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永忠 《求索》2008,(10):116-117
尼采把由“上帝之死”带给人的精神处境称为虚无主义。在尼采看来,虚无主义即价值的沦落,并试图以审美排斥虚无。海德格尔则认为,审美无助于摆脱虚无,相反,虚无将解构审美。只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从存在那里接受尺度,人才能踏上“还乡”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 一、新行为观人的一切行为,按照伦理学眼光,可以归结为五大类型,即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损人利己,纯粹害人。这五大类型行为,均循由四大行为规律而发展变化。①行为原动力规律;②行为目的规律;③行为手段规律;④在人的一切行为中,唯有“为己利他”或“损人利己”才可能是每个人的恒久行为:而其余四类(即“无私利他”、“单纯利己”、“纯粹害人”、“纯粹害己”)便都只能是每个人的偶尔行为。这个规律,实际上是前三大行为规律之总合。所以可称之为“行为总规律”。这就是优良道德赖以竖立其上的四大行为规律,这  相似文献   

3.
从王宝森案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教训,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标本兼治,重视治本。那么,什么是标本兼治之“本”?我认为,“本”包括了五方面的内容。根本之“本”事情是人在做,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王宝森之所以成为腐败分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他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就涉及到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培养教育人的问题。陈希同同志曾特别号召人们重  相似文献   

4.
李靖 《岭南学刊》2004,(4):93-95
作为哲人,庄子与尼采在各自文化历史上扮演了相近的角色:他们二人都力图恢复和发扬人之本性,追求自由的人性境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批判,推崇“超然于善恶”的态度;无限向往超凡脱俗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不应当提倡个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理解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不妨看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条目中的说法:“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创造这个词的法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尔把它形容为一种温和的利己主义,它使人们仅仅关心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作为一种哲学,个人主义包含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一种对于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可以表述为以下三种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其结果或是危害政府和国家的利益,动摇统治集团的执政地位;或是分割公民利益,引发人民不满;或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最终必将危害国家社会政治稳定。因此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由于...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之寿天在元气,国之兴衰在民魂。这里所说的“气”和“魂”是指一种精神状态、道德境界。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生活中的暮气、怨气、娇气、傲气、赌气……均是腐人堕落的邪气;而朝气、志气、骨气、锐气、争气……倒是激人奋进的正气。当今世界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各种思想道德因素彼此冲撞,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变时期,诱惑、机遇、疑虑、挑战接踵而来。为了粉碎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我国的图谋,为了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剥…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人的提升与困厄陈创生市场经济的滥觞与发展,必定对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学术界有“滑坡论”与“上坡论”之分:前者认为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社会种种倒错现象使人产生了道德疏离感,从而使社会道德教育和劝诫效能直线下降,人的素质滑...  相似文献   

9.
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意蕴包含四方面内容,即对个体存在的确认、对个人的抽象化、个体人的自主性和个体人的自利性,这四方面内容充分体现在经济学与哲学发展史之中.经济个人主义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它是现代性在经济领域得以生发的“思想催化剂”,促进了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其象征性表述“理性经济人”对于构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挥过积极的奠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个人主义也日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即经济个人主义有可能转向自我中心主义,从而使个体沦为极端化了的“自我意识”的奴隶;经济个人主义赖以存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土壤可能会扼杀真正的个体;经济个人主义的当下困境表现为个人的抽象性与现实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在尼采那里,西方虚无主义导源于形而上学和宗教传统的崩塌所带来的价值虚无,它是一场自柏拉图以来就做好准备的运动。与尼采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现代虚无主义问题之魁首,并试图通过复归前苏格拉底时期的“酒神精神”、依靠权力意志来寻求虚无主义问题的解决不同,施特劳斯认为西方虚无主义根源于古典与现代的断裂、根源于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性、相对性和主观性,因而,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之途在于重返苏格拉底式的古典传统,重新寻求自然正当。实际上,尼采与施特劳斯的差异所反映的正是现代与古典之间的核心差异,即“知性真诚”与“高贵的谎言”、绝对的主体性与有限的主体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赵伟 《前沿》2009,(7):46-48
马克思曾分别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需要”。我国对人本质的传统解读方式或是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或是将其定义为这三种特性的总和。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人之本质的探索采角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人之需要中实现了对人本质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匪”也泛称为“土匪”。它所针对的反义词,包括“洋匪”、“官匪”、“学匪”等等。其中的“土”也有“土著”之意,即指中国式的匪,民间式的匪,有别于外国的和从外国引进来的。“匪”在戴上明显标志时,一般会使人憎恶、讨厌。若是由匪而官,而绅,而王,而帝,当即就正统起来,乃至神圣起来。若是由土著而染上一点洋化,成为高等华人——包括华官、华绅,就有可能被艳羡之、崇拜之、垂涎之。这叫什么?这叫匪性、匪心、匪情、匪趣。几千年来中国曾是“小农的汪洋大海”,无论是始终被压迫的小农,还是跃升为小农压迫者的大人物,晋位为官、为绅、为王、为帝,都很难摆脱“匪基因”。始终位卑的小农,因其经济能量、政治能量、文化能量的脆弱,其心思往往只有两种:或是媚官,或是媚匪。于被压迫的小农而升位于压迫小农的人,无论其镀上怎样  相似文献   

13.
尼采,一个19世纪的伟大哲学家,以他特有的思维为我们展示了人之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本篇拟以尼采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中阐发的精神三变为视角,来展现其对这些思想的反击,从而亦显现尼采对人的至纯至洁的生命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少人多,劳动资源十分雄厚,这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国情。无论在广大的农村或是密集的城市,无论是在厂矿或是机关,到处都是人满为患。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在全国企业中无所事事的职工约有2000万人,国家各级机关还未计其内。可见,我国的“隐性失业”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何谓“隐性失业”?隐性失业实际上是工厂和机关冗员过多,没有事干,由国家一概养之。工人干部拿工资失业,这不仅坑了国家,害了人民,还毁了企业。一旦改革深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善行     
孟子说:“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人应当认识到仁义是人的内在本性.一切行为都从仁义出发,而不是把仁义当做外在于自己的要求而勉强为之。由仁义行才是真正道德的行为,行仁义只是符合道德的行为。真正道德的行为是在对自身有自觉认识基础上的自律行为,符合道德的行为则是把道德当做被迫而为之的他律行为。真正道德的行为是出于自觉自愿的。一方面,道德行为符合规范是根据理性意识来的,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幸福之基 古人有言:“德者,得也”。得什么呢?一谓“得道”,一谓“得到”。所谓“得道”,就是“得道于心,外施于行”,把握人类和谐发展的伦理规律及其要求,铭记于心,并使行为符合这种伦理规律和要求,这就是道德。所谓“得到”,就是孔子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概而言之,就是践行道德能使人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利益和幸福。当然由践行道德而获得的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这种幸福也不一定是物质幸福,可能更多更根本的是精神利益和精神幸福。因此,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我最早知道的德国人,就是自诩为太阳的尼采。鲁迅偷偷告诉我们,“他疯了”。我十分纳闷,这样一个将自己比喻成太阳,并不断给别人光与热的人,却选择了精神崩溃这匪夷所思的行为。这种民族的特殊性,我想,只有亲自到德国走一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才能一识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8.
老子解释的有无相生,阴阳对立互补的道,实为现代科学“对称性原理”所证实。功成身退,不欲见贤的理念在美国建国先贤那里已作出了卓越的实践,这是为世界人民所瞩望的普世价值。现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研究潜意识的科学方法,而潜意识的最早发现者却是中国的老子。语言有局限,谎言是灾难,只有同真人相处,无言也会得到感化,这同黑格尔、尼采认为文字乃迷悟之源毫无二致。庄子没有像尼采一样宣布上帝死亡,但否定大圣和权威的态度与尼采如出一辙,由此也可看出他为了内心的现实,任意驱使古今人物“以适己”,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表现自我”有惊人相似。  相似文献   

19.
陈友冰 《两岸关系》2008,(11):34-36
近五、六年,每年都要到台湾转一转,或是去担任客座教授,或是短期的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访台期间,当然也不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旧朋新友,喝酒聊天,或是借讲学之机,登山临海,探胜访幽,大快朵颐之际,也渐渐熟悉和了解了台湾的方方面面。在一本于台湾出版的小书“后记”中,我曾谈了台湾人见神就拜、让如来、关公、济公三人莲台并座这种宗教信仰上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20.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相对立的,弄清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将包含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在伦理价值原则上究竟提倡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这一问题的合理解答。一、个人主义的经济前提不是市场经济个人主义倡导者一般坚持这样一个逻辑:市场经济需要主体由逐利动力所焕发的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每个人都必须拥有选择自己生活和事业的自由。而个人主义则充分尊重个人,强调个人在价值、尊严、平等及自由等方面的本位性和独立性,唤起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所以,个人主义与市场经济有着内在一致性。确实,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