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21,(4)
青觉在《红旗文稿》2021 年第 5 期撰文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很大程度上源自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与交往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所广泛认可并实践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切实做好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时远在《人民日报》发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坚持党的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政治保障;坚持"两个共同"目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基础;巩固"三个离不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6.
7.
《实践》2021,(9)
正兴安盟作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孕育了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形成了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谱写了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光荣历史。自2016年被命名为内蒙古第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以来,兴安盟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五个引领,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6)
正纳日碧力戈、李鹏程在《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第1期撰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高层领导、中层领导、知识界、基层民众共同努力,高层与基层、中层与学界齐心协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体同意识。就目前情况看,高层非常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到10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  相似文献   

9.
张群 《实践》2021,(8):26-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各项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逐步全面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回顾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与成就,可以总结出三方面的经验:一是要强化各民族国家认同感,二是要持续巩固并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要将党建贯穿民族工作的始终。新时代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工作、继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完善民族工作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边疆地区基础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历史记忆和共有文化两个维度。培育边疆地区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个人全面发展。应通过以历史记忆为基础培育历史认同,以共有精神为核心培育文化认同、涵养边疆地区教师多元情怀、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等手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21,(9)
正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特点和规律,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19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而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是这一重要课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守望相助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地域关系的客观要求,是应对社会风险和挑战的重要保障。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全国各地驰援武汉展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优秀品格。通过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区域共同发展以奠定物质基础,加强中华文化认同以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湖北省武穴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多个方面入手,广泛开展“三交”工作,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1,(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文中提到,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成果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必须增强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而考古学特别是边疆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的发展,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寻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军 《理论导报》2022,(2):20-21+3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采用“培育”“铸牢”“打牢”等具有人工构设内涵的词汇,持续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种通过政治主体有计划、有目的地优化和完善政治社会秩序,建构集体认同的观念和行为,是中国系统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现代化情境、历史传统与国内外约束下的现代性认同建构,包含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19.
孟荣涛 《实践》2021,(9):13-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作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纲领性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回首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将中华民族的伟力凝聚到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彰显出其历史必然性,主要表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现实需要、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要求。100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基本经验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增强"五个认同";必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须着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宝贵经验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