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通知中提出逐步建立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多方面的要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围绕着这个问题,我们到胶南县灵山卫乡进行了调查。我们认为,灵山卫乡建立各种专业服务公司,对于加强社会服务,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论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大大缩小,本应举出几种物质产品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再当作商品生产了。但一些教科书却不是这样论证,说什么劳动力、人的名誉、良心不是商品了。这是把“商品”概念来替换“商品生产”概念。人的名誉、良心被当作商品的说法,并非政治经济学中所讲的商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名誉、良心等显然并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即使具备了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如果没有人去操作,它们仍是一堆死物。因而,构成生产力的其它要素,从最简单的锤子、杠杆到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都远不能与有思维、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劳动者相比。人是生产主体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生产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在肯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特剐突出强调上层建筑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提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应该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动力系统.它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坚持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坚持上层建筑各种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整体性原则,重视综合动力系统中各因素协同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博 《世纪桥》2008,(10):40-4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在肯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特别突出强调上层建筑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提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应该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动力系统。它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坚持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坚持上层建筑各种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整体性原则,重视综合动力系统中各因素协同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37、为什么农村社会分工,按生产过程要分解为产前、产后的社会性服务部门? 答: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正因为你生产这种产品,他生产那种产品,生产者之间才有交换的必要。在旧中国,几千年来,我国农村虽然存在商品经济,但不是主要的。当时占主要地位的是封建制度统治下的自然经济,它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很  相似文献   

7.
讨论生产力中各种因素的作用这个问题,涉及到怎样理解社会生产力的涵义、社会生产力的构成、社会生产力构成中诸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等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的原则是,讨论问题不能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必须从客观的社会实践出发,不能仅从书本的词句来论证,而要重于用事实来论证,不能孤立地看待生产力构成中诸要素的作用,而要从它们的相互联系和运动中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伟 《求实》2007,2(5):4-7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实践性、整体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运动性是其重要的理论特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国内外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是从体制、机制、资金、产品、历史包袱等诸方面寻找解决办法,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对搞好国有企业固然十分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一、充分认识人才问题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一)人才是社会生产力诸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即人才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社会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一切因素中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人类文明社会国家理论的简单梳理,指出人类文明社会国家具有两种不同形态:一种是与社会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人压迫人、人剥削人异化社会国家形态,它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革命对象;一种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常态社会国家形态,它是马克思所论证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态,是真正的人类社会国家。只有符合生产力发展常态国家才能揭示其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商品生产出现的多样化趋势,标志着农村商品生产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决定流通,多样化的商品生产势必对流通领域提出多样化的要求。如何使流通领域满足这些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同时以人为本,通过对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与不间断发展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一个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的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这就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3.
25、为什么说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必然过程? 答: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是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自然经济是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随着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①,并且也不再需要货币。因为,商品生产的产生和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存在不同的所有制。然而,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有社会分工,但私有制被消除,社会只剩下单一的所有制,商品生产自然不再存在。“交换粮食,对生产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统计,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开端”②。想比较快地取消商品和货币,代之以产品交换。但列宁很快认识到:商业是千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必须使我们的商品交换的轮子正常地转动起来”。③因此,从1921年…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改革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首先,从生产力本身来看。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力量。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1)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3)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整个系统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列宁把它称之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①这个首要的生产力既包括体力  相似文献   

16.
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没有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我国的农业不但不能实现现代化,就是摆脱困境也是不可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是调整农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运行调节、控制的中心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经济活动,主要是生产活动,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从有经济活动的那天起,经济活动就与调节、控制密切相关,只是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控制调节的水平、范围、程度和环节不同而已。那么,在商品生产形式下,经济活动控制、调节的中心环节应放在什么地方呢?这完全由商品经济生产过程的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既然还存在商品生产,也就存在价值规律。按照马克思的经典定义,价值规律就是“只有社会必要劳动的量,或生产一个使用价值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换句话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量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普列汉诺夫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在他的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普列汉诺夫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探讨了自然和社会、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的相互关系,集中地、系统地论述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普列汉诺夫认为,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的影响。他根据一些人类学者,如达尔文、威尔逊等人提供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过程,运动需要动力源泉。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运动过程,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特殊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统率下,在各自独特的范围和层次中发挥着其他规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五十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合理构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层次体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构建与我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有意识的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来推进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需要是物质资料的需要。马克思说得好,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宗教、哲学和其他。要满足人们吃喝住穿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通过生产力的运动来实现的,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的或者是最基本的动力。在生产力这个动力系统中,人又是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以人民为主体权属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人的彻底解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制度基础,这就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前景和施展空间。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性发展的,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