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哨     
《瞭望》1987,(8)
前些时看了一部电影,那里边有个颇爱书法的市长夫人(妇联主任),是个糊涂人。吹牛拍马的人来求他办些无原则的事,她常常大笔一批,“同意”!办了不少糊涂事。习惯成自然,一次,别人求她题字,她竟饱蘸浓墨,也题了“同意”二字,这个细节令人捧腹。 现实生活中另有一种人,也有几个写得纯熟的拿手好“字”,那  相似文献   

2.
平生爱读散文,也爱写散文。散文真实,有时代感。她虽不是长篇巨作,却也言之有物;写来非易,写好更不易。曾经有人轻视散文,不大愿发表和出版散文作品。为此我也写过文章,要求编辑同志能够对散文青眼相看。现在情况似乎好转些,去年十月中居然在盐城还出现了“散文节”盛会,这一创举应该说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9,(16):41-41
2008年8月24日晚,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正如他的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样,他与朝鲜战场上那些“最可爱的人”之间的交往佳话,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传唱。李玉安是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倾情歌颂的松骨峰战斗中的“烈士”之一。然而幸运的是,李玉安在这场战斗中并没有牺牲,在昏迷了六七个小时后,被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司号员救起。  相似文献   

4.
谢云 《瞭望》1988,(34)
早就听说有个叫龙应台的人,在台湾以她的杂文《野火集》刮起过一阵“旋风”,自然很想一读为快。但能见到的文章只是一鳞半爪,于是深憾于海峡两岸人为的阻隔。现在由于时事出版社的出版(用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书名),才终于得睹全豹。它确实是一把火,很野、很烈、很猛,它烧向腐朽、丑恶和落后,把我这个中国人的心,烧灼得又疼痛,又欢快。 作者自称《野火集》“只是一个社会批评,一个不戴面具不裹糖衣的社会批评”,我同意这说法。但首先使我惊异的,却是她所批评的台湾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5.
如同读《干校六记》,杨绛的新著《将饮茶》(三联书店出版)也是一气读完的。四篇回忆,薄薄一小册,时间跨度却上起清末维新运动,下迄天昏地暗的丙午丁未,长达70年。书中所记都是作者亲见亲闻亲历的“琐事”,但由于作者的灼见和史识,写真实、真情的生花妙笔,使它不仅是散文的精品,还从  相似文献   

6.
一吨·一克     
一位学化学的大学生评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七里茶坊》,说:“你写的那些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支柱。”汪先生深感欣慰,认为“这一句话比许多长篇大论的评论说得更深刻,更准确。” 知音难得。爱读汪先生的小说、散文者成群,知音却委实不少。如牛宪纲先生即以《如橄榄果的小说》为题,品味汪先生作  相似文献   

7.
关于原百代     
黄光 《瞭望》1991,(25)
原百代是日本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几十年中,她出过不少译著。一九八二年,七十岁高龄的她,又因创作巨著《武则天》,荣获日本“女性文化大奖”。可是,直到一九八七年,一个偶然的因素,才使我同她有了交往。那年秋天,逛书店时,一套五卷本《武则天》映入我的眼帘。迄今为止,世界上似乎还没有一位学者为武则天花费过如此浓重的笔墨。加之一千多年来,对中国历史上这位  相似文献   

8.
正《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也是他的遗著。1935年写于狱中。作者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他满怀爱国主义激情,把祖国比喻为"生育我们的母亲"。作者高声疾呼,"母亲快要死去了""救救母亲呀!"他指出挽救祖国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改革大潮“落差势能”的冲击使社会牢骚现象日渐增多,军营青年官兵的牢骚之声也逐渐多了起来。正视和研究这种牢骚现象,贯彻疏导方针,因势利导,既是部队青年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商品经济条件下部队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目前青年官兵的牢骚涉及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反映军人地位、价值的。如“这涨钱、那涨钱,就是当兵不值钱”,“打起仗来是最可爱的人,抗震救灾是最可亲的人,找对象是可敬不可爱的人”。二是反映部队中不公正现象的。比如“生命在于运动,好事在于活动”;“两条烟,给几天(假);几瓶酒,放你走,要入党,叮叮响(酒瓶碰击声);想进步,送礼物”。  相似文献   

10.
像周小燕这样骨子里都透着一种文明、一种高雅的歌唱家和教育家,怎么会和“婆婆妈妈”沾边?其实,生活是丰富又现实的,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也是多重的,常有矛盾的一面。生活中的周小燕,也是如此。“婆婆妈妈”,是一个人的侧面,也许更真实、更亲切、更可爱些。  相似文献   

11.
走出误区     
“职业道德建设大家谈”征文活动已接近尾声。在来稿中有许多千字左右的小文章,要言不繁,切中肯綮——较之于那种常见的“长篇大论”,这些小文章显得更充实,更活泼,更可爱。现编发其中几篇献给读者,并向所有致力于“把文章写短”的作者致意。  相似文献   

12.
亵渎与按语     
《瞭望》34期刊登了吴颖同志的《写在何樊论争之后》。作者一面批评别人有“代经典作家立言”的“圣人之徒”的味道,一面却又以经典作家代表的身份慷慨地作出了“不伯批评也不怕亵渎”的承诺;一面批评别的编辑在别人的文章上加按语,一面却又以有权将与其意见相左的文稿“退回”自诩。 经典作家不怕批评,而且欢迎批评,大概有据可查。“不怕亵渎”,不知曾出于那位经典作家之口,因此,我斗胆武断,是《论争之后》作者的“代言”,是作者在宣告对经典作家可以任意加以亵渎,无需  相似文献   

13.
陈健 《瞭望》1984,(34)
本文作者为了一位需人救助的落难妇女而求见作家秦兆阳。秦兆阳虽然与作者及那位落难妇女皆属素昧平生,却慷慨地以高度的热忱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比自己亲人遭遇困难还要关切。“我拜求你……”就是他代人呼吁帮助时的恳切声音。这是一篇文字朴素而感情真挚的散文。  相似文献   

14.
瞭望哨     
《瞭望》1984,(43)
湖南某地针织厂有位女助理工程师,曾为该厂改革印染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作出过重大贡献,但在科委的奖励名单中,却屈居榜尾。她递交入党申请书已逾三载,厂里的党组织却不理不睬,从未找她谈过一次话。 之所以如此,乃因为个别领导认为此人有“严重问题”。 什么问题如此严重呢?几年以前,有一次这位助理王程师去买菜,看到菜市场不很景气,  相似文献   

15.
刘苏 《民主》2023,(10):20-21
<正>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晚上11点,王小倩还仍旧在书桌前写“反思”。这个习惯,她坚持了30年,除了工作上的“反思”,她还会把当天和孩子、家长的交流都记录下来,“反思本”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属性,“坚持”是王小倩最显著的属性。坚持意味着专注,是对一件事始终如一的态度。王小倩还有一个属性,叫“改变”。30年的教师生涯中,她一直在探索课堂教改。“改变”基于“反思”,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文学创作出现了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有了克服,但是社会科学论文“长”的问题却似乎仍在继续和发展。长也不是绝对不可,问题是相当多的论文长得没价值,叫人生厌。论文写得老长,笄不是我们祖宗的遗传基因;恰恰相反,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见地独到,才是我们文明古国论文的优良传统。众所周知,先秦诸子的散文,说理性都很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很高,但篇幅都不长。汉朝贾谊在  相似文献   

17.
偶读《南方周末》连载文章《晚年时期的毛泽东》,深为老人家那种异乎寻常的思维方式所折服。看过普希金名作《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人,都说那个贪心不足的老太婆有些可恶,他老人家却从老太婆的贪心中,看到她不断追求的“可爱  相似文献   

18.
卜束 《瞭望》1990,(35)
“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这是俗谚,自有至理存焉。常常发现,有些人在这一行是顶刮刮的人才,干另一行却往往是庸才。我有一位老友,就干过这样的蠢事。他是作家,写了不少小说、散文和诗,也出过几本集子。不幸的是,他忽然也削尖脑袋向流通领域里钻,和一位港客合开了个AB公司,忙了一阵子,结果是发财梦破灭,亏欠了一大笔债。他后来说,这下子明白了:自己原来毫无经商之才。  相似文献   

19.
一点比较     
王涵 《瞭望》1984,(10)
近代德国作家卡尔·艾特林格写过一个题为《利他主义》的独幕剧,写的是巴黎塞纳河畔,一个走投无路的乞丐,投河自杀了。于是,从四面八方汇集来一大群人,各人发表着各种见解: 一个美国资本家大声的说:我要赌二十块金元,他一定会淹死的。谁跟我打赌?二十金元。一个为妓女边画素描边调情的画家说,一个为理想而牺牲的人是一个英雄。一个为同胞牺牲的人是一个傻瓜。另一个青年一面发表“看着—个同胞淹死,却没有一个人跳下去救他”的感慨,一面又表示:“我正陪着一位小姐——这样做(按:指下去救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时,曾信心十足地对“亚东”老板汪孟邹说,只要杂志办成,只需十年八年功夫,就会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影响。但或许他也没想到,这个杂志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实现了他所想的“推动中国人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气变革”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新青年》的同人作者们可谓功不可没。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作者们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使《新青年》真正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一时间销路大增,杂志声名鹊起。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