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立法的无奈和困惑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以往价值理念、人类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 ,于是在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自然的固有权利为价值观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价值观念 ,并使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现代环境法具有整体的生态伦理基础和生态价值观 ,从而使现代环境法实现“革命性的价值变迁” ,促使人们更加自主、自觉地承担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环境问题成为当下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问题处理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所以,公众有责任也有权利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在环境法中,加入公众参与的制度,充分赋予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将大大有助于环境法的实践操作。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环境法中确立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研究公众参与制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丰富理论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紧接着研究了国外相关国家的先进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措施,以求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并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国际实践表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遭受挫折: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承诺远远没有兑现,2002年召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国际环境法遭受挫析的根本原因是南北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利益冲突,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也制约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已经进人全球化时代,成为一个热门的全球性话题。然而,目前的国际政治法律秩序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时,存在全球公共产品管理的不能。那么,随着环保非政府组织的跨国活动日益频繁,为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这些环保非政府组织成为了管理全球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的主要角色之一,而它们的跨国活动也势必对环境法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致在不远的未来会出现全球环境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学是中华法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法律在治世中的作用.中国古代的治世模式及法学形态大体上经历了以下的变化过程:君权神授的兵刑之治与刑名之学;明德慎罚的宗法礼治与早期经学;以法治国与法学;德主刑辅综合之治与经学、律学、吏学、谳学等的共同发展.明朝后期,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转换为法律的渊源和法律在治理世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的整体环境观是对自我中心环境观的超越。这种环境观认为环境是具有整体性、有限性的自然对象,环境既具有绝对有限性又具有相对有限性。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设,应当建立环境单元、人天关系、环境总行为、环境共同体等环境法学新范畴。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建设,应当明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环境法的基本立法目的,明确创设保护环境的普遍责任原则,完善总行为控制制度、环保区域合作制度、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一般具有三种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属性、精神属性。以前人类的活动只关注环境的经济属性而忽视其生态属性、精神属性,单纯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环境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其基本理念是保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立法的环境保护倾向日益彰显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重新看待,人类的地位被重新确定.我们回头反思传统的法哲学根基,试图构建一个全新的环境法理论基础时,发现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作为环境法基础的环境伦理观处于不停的变革之中.本文即是对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沿革的梳理和分析,从一个历史的视角观察可持续发展观的特殊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文中论述了“两型社会”提出的社会背景,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的的重要意义。通过介绍和研究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环境立法与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指出了我国的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发展迅速的环境法开始进行法典化的法律重组,以系统化环境法。作为有着悠久法典化传统的德国,在这场环境法运动中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并在1998年由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完成了《环境法典》的草案,但由于宪法中联邦和州在有关环境问题的权限冲突而导致这部法典草案被搁置下来。最近,德国政府重启环境法典项目,希望通过环境法典的制定来实现德国环境法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的超越国界性使国际环境法得以产生 ,国际环境法的形成以及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至关重要的地位 ,不仅对国际法律秩序提出了挑战 ,也促使了国家环境主权理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是我国环境法本土化不可或缺的本土资源,又尤以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最具有启示性。其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整体性,不仅是环境法学主客一体化理论之源,对环境立法及其价值追求也具有重要启示;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可视为自然法思想,如果将道和法理解为规律和法律,则它意味人类应按自然规律进行环境立法;墨家兼爱交利思想也颇具有生态智慧,前者意味环境法应以爱护自然为情感基础,后者则揭示了蕴藏在这种情感背后的动机;法家思想中也不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之处,而其一断于法思想以及严格执法态度,对改变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的现状亦有启示。挖掘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并从其中获得启示,将改变我国在环境立法上移植西法的现状,以中华生态智慧之光推动世界环境法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的大门正在中国开启,邻避冲突的解决之道成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研究明显不足。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唯有通过制度的正义化才足以化解邻避冲突的风险。需重点研究的问题有:权力/权利关系再造+风险治理联动预防风险;稳评﹢环评合理界定风险;风险分散﹢发展权补偿公平分配风险;环保契约﹢社区监管有效控制风险;民权保障+司法制衡不断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规范人类环境行为的法律规范,是解决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环境法理念的发展和更新不但决定着环境法的目的、原则,也间接影响环境法的内容体系,是研究环境法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本文拟就环境法理念的历史发展和变革入手,分析各种理念的历史由来、对环境法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在环境法理念发展沿革过程中环境法目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对新形势下绿色企业创建问题的深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绿色企业兴起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主导潮流。创建绿色企业的目的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获得环境效益,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绿色企业创建问题的深层分析,提出培育和发展绿色企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面向公众,关涉公共利益,影响面甚广,其中以环境领域的侵权事件最为直观明显。这类行为具有特殊性,相应地也决定了在处理这类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时,立法、行政、司法的全程都应增加公因素的考量。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关乎当代人类命运的世界性课题。为了探讨共同关注的世界环境问题,推动环境与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与贸易、环境与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研究,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中国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云南省行政学院和云南省环保局主办、香港公开大学和香港绿色力量协办的题为“环境问题与环境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0日至2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次国际会议收到了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近70位学者提交的56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8.
独立的环境法益是否该当,争议较多。修正的环境法益理论认为基于传统环境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上“完备”的环境立法还缺乏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生态的环境理论基于自然存在的客观性认为生态的伦理学是“生态”(自然存在)与“伦理学”(社会性存在)的结合,在该结合体系下,人处于自然序列而非当然的“统治者”。如此一来,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存在便只需要法规范的认可了。  相似文献   

19.
司法考试是连接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纽带,但培养法律职业者不是法学本科教育的唯一目标。法学本科教育既不能对司法考试置之不理,避免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的严重脱节,避免学生在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课堂间疲于奔命;又不能对司法考试趋之若鹜,避免沦为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就经济法学教学而言,应及时跟进经济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开辟多渠道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融入法律实践。唯此,既能实现法学本科教育的目的,又能兼顾司法考试。  相似文献   

20.
冲突转化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取代冲突化解理论的地位,成为冲突干预领域主流理论.它强调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转化冲突的争议事项、情境、规则、结构和主体,为冲突化解扫清障碍.它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持续性和破坏性的冲突,也部分地适用于中等规模、有一定持续时间和产生一定破坏性结果的公共领域冲突.对于由于快速发展而处于冲突多发期的社会来说,系统的冲突转化将有助于各种冲突的有效化解,为社会的深层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