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刑事鉴定之研究(下)周国均三、鉴定人的条件、权利和义务鉴定需要鉴定人进行。鉴定人,是指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指派或聘请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具有专门知识的自然人。鉴定人分两种:一种是在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工作的专职鉴定人员;另一种是由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2.
胡彬 《法制与社会》2010,(23):107-108
刑事政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被西方学者誉为"刑事政策之父"的德国学者费尔巴哈于1803年提出的。他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是‘立法国家的智慧’。"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的现状、问题检讨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刑事审判程序价值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审判程序价值论(上)陈瑞华一、引言长期以来,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法学理论对于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问题基本上坚持了工具主义的立场。①工具主义又可称为"结果本位主义",它在哲学上属于功利主义的一个分支。作为一种思想学说,程序工具主义理论坚持认为,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申诉(上)陈卫东一、申诉的概念和特征一般来说,凡是公民认为本身的权益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提请重新处理的行为,都可称之为申诉。在我国有司法申诉、行政申诉、选举申诉、党团申诉。本文所论及的申诉则主要是指司法意义上的刑事申诉...  相似文献   

5.
蒋丽华 《犯罪研究》2007,(3):36-41,50
中外刑事鉴定实践表明有必要对刑事鉴定质量进行控制。质量控制首先意味着标准的确立,刑事鉴定(结论)的控制标准即鉴定结论的采用标准,包括客观性标准、相关性标准和合法性标准。刑事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规范鉴定人及其鉴定机构,鉴定结论标准的确立,鉴定材料的取得、保全、委托、受理,鉴定的实施与复核,完善鉴定法律程序及鉴定人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6.
刑事侦查中的辨认,是侦查人员为查明案情经常采用的一种侦查措施。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未明确规定辨认为侦查措施而只规定为审查证据的一种措施(刑事诉讼法第116条)。但是,侦查实践中因侦查的需要都经常采用它。一、概述关于辨认的概念。何为辨认?在诉讼法学界对它有不同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有的学者认为:“在侦查过程中,常常需要由被害人,事主或知情群众指认犯罪分子,识别现场遗留物或无名尸  相似文献   

7.
《特区法坛》2007,(5):6-8
从有错必纠原射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对立入手,分析了这两者的理论基础即实质正义论与形式正义论的优劣,并试图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建立新的理论基础——实质形式统一论,以真正实现刑事再审程序之人权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1,(21):48-49
女儿失踪拉姆塞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完美家庭聋家庭里的男主人、53岁的约翰·拉姆塞是一家电脑公司的总裁,他的妻子、40岁的帕特丝也曾经是“西弗吉尼亚州小姐”他们的女儿、年仅6岁的琼贝妮特·拉姆塞长得可爱伶俐,是一个粉雕玉琢的漂亮宝贝。  相似文献   

9.
行贿罪刑事政策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彬 《法制与社会》2010,(24):264-264,267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的现状、问题检讨和完善等问题,以期对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之重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NSA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英文缩写。又名国家保密局。这一鲜为人知的情报机关的名称,直到20世纪末才浮出水面,进入新闻传媒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刑事立案监督之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立案监督,(以下简称“立案监督”),是指享有法律监督职权的机关或人员和其他有关机关和公民对公安司法机关的立案是否依法进行实行监督。立案监督有广狭二义之分,狭义的立案监督是指享有法律监督权的人民检察院对已经立案的案件实行监督;广义的立案监督,从监督的主体讲,既包括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又包括三机关相互间通过“互相制约”实行的立案监督,以及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从监督的范围讲,既包括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的监督,又包括对该立案而未立案的案件实行监督。现就立案监督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涂辉明 《中国律师》2008,(10):60-62
中国律师业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从事法律服务的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的成长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日益走向健康民主的法治建设密不可分。综观中国律师业2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我国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十分不平衡,综合实力相差悬殊,有些律师事务所快速成长,规模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3.
行刑社会化(社区矫正)问题之探讨(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社区”、“社区矫正”等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首先对社区矫正的各种理论依据,包括国外“深化的复归理论”、“刑事补偿理论”、“行刑经济化”等刑罚理念以及我国的特殊理论基础进行论述,对社区矫正所体现的刑罚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在我国实行社区矫正具有政治、社会、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其次,回顾我国刑罚执行历史上与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有关的经验,分析目前社区矫正试点的情况,认为目前的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是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规定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范围、成立了专门负责社区矫正的机构、招收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以及建章立制等。再次,文章认为由于社区矫正工作缺乏实践基础,尚处在探索阶段,在目前的试点中暴露出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观念上未能适应刑罚方式的改革、法律上缺乏社区矫正的依据、具体操作上缺少社区矫正的制度与经验等。最后对如何跨越这些障碍提出建议,认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推广要求更新观念、健全法律、构建体制、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刑事审判程序价值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程序价值论(下)陈瑞华四、刑事审判程序的外在价值所谓刑事审判程序的外在价值,是指我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审判程序在形成某一公正裁判结果方面是否有用和有效的价值标准。在这里,评价程序结果的标准是独立的,它们主要是实体正义、形式正义、和平、安全...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总结与犯罪进行有效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要求而确定的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司法行政机关是国家重要的刑罚执行机关,司法行政工作涵盖了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主要和重要方面,因此,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引领和导向,是司法行政机关全面实现刑事执行使命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申诉(下)陈卫东(五)从诉讼理论上看,申诉属于诉讼的一种,也应把申诉纳入诉讼程序的范围之内。关于申诉是否属于诉讼的一种,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进行再审的法定程序,只是审判监督程序,而不包括申诉程序。……既然申诉不是诉,...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第123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不仅第一次从法律层面上确立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地位,同时也为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国法学界所面临的—个新的任务,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现有的公司、证券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进—步加强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考察研究,总结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探索独立董事制度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努力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具体设想和建议,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刑事鉴定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道诚 《河北法学》2003,21(4):12-15
我国刑事鉴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同一案件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非常普遍;鉴定结论的采用混乱; 鉴定机构多家设置、无章可循;委托签定权不统一,当事人没有任何救济方法;首次鉴定的管辖权 和管理部门不明确;鉴定人的资格没有严格限制,鉴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法律有关鉴定的 规定不能得到贯彻执行;错案率高,徇私舞弊现象时有发生等。对我国刑事鉴定制度反思后认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鉴定人的资料和责任、鉴定的启动、鉴定权与司法权的分离、鉴定管辖、鉴 定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遥野 《特区法坛》2005,(1):19-23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并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它的公布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起点。这个决定既是历史经验的结晶,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的颁行,对于完善和改革我国审判制度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