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东 《廉政瞭望》2010,(9):69-69
台湾桃园县福安里,有一个幽静美丽的风景区。蒋介石生前来到这里,觉得颇似家乡溪口,于是决定死后安葬于此地,命名为慈湖。现在,慈湖除了座落着蒋介石的陵寝,还有一个占地四公顷的塑像公园,安放着140多尊蒋介石铜像,其姿或立,或坐,或骑马,或拄杖,其态或庄重,或威严,或微笑,或安详。此外还有几尊孙中山的铜像和一尊蒋经国的铜像。这些雕像艺术水准一般都不低,估计均出自岛内艺术名家之手。  相似文献   

2.
“反小股”     
(一) 1961年,75岁的蒋介石,生命已如烛影飘摇,沉重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一个寻常老人感到生命尽头到来时,也许恐惧,也许忧戚,也许坦然。他所能想到的,也许不外乎生前的财产、死时的墓葬和身后儿孙的未来。而当一个失去江山而又心有不甘的人感到大限将至时,那情景将可怕得多。 蒋经国特意选了一个湖光山水极像父亲老家奉化溪口的地方,为父亲建造了一个“慈湖宾馆”。叶落归根,如今“叶”已将落,“根”却不得归。建一个“慈湖”,一者可以慰其心;二者父亲一旦天年已尽,也可以有个长眠之所。 慈湖并非风月之地,慈湖的电报机日夜不停地收收发发,慈湖的主人时刻关注着海峡那一边的动向,注视着北京的一举一动。 近来,一系列消息使慈湖的主人又一次兴奋起来。大陆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土地大面积绝收,粮食告急,全国大范围地出现了饥荒。俄国人停止了对大陆的经济、技术、军事援助,专家撤走,工程停建,许多项目陷于瘫痪。 蒋介石真的把这一切看作了他反攻大陆、恢复旧日王朝的时机。他的确不能等待了。比起他的对手毛泽东,他年长十多岁。生命对于他,已是发条松弛的钟摆,  相似文献   

3.
位于台湾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的慈湖,原名“埤尾”,本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水碧山青。1961年,蒋介石到这里视察,发现这里与自己的故乡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的景色十分相似,便动了思乡之情,决定把这里改为“总统行宫”。第二年,蒋介石将这里的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的幕僚政治是民国社会政治独裁的一个侧影,张群作蒋介石的幕僚长达60余年,这在蒋介石众多余幕僚中可谓绝无仅有。有人讽张群为蒋介石的“侍女”,张群自我评价则为“主人的厨子”。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纵观历史的长河,又有哪一个臣子能在帝王面前善始善终呢?像张群这样做蒋介石长达60余年的终身幕僚,在中国的历史上实属罕见。每一个政客都有自己的宦海生存之道,张群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颇为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生前最恨共产党,天天叫嚣着要消灭共产党.然而,让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眼皮底下就有一个共产党——速记员沈安娜.作为蒋介石身边的卧底,沈安娜将蒋介石的一举一动全部整理成重要情报,通过特殊渠道输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戴笠充当蒋介石的鹰犬达15年之久。15年里,戴笠为维护、巩固蒋家王朝独裁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亦从一个市井无赖升迁至蒋介石的心腹杀手。但在后来,蒋戴之间互相猜忌,互相提防,产生种种龌龊。最后,这位中国的“希姆莱”撞死在戴山脚下。蒋介石对戴笠控制得很严戴笠把蒋介石揣摩得很透蒋介石一生中控制最严的是特务、军队和财政。三者之中,又以特务为先。蒋介石控制特工的办法最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对特工人员授予大权,但决不给以高位,以防他们在政治上坐大。戴笠出任军统头目十多年,干来干去,始终只是一个军统…  相似文献   

7.
朱世海  邹国平 《世纪桥》2001,(1):44-45,64
邓演达(字择生)与蒋介石曾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在黄埔军校里,他们一个是校长,一个是教育长,在北伐战场上,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邓演达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愿望,主张战后国共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蒋介石要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了欺骗人民,欺骗舆论,并完成内战部署,蒋介石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实现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国共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9.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朝鲜南北发生战争的消息,对于已被杜鲁门冷落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的“喜讯”。蒋介石还三次向美国提出派遣3.3万精锐国民党军队参加赴朝鲜半岛参战的建议。但是令蒋介石沮丧的是,美国政府并未接受蒋介石的建议。蒋介石缘何三次提出出兵赴朝参战,而美国政府又缘何拒绝了蒋介石的这一建议?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历史玄机呢?朝鲜半岛燃起战火,蒋介石喜出望外1950年6月25日的清晨,蒋介石和往常一样,洗漱后开始吃早饭。此时,蒋…  相似文献   

10.
正问:杨先生,您抄录蒋介石日记有多少?蒋介石日记一定会公诸于世吗?答:我对蒋介石53年的日记只是做了一个摘要,可能有些学者对其中某几年抄录比我多,但像我这样从头到尾53年全抄下来的,我想应该没有。蒋介石日记中有3年遗失了,我一点也不可惜,那是他早期的日记,那时他的地位还不重要。让我很心疼的是1924年的日记,这一年是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也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 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联合发动兵谏,以武力拘捕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中共的大力协助下,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十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陪蒋飞回南京,从此一去不回,被蒋介石终身监禁。曾经把蒋介石当作人质的张学良转眼间变成了蒋介石的阶下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悲剧,而且这个悲剧在于主人公是“自投罗网”。很多同情张学良的人无不为此深感遗憾,认为张学良为了抗日救国,舍身忘己,精神固然可佳,但陪蒋回宁,乃是一个错误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每每亲自部署一事,往往一夕数变,经常是尚未考虑成熟,就下达命令。上面接到命令,研究后刚刚通过实行,传达到下面,岂知蒋介石一时心血来潮又打长途电话给司令长官更动刚下达不久的命令。蒋介石这一套经常出现,弄得上下都无所适从。后来有几位聪明的前线高级指挥官,摸到了蒋介石的脾气。一次,蒋介石打电话给陈诚说:「辞修,你和伯陵研究一下,把李玉堂部抽出一个师填补某地。」大概隔了两小时,蒋介石又打电话给陈诚说:「李玉堂集团军全部移驻某地吧。」陈诚两次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后,就是按兵不动。蒋介石是上午打的电话,陈诚一直等到晚间才打电话给林蔚商议说:「委员长两次电话要调李玉堂的事,要我通知薛伯陵。」林蔚说: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愿望,主张战后国共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蒋介石要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了欺骗人民,欺骗舆论,并完成内战部署.蒋介石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实现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国共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5.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5,(10):30-32
陈布雷是蒋介石首席幕僚,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国策"顾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毕生为蒋介石操劳的一介书生,其子女中却有好几个是共产党员,女儿陈琏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么,作为分处在两个阵营中的父女,生活中的陈布雷和陈琏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峥嵘 《党史纵横》2006,(11):22-27
看到标题,或许有人会问:蒋介石、戴笠是何等人物,他们为什么会怕一个叫“王亚樵”的人?其实这个标题是沈醉先生说的一句话,沈醉先生曾经说“:这个人(指王亚樵)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王亚樵是二、三十年代闻名上海滩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时期,苏俄在华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同蒋介石的关系比较复杂,此种关系经历了一个由融洽、破裂到对立的发展过程。中山舰事件之前,鲍罗廷把蒋介石看成“好朋友”。直到中山舰事件前夕,鲍罗廷在北京向苏俄观察团团长布勃诺夫提供的报告里,仍把蒋介石的第一军排在“可靠的”序列之中。中山舰事件后,鲍罗廷觉得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大有今非昔比之感。此后,鲍罗廷一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愿望,主张战后国共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蒋介石要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了欺骗人民,欺骗舆论,并完成内战部署,蒋介石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实现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国共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改造康泽     
葛美荣 《党史纵横》2014,(12):61-63
正康泽(1904-1967),四川安岳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特务系统大头目。在蒋介石统治集团中,康泽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深受蒋介石倚重,是蒋介石的心腹干将。康泽是中华复兴社(中统和军统的前身)创始人之一,复兴社的名字就是他取的;康泽又是三民主义青年团三位创始人之一(另外二人为刘健群、陈立夫),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名字也是由他起的。蒋介石在江西围剿红军时,康泽仿效德国党卫队,成立了国民党军委会别动队。别动队  相似文献   

20.
殷启翠 《世纪桥》2001,(3):53-54
著名爱国将领蔡廷 锴, “在国民党将领中,是颇受蒋介石重视的的一个”①。他曾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南征北战,也曾为维护蒋介石独裁专制的一统天下而东征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