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善涛 《小康》2006,(5):80-81
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回答说:“那我就等到它啼为止。”  相似文献   

2.
邓恩铭,原名恩明,字仲尧,1901年生于贵州荔波县的水族家庭。为了外出求学,他16岁那年离开家乡,投奔在济南做官的叔父。他胸怀大志,临行时作诗一首:“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小还:埋骨何必桑梓地,人问到处是青山。”他在济南读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时,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6,(1)
正桂林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黎克忠获得抗战老兵的纪念章后,心情激动,作诗一首,抒发情怀。  相似文献   

4.
"江南第一家",亦呼为"郑氏义门",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久居住于此的郑氏族人,向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3朝,15世同居330余年,鼎盛时期有33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族风多次受到朝廷的旌表."郑义门"因此也成为实践中国儒家理想社会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5.
诗三首     
诗三首曾庆榴作者附识:我很少作诗,常以为古人诗词之道,十分深奥,非我所能掌握,然每有感兴,仍爱杜撰几句.所谓情动于中形诸言,情不自禁也。这里刊出三首,一作于初到省委党校工作之时,一作于任党史教研室主任之时,一作于调离党校之后。文词无足观,谨以为在省委...  相似文献   

6.
蒋力庆 《人民公安》2012,(11):41-41
在我的眼里,他人生的两大乐趣,一为饮酒,二为作诗。自古,诗人大都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酒到劲头.下笔就是拍案叫绝的好诗。万箭飞就是这样,饮酒作诗,酒是他的激陪,诗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杜甫作诗,喜用"湿"字。"湿"字先后在其五十多首诗歌中出现过,贯穿于他的各个创作时期。纵观这五十来首诗歌,可以看出杜甫诗歌中的"湿"字具有超常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杜甫诗歌定下了一种忧郁、悲凉的感情基调,体现了杜甫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手法。从本文关键词"湿"字的修辞义素分析入手,探讨"湿"字语义的隐喻功能和文化内蕴,进而归纳出"湿"字经常出现于杜甫诗歌中的原因以及"湿"字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继宗 《中国减灾》2006,(10):46-47
清乾隆皇帝一生喜文喜诗,作诗数以万计,其中涉及永定河的几首诗作,成为永定河治理史上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宋朝李禺写了一首丈夫寻妻的诗。这首诗妙就妙在正读是夫忆妻,而倒读,就成了妻忆夫。 正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曹见几心知? 倒读: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相似文献   

10.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宛如一首气势磅礴、节律铿锵的合唱进行曲,自去年问世以来,火爆天山南北,流行长江两岸,感召着人们投身新疆这片滚烫的热土,鼓舞着人们向着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如果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这首时代壮歌作了词、谱了曲的话,那么经过2010年全疆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宛如一首气势磅礴、节律铿锵的合唱进行曲,自去年问世以来,火爆天山南北,流行长江两岸,感召着人们投身新疆这片滚烫的热土,鼓舞着人们向着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如果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这首时代壮歌作了词、谱了曲的话,那么经过2010年全疆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3.
陈孝荣 《友声》2009,(4):47-47
<正>奇山秀水妙交球,酒寨歇乡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做梦也风流。不记得这是谁的一首诗了,但作为出生在土家山寨里的一员,我却特别喜爱这首诗。  相似文献   

14.
值此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之际,一本明末版的南安石井郑氏族谱被厦门一位郑姓男子托人送到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延平郡王祠管委会,该族谱记载了南安石井郑氏一世至十二世的情况据有关文史界的专家称,这本郑氏族谱对郑成功的先祖情况及明朝郑氏家族开发台湾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剂“妙”药@皮德!丹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运用决策论的观点,以康熙对台湾郑氏的关系为例,考察康熙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其特点。一根据历史记载,康熙对台湾郑氏战略决策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1662——1673(康熙元年——康熙十二年)。初期,玄烨登极,年仅八岁,且四王辅政,鳌拜专横,玄烨年幼无参政实权。这一阶段,清朝对台湾郑氏战略未形成统一的对策,仅凭借前朝政策,未做进一步必要的调整。鳌拜不信任郑氏投诚将领,未能借郑氏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不到40岁、就职于福安市郑氏农业合作社的郑进良,已经连任两届宁德市人大代表。自2012年当选宁德市人大代表以来,郑进良持续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履职为民,先后提出议案建议共142件。在郑进良看来,代表建议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他对每一份议案建议的办理情况,都透着一股"较  相似文献   

18.
郑黎明  小山 《福建乡土》2011,(4):17-18,20
先从一首古诗说起吧。长乐人陈烈的《题灯》:“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米。贫家一盏灯,父子相聚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这首诗写于北宋元年,诗系为民请命而作。当时的福州太守为粉饰太平,于元宵节前强令百姓每户捐灯十盏的恶行激起诗人义愤,送诗太守,为民鼓而呼,以诗代檄,挂上这盏名闻天下的诗灯。  相似文献   

19.
「节俭」小议郝敬荣节俭,向来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隐者逸士讲求清心寡欲,洁身修行;那些名垂青史的仁人君子则更是以“节俭”为立身处世、接物待人的信条。明朝名臣于谦一生清廉,从不受贿。一次办完公事,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回去,他当即作诗谢绝:“清风两袖朝...  相似文献   

20.
徐秀丽 《同舟共进》2013,(11):75-75
《同舟共进》2013年第1期发表了冯锡刚先生的《一首“告废”诗——周恩来理性而睿智的选择》一文,对周恩来写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一首诗作了周密细致的考证,不但钩沉出这首诗的原文,还对就此诗周请陈毅批评一事作了叙述,并推论:“在敬重如师长的周恩来面前,陈毅绝不会‘班门弄斧’”,他的批评,无非“对个别韵脚或用字”之类提点意见。冯先生的考证颇见功力,但其推测则不成立。笔者近期正在从事“李敦白口述历史”访谈工作,碰巧获知了这件事的后半部分内容,而且事实比推测更为生动有趣,特加摘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