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生长在祖国大陆,时刻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我有个愿望:一旦事业有成,定要效仿南通状元公(张謇),一在家乡捐资办教育,二在祖国投资办厂,为祖国兴旺尽绵薄之力。”香港建南行家族财团董事长吕振万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身居香港和海外,心系祖国家园,热心支持家乡建设,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其动人事迹,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
新事篇     
已故台胞捐巨资设立奖学金已故封丘籍台胞张靖安先生,生前曾多次回乡探亲,并为村里捐巨资办了不少有益的事。1997年6月不幸病逝。在他弥留之际嘱托亲人,将他一生积蓄的1000万元新台币存入台湾“富兰克林基金会”,将每年近30万元的利息在家乡设“张靖安先生...  相似文献   

3.
台胞张先生捐资助家乡原籍平舆县庙湾多台胞张鸣发先生在1995年回乡探亲时,受到杨埠镇党委、镇政府的热情接待。并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令张先生甚为感动,进产生欲向杨埠投资的念头。在他对常大生的皮带厂进行深人考察后,决定捐资30万元人民币给以资助。回台之...  相似文献   

4.
1994年10月,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应昌期先生来到家乡宁波市,参加宁波市举行的“应氏家族捐资兴学、创办实业四项工程全面落成”庆典活动。 从1988年起,以应先生为首的应氏家族和应氏集团,捐、投资7140万美元和200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兴建、重建了倡碁幼儿园、中城小学、慈湖中学,  相似文献   

5.
台湾报业大亨王惕吾先生是浙江省东阳县人。他功成回馈乡里,慨捐巨资兴建了魏山医院,泽被病患,造福人群。魏山医院遂成东阳一景。台属画家王仲贤有感于这种心怀家乡、永不忘本的精神,亲往写生,匠心独运,将魏山医院及其所在魏山翠谷再现于丹青之上。在北京举办的王仲贤画展上,这幅作品备受台湾来客瞩目。这个信息又经王仲贤在台湾的二哥王仲昆带回了岛内。王仲贤,河北固安人,1947年2月出生在县南周家务村。他的外祖父是闻名乡里的民俗画师,其父也通文墨,能书善画。受先辈熏陶,仲贤  相似文献   

6.
正70多年前,取材于福建省古田的一部家族兴衰史诗,在林耀华教授的生花妙笔下诞生。光阴荏苒,沧海桑田,曾经是朱熹理学过化之地的古田地处贫瘠,如今则盖起了高楼大厦,经济节节高升。古田地面,人才辈出,林耀华先生属旧学与新学融会贯通之大家,他写的人类学小说《金翼》享誉世界,随着交通信息通达,小说中的家乡旧地原型,古  相似文献   

7.
宝丰台胞踊跃捐资助家乡祖籍河南省宝丰县的台胞为家乡捐资建设公益事业达120多万元、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了贡献,受到了乡邻们的称0。随着大陆对台政策的放宽,祖籍河南宝丰的台胞回乡好奕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回到家乡亲眼看到宝丰各项建设蓬勃发展,纷纷表示要尽绵薄...  相似文献   

8.
梁志平 《求索》2012,(4):107-110
文章考论了咸同年间的捐广学额制度,指出捐广学额的办法早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就已实施,太平天国运动时的捐广实际自咸丰三年(1853)开始实施。江南官员士绅充分利用清廷此次捐广学额契机,不遗余力,筹措钱粮,积极主动为家乡捐广学额,以期"流芳百世"。咸同年间,江南地区几乎所有州县都捐广了学额。大规模的捐广学额,加之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巨大的人口损失,江南地区不再是名额太隘,而是名额宽广,以至出现了众多缺额现象。  相似文献   

9.
情系家乡     
美籍桥梁建筑学家杨裕球先生于4月初回到故乡南通市,向启秀中学、海门中学捐40万人民币助学兴教报效桑梓。81岁的杨裕球先生出生于海门,30年代就读于启秀中学和海门中学;40年代在上海交大师从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后赴美从事桥梁建筑工程,任美国TY建筑公司副总裁、林同炎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先生热心祖国和家乡建设,此次组织美国有关财团来  相似文献   

10.
南澳岛是广东著名的台胞之乡,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历史上有许多南澳人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定居台湾;也有南澳官兵戍守台澎而定居台澎;还有台湾姑娘随贸易交通船嫁给南澳人安居南澳岛。现在台湾的南澳籍同胞和在南澳的台属众多,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来往经常,关系密切。 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台胞回南澳定居、到南澳娶亲的,也有南澳人到台湾探亲、居住的,两地的关系更加融洽。近年,又出现了南澳县政协委员郭永俊先生到台湾常住的新鲜事。郭先生于1949年被胡琏兵团抓去台湾,1982年回家乡南澳定居。他爱国爱乡,勤劳经商,多次向国家、乡里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先后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前年,政策允许大陆台胞赴台定居,根据郭先生的意愿,县对台部门特地为他办理赴台常住手续。现在,郭先生经常往返于两地之间,联络台胞台属,在台湾南澳同乡会中,讲解大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投资环境,为引进台资,发展两岸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而奔忙。 最近,南澳县政协召开四届四次会议,郭先生作为在台的政协委员,专程从台湾赶来家乡出席大会,并向大家介绍了台湾当前的有关形势,受到委员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新闻界泰斗、《中国时报》系创办人余纪忠先生已于4月10日病逝。余老前辈是故乡江苏杰出的儿女,先生学养深厚,正直勤勉,爱国爱乡,绩著斐然,不仅蔚为一代报业巨子,也是晚辈后生治世、治学之楷模,在岛内外和家乡江苏享有崇高而卓著的声誉。余老前辈内心深处与故乡有着割不断的情愫,生前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热心家乡与台湾的交流交往,并不惜为之贡献巨大的心血和财力,深受家乡人民和莘莘学子的称道与爱戴。中兴业需人杰1994年,余纪忠先生捐资125万美元创办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7年来,该基金…  相似文献   

12.
投身光彩事业──记汝州市“个协”一分会会长杨学和他的同事们1月2日,一群怀着激动心增的队伍,抬着“捐资兴教,造福后代”的匾额,在欢快的乐器和鞭炮声中,来到汝州市个体协会第一分会,他们是该市大峪乡青山后村的干部、教师和学生们。位于汝州北部的青山后村,是...  相似文献   

13.
商城县观庙乡台胞熊智锐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1995年以来,他先后出资2万美元在商城高中和观庙高中设立奖学基金,以资助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从1998年起,熊先生每年又出资2万元人民币长期救助失学女童。他的义举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台胞熊智锐捐资助女童@  相似文献   

14.
一张汇单寄深情前不久,西平县县长郭绍伟同志收到同自忠先生寄自台湾省高雄市的汇款单,并附信一封,信中说:“寄上5000美元,作为对家乡建设的一点贡献。”同先生原籍西平县吕店乡人,离开家乡四十余年。他心系家乡,总是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家乡的...  相似文献   

15.
拳拳赤子情兴学报桑梓记台胞王希哲先生为家乡捐资办教育的事迹封丘县台办台胞王希哲先生,1935年出生于封邱县冯村乡西韩丘村。1948年跟随学校至上海后到台湾。在台湾离开军队后谋生不易,所幸王先生幼年在家乡求学时期熟悉中药调制技术,对中医药颇有兴趣。经中...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庄孔韶先生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看到了美国太平洋学会出版的《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TheGoldenWing-AFamilyChronicle,byLinYueh-Hwa,Ph·D·,InternationalSecretariatInstituteofPacificRelations,1944,NewYork)最早的版本,该书是1940年林耀华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留美陪伴患病妻子期间,根据对他家乡———福建省闽江流域黄村及所在县、乡、镇的生活经历,以及根据他本人在1936和1937年离开中国前最后两次田野工作写成的小说体著作,由太平洋学会会长腊斯克先生(B.Lasker)推荐并做序,1944年以《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为名在美国出版。1945年,何兰德先生(W·L·Holland)来华会晤林耀华教授,提议修订《金翼》。于是林耀华在1944年版的小说结尾之后,增加了理论分析一章(第21章,1944年版只有20章),并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费斯(R.Firth)撰写导言,于1947~1948年(1947年首版拖延至1948年面世)在伦敦出版,这一版的书名改为《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LinYueh-Hwa1947~1948TheGoldenWing,ASociologicalStudyofChineseFamilism,KeganPaul,Trench.Trubner&Co.,LTD.Lon-don.)。现在流行的中文译本有台湾桂冠图书公司的宋和译本《金翅,传统中国家庭的社会化过程》(1977年),以及北京和香港三联书店的庄孔韶、林宗成译本《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1989年,1991年)。这几种繁、简体字中译本均依据上述伦敦版。而在美国首次出版的《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一书从未翻译过中文,B·腊斯克先生早已去世,本刊现发表该书序言以飨读者。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的交往,前来家乡江苏连云港市探亲的港澳台同胞逐年增多.家乡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爱乡热情,为造福桑梓,他们慷慨解囊为家乡兴办各种福利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为家乡办学、行医、捐车、修路、修建名胜等四十多项公益事业,捐款近四十万美元,受到家乡人民的赞誉.  相似文献   

18.
贺县侨史是从1889年贺街东联村村民邓钦水携家眷出走南洋谋生开始的,至今已经历整整一个世纪。在这100年的历史长河中,贺县侨胞已遍布21个国家,从事各行各业。本文就贺县华侨华人形成和发展、早期留学生和归侨、贺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侨资企业、落实侨务政策、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八月盛夏,骄阳似火。但因慕名已久,我们仍不畏酷暑,寻访了郑兆财先生捐巨资办学,报效祖国乡梓的感人事迹。郑兆财先生是香港巴黎毛冷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香港淮阴同乡会副理事长、淮阴市第三、四届政协委员。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他慷慨解囊捐资2000万元为家乡涟水县兴建了"郑梁梅小学"和"郑梁梅中学"。如今,每当人们看到气貌堂堂地矗立在涟水县县城东侧的这两所现代化学校时,无不交口称赞郑先生的种种义举和赤子情怀。郑兆财先生于1922年8月出生在涟水县岔庙乡百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他的家乡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惨遭日寇铁蹄的蹂躏,满目疮痍。他被生活所迫,先后辗转于上海、广州等地,1948年定居香港。虽说身在香港,他那颗思念祖国大陆、思念家乡的赤子之心却一天也没有平静过:呵,有朝一日,一定要回报我深根所在的祖国、深情所系的家乡。终于到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佳音,激起了郑先生回乡探亲的热情和勇气。1982年中秋佳节,这位年逾六旬的游子在亲属的陪同下,毅然回到阔别37年的故土,情难自禁的他,紧紧捧起家乡的热土亲吻起来,眼泪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20.
郭伟光先生系陆河县新田镇人,现任广东省生宝种养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是一位致富不忘贫困山区,情系家乡发展和贫困群众,热心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企业家。他创业成功之后,不忘乡梓,为家乡经济建设、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积极的贡献。1990年以来,在外经商致富的郭伟光先生,为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毅然将大部分资金从繁华的都市转向贫困的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