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网络社团蓬勃兴起和发展可以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网络社团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网络社团主要有在网络论坛上形成的虚拟社区,网上俱乐部,利用网络发起的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性活动组织。这些组织有利于培育中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有利于提升中国公民的社会行动能力,有助于推动社会建设的步伐,对于改变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近代以来政治性组织的衍变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个体和集团为了在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并实现自己的意愿,结成了各种团体:村落、宗族、会馆、公所、帮会等等。这些传统社会里的组织都不是自然发生的,无论以地缘、血缘还是业缘结合起来的这些团体都反映了一定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精英群体通过组织这些团体掌握统治者和一般民众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达成本团体的利益诉求。在清朝禁党的高压之下,政治性社团不可能被  相似文献   

3.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从范畴上来讲,社会团体包括人民团体、社会公益团体、文艺工作者团体、学术研究团体、宗教团体等。目前在国家民政部门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达到了26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引发了深刻的社会组织的结构性变迁,并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社会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文明体系膻变的过程,其实是对经济自由、政治民主、价值多元和世界潮流的顺应。在这个转型时期,一个突出的现象和趋势是社会团体的蓬勃兴起。社会团体的兴起与发展适应了社会组织变迁的要求,发挥了重新整合各种经济成份、利益群体和志趣群体的功能,并日益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之间的联结纽带和沟通桥梁。一、加强社会团体管理的重要意义社团是人们(社会公民)为着一定的目的,有某种共…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所谓公民社会,是指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可见,中国的公民社会既可指一种特定的社会领域,也可指在这一特定社会领域中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于社会组织概念首先要涉及到“社团”和“社区”的概念,从“社区”到“社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个概念体系最初是19世纪中期由德国学者滕尼斯提出的。他把“社区”定义为初级社会,是靠礼俗来维系的一种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
新社会组织是指以社会公共活动为主要职能,以服务政府、市场、社会为目标,不同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新社会组织可以归为两类:一是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一些非正式社会组织,以非营利性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基本状况民间组织在国际社会一般被称为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Qrganiza-tions)。我国民间组织目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团体,即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学术研究团体、社会公益团体、联谊性团体、基  相似文献   

9.
以改革开放后广泛兴起的社会团体为基础考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公民社会和法团主义两大理论模式展开。文献回顾发现,关于经济社团的经验研究集中反映了上述理论范式的不足。本文以广东省某县级异地温州商会为案例,通过分析该经济社团的典型运作,发现基层异地商会的行动与策略呈现多重属性,兼具利益团体、公益组织和政府助手等多种角色特征。多重属性共存体现了"强国家"背景下基层异地商会运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龚咏梅 《探索》2002,(2):52-55
“联合的艺术”是十九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提出的,它在当代西方关于公民社会与国家的正合博弈关系理论中获得广泛的引用。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主体要素——民间社团从全能政治状态下有效性缺失到转型时期复苏且迅猛发展的历史性考察,分析民间社团与政府间合作型关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意义。同时,尝试寻找改良因转型时期主客观条件限制而导致的民间社团与政府间不对等合作关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部门是各种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的自愿性社团与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基金会等的统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出现了第三部门,它们迅速发展并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活动。研究当前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公民意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与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无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还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都是具有深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公民意识的内容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基本身分是公民,公民既具有国籍上(即法律上)的意义,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含义,这是从个人与国家的权利义务角度对社会个人最基本的身分认定。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就意味着他对这个国家的社会公共生活有着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谓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这…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团、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等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社团、组织和机构,有人统称为公民社会,有人统称为市民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阶段社会团体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这里所分析的社会团体,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存在于任何社会中的社会团体,而是指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在人民广泛享有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的情况下,通过合法程序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简称社团.在中国,除了社会团体之外,还有人民团体,所谓八大人民团体:工会、工商联、侨联、台联、妇联、共青团、科协、文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的区别在于人民团体是参政的,是政协的正式成员,而社会团体则不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各类社会团体数量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从总体上看,我省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团体中党员数量比较少,多数社团投有建立党组织;在已经建立党组织的社团中,有些党组织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也跟不上;有些地方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党组织对社团党建工作不重视,对所属社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管不问,等等。加强这一领域党的建设,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党组织要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团体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开创社团党建工作新局面。一、建立健全社会团体党的组织,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当前首要的工作是抓好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6.
1、传统伦理学一大缺陷就在于它仅仅停留在对作为个体的人的规范上,进言之,以社会团体或组织对个人的道德规范为基本内容,而对社会团体或组织所应该担负的道德责任几无明确要求,对团体或组织的道德实践及道德评价等问题缺乏研究.尽管传统伦理学虽有诸如职业道德的规范及要求,但也基本上是从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杰 《探索》2002,(6):52-55
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改革的起点,也是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重要举措。社区建设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公民社会的组织、制度、观念等,都是社区建设所必须,都将对社区建设起到积极影响。社区建设与公民社会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的内在契合体现在两者同公民社会的密切联系以及对现代性的解构与重构上。社会资本对党群治理的意义主要体现为非正式网络和非正式规范。而协商民主对于党群治理则更多意味着多元共识、公开审议、参与平等和责任分担。文章试图在吸收两者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协商型党群治理的概念,其内涵包括非正式网络的沟通联结、互惠信任关系的凝聚整合、直接对话的协商表达和公民社团的平等参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当前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业主委员会作为较为制度化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平台,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业主委员会法律身份不明晰、组织成员之间信任危机、公民意识缺失以及传统行政权力的体制束缚等问题,其良性发展面临困境。应从定位、制度、参与意识和政府创新等维度入手,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划时代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政治形态从传统的卿即国家的君主专制社会发展、转型到现代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社会的划时代标志之一。中国在近、现代及以前的漫长小农经济及半殖民经济和专制社会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公民及公民社会。囿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仍未具备产生实质性公民和公民社会的条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造就了公民和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兴起。它既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向市场经济形态和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迁与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