行深入考察而得出来的结论,而不是在某种理论的框套内先入为主地“论证”出来的历史。本文打算通过对菲律宾群岛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其发展特点的考察,为进一步推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个案。一虽然菲律宾群岛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17.
暹国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暹(沙炎,SAYAM),是什么意思?根据泰国学者集·蒲米萨的考证,它不是泰族的自称,而是安南、柬埔寨、占婆、马来等族对泰族人的称呼。暹,是太阳初升的意思。①那么,暹一词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据现在看到的史料,在占婆碑铭中,位于芽庄的浦那羯罗碑,公元1050年就出现暹这个词。②英国的卢斯教授曾写了题为《缅甸历史初期的暹》的论文,提到公元1120年在蒲甘碑铭中也出现了暹这个词。③12世纪,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尚未建立。暹一词,在我国古籍中,首见于元代编撰的《宋史》一书中,而且与南宋左丞相陈宜中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井澳之败后,陈宜中“欲奉…  相似文献   

18.
一些研究中缅掸傣民族历史的学者认为,在掸傣民族的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僑赏弥国”,并对其具体方位所在和年代进行了一些考证和论述,但看法又莫衷一是。本文也想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希望能有助于掸傣民族的历史乃至中国与东南亚民族关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罗布人揭秘     
中国西部有一支世代依罗布泊而居的罗布人。100多年前,在环境恶化的重压下,罗布人举族迁离。 近年来,罗布人的历史命运、罗布泊的“游移”与古国楼兰的兴衰,正日益为世人所关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饱经沧桑的罗布人形成了自己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历史、习俗、民歌等成为众多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20.
余定邦 《东南亚》2004,(3):48-53
陈序经教授在研究掸、泰古国的历史时发现 ,老挝、缅甸和暹罗北部的民族与我国云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个问题 ,1 96 4年他特地到云南德宏的芒市和西双版纳地区进行考察 ,收获甚丰。在昆明 ,陈序经教授看到了李拂一从傣文翻成汉文的《泐史》和《车里宣慰世系》 ,又看到李拂一写的《车里宣慰世系考订》 ,甚为高兴。据陈序经教授说 ,到天津以后 ,“我把这三本书与《明史》等重读多次 ,觉得其中所记载的有一些是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如老挝、八百媳妇、缅甸、暹罗的史料 ,可以互相参订。同时又发现其矛盾与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