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宣 《创造》2012,(3):74-74
唐僧四众取经团队,历经千难万险、千辛万苦,遭遇八十磨难取得真经,被八大金刚使神威驾送,眼看就要回到大唐帝国了。然而,在此功德圆满之际,突然生出常人始料不及的第八十一难!当唐僧一行欢欢喜喜地将经书从灵山送回大唐帝国的途中,观世音菩萨看了记录唐僧取经一路经历的"罪愆患难"簿子上的记录后,认为佛门中讲求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如来佛祖: 我随师傅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打斗拼杀,几次险些遭到煎炒烹炸。是我牢记您的教导,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取经任务。 在庆功表彰会上,您宣布为我彻底平反,将不实材料全部销毁,为此我感激涕零。说我酒后调戏嫦娥,其实就是那天喝多了酒,讲了几个黄段子,和现在腐败干部包二奶、赌博嫖娼、持枪泡妞、逼死人命比,这算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中远是个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我感觉企业经营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经营。国有企业有的是人才,关键是用人的观念和机制。我想借用《西游记》的故事来谈一谈企业在用人上的观念问题。一本《西游记》,始终贯穿着“使用能人,加强约束”的思路。正是在这种思路下,唐僧师徒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4个人物中,唐僧是管理者。沙和尚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从来不冒犯唐僧师傅,态度诚恳,但每次唐僧遇难被抓时他也会被抓走。因此,不能做挑头的大事,只能老实地挑着担子。猪八戒与他不一样,本领比沙和尚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的县(市)使用“取经”这个词的频率越来越高。财政出现赤字要兵分三路去各地学习计划外资金收入经验,乡镇企业效益差要去学习苏州模式,农业后劲不足要去学习山东模式,干部思想不解放要去沿海走一回,乃至出国开眼界。你取经我取经大家取经,致使赴外地“取经”的队伍日益壮大。 无可否认,不少地方取经有道,学到了真经,回来  相似文献   

5.
悟空下岗     
话说取经团来到西凉女国,在迎阳驿住下,唐僧被西凉女国国主看中,要招他为夫,唐团长便每日进宫与女王逛逛御花园,听听音乐,下下棋。这一天,唐僧又进宫陪女王吃了早茶,回到驿馆,忽有大唐特使持快报来见,谓国内正在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机构改革乃是国策,任伺单位和部门都不能例外。按比例,取经团应裁减人员一名,请即办理回报。 唐团长这几日与女王每日幽会,讲讲取经之艰难,谈谈未来之理想,刚把长期以来被各路妖怪弄坏的心情弄爽了一点点,不料现在又来了这么个难题。唐僧手捧文件,如捧一烫手山芋,实在大费周折。可是上面又…  相似文献   

6.
正吴承恩写《西游记》的过程,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过程,应有共同之处,也会遇到"白骨精""火焰山",也有困难重重、写不下去的时候。但吴承恩发扬唐僧的精神,坚守如唐僧一样的信念,硬是把《西游记》写了下去,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过孙悟空的故事,知道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当时我的想象能力还不健全,想象不出十万八千里究竟有多远,只知道远得很,不是常人所能及。我还听爷爷说过,孙悟空的本事大得很,什么妖魔鬼怪都会被他打败,什么艰难困苦他都能克  相似文献   

7.
因祸得福——孙大圣被太上老君投入炼丹炉这么一炼,不仅毫发无损,而且还炼出了一双火眼金睛。说真的,西去路上,也多亏了这双火眼金睛,才能一一识破那些妖魔鬼怪的“庐山真面目”,不至于上当受骗。而没有火眼金睛的唐僧、八戒、沙和尚就差远了,每每被妖精所蒙骗。如此足见孙悟空那双火眼金睛在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中的威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西天取经,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故事。它流传得如此广泛和深入,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西游记》大约写成於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即中国明代中叶,作者是吴承恩。唐僧取经本来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公元六二九年(唐太宗贞观三年),青年僧人玄奘不畏险阻,只身去天竺(印度)求经,跋涉万里,历时十七年,取回梵文佛教经籍六  相似文献   

9.
唐僧故里偃师散记霍建瀛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唐僧取经过程的《万国历险宫》。4年前,我应一位朋友之邀前往偃师。这位朋友向我介绍说,偃师曾是七朝古都,历史悠久。唐代圣僧──玄奘的故里也在偃师境内。他家乡的人们决定要修复玄奘故居,并兴建纪念馆,很值得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0.
沙子 《小康》2018,(22)
正艺术家们常常独自专注于如"饥饿"般烧灼他们性命的艺术之中,有的一直贫穷、财富"饥饿";有的永远孤独、精神"饥饿";有的不被理解,情感"饥饿",但他们却对艺术完全投入。"我几乎没有用餐的时间……我没有时间吃东西……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所毁坏了,我缺乏一切必需品……我没有一个铜子,我是裸体了,我感受无数的痛苦……我在悲惨与痛苦中讨生活……我和患难争斗……"伟大  相似文献   

11.
朱宗保 《人民公安》2012,(18):41-41
我也有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因为他是一名派出所民警——老徐。 《大话西游》里,师傅唐僧的话痨功夫,实在是令人忍俊不止,佩服不已。很荣幸,我也有这么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他是派出所民警老徐。 刚从警时,我对调解那些家庭、邻里、同事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很是头疼,一丁点大的事情,没完没了跟你扯.我话说轻了解决不了问题,说重了还被指责态度不好。可许多难题到了老徐那里,却是迎刃而解,化千戈为玉帛。我向师傅取经,他说:“调解纠纷就像医生看病,语言交流是必须的过程,不然你怎么能发现病灶在哪里?不知病灶怎么对症下药呢?”从那以后,我开始密切注意老徐工作时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2.
小孟 《协商论坛》2007,(10):62-63
取得真经100年之后的一天,唐僧到如来家里做客。如来为了检验他这100年来修炼程度,席间谈话如下:众所周知,你当年的成功,离不开你的三个得力徒弟,悟空,八戒,沙僧。那么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撮土和万两金,哪个贵重呢?表面看来,答案是现成的。土是最不值钱的,金是最昂贵的,不要说一撮土和万两金的价值无法相比,即使万斤土和一两金放在一起,人们也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抛弃前者。在一般人的眼睛里,两者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然而,也不一定。要看土是哪里的土,还要看什么人用什么秤来衡量。《西游记》里的唐僧奉派到西天取经的时候,唐王李世民送他到郊外,临分别的时候,唐王从地上抓起一撮土,拉着唐僧的手,亲切地嘱咐着说:“御弟!取经之后,早日归来,宁爱祖国一撮土,不贪异国万两金啊!”唐僧接过这撮土,和唐王洒泪而别。“宁爱祖国一寸土,不贪异国万两金”这两句话,成为化入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听熟了的,在这本成书于明朝中期的小说中,吴承恩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去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让许多人不明白的是:吴承恩在书中为什么让唐僧做这个团队的领导呢?  相似文献   

15.
唐僧当年西天取经,是原本沿有经,才师徒一行,历经千辛万苦取回来的。回头看看前几年东南道上,自己有经无经的取经“和尚”,浩浩荡荡,一转几十天,走遍七八省,花费好几万,全由公家报,回来后大讲取经的“感受”,但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干,便说不出个一二三。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取经也得讲态度、讲实效。该取的“经”不认真去取,是自满,保守落后;不该取的“经”取来,是糊涂,出力不讨好;自己有好“经”不念,却硬要到处乱跑去“取”,是心术不正。看来,取经还得有选择地取,而且必须是最佳选择。《恩施日报》曾载,来凤县在组织县…  相似文献   

16.
漫话唐僧     
漫话唐僧康仙舟唐代著名佛学高僧、卓越的翻译大师、不畏艰险的旅行家玄奖,毕生献给了佛教事业;他万里孤征天竺取经,早已声播五印,闻名退进。又经吴承恩《西游记》的描绘渲染,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跋涉西域唐僧,姓陈,名伟名玄奖,祖籍洛州缤氏(今河南省惬...  相似文献   

17.
文一凡 《今日广西》2010,(17):40-41
《西游记》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之一了,也许很多人都会问,西游记和理财会有什么关系?请听我细细道来。 其实,西游记不仅仅阐述了师徒4A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力求寻得真经的故事,更多的是发人深省且意味深长的寓意。我们可以把唐僧师徒4人看作是一个公司,唐僧是总经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是他的下属。每个下属都各有特色,孙悟空能力强,猪八戒人缘好,沙和尚勤勤恳恳。  相似文献   

18.
为弘扬创业精神,南京专门组织了一个市民考察团到温州取经。前些时,考察团成员各自带着目睹和体验到的创业经回到了南京。随行记者对我说:温州人崇尚财富、敢于创富、要创大富的精神,给了前去取创业经者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大学毕业后 ,我来到国管局服务司工作。不久 ,领导安排我参加了《国管局服务司大事记》的编写任务。  编写工作中 ,我通过查阅资料 ,有机会详细了解了服务司的历史 ,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最重要的 ,是在编写过程中 ,我接触到了一大批老同志 ,亲身体验到他们严谨的工作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们的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不断给我以启迪和激励。  我着手的第一项工作 ,是根据老同志们反馈的意见 ,对大事记初稿进行文字修改。翻着老同志们的修改意见 ,我被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这些老同志 ,有的在服务司…  相似文献   

20.
观点     
《群众》2017,(10)
<正>林毅夫:"西天取经"不如"念好自己的经"发达国家的条件与发展中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以发达国家的理论与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的参照系,难免遭遇"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困境。从近几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去"西天"未必能取到"真经",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成败经验,建立适合自己条件的理论框架,念好自己的"经",才能谋来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