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谢莉 《法制与社会》2015,(5):232-233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阶段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之一,承担着提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这不仅是课程自身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更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目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理念缺失、教学目标错位、教学方式片面、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阻碍着人文素养培养职能的发挥.本文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目标、变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赵浴宇 《法制与社会》2011,(25):240+250-240,250
患者对病痛的解释受工作、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受制于患者对病痛的解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护理院校应该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养是大学生诸多素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养,对于其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专业技能非常重视,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则重视不够的现象,这既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转变观念、确立人文素养教育的育人理念,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塑造良好校园文化等措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扎实,人文素养良好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其性质而言,法学本科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因此让法学本科教育回归职业教育之本位乃当前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鉴于法律职业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结合当前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体制,未来中国法学本科教育有必要采行"一二一"原则,即在学制安排上,一年时间用于人文课程学习,两年时间用于专业课程学习,一年时间用于实践学习。为此,有必要适时调整法学本科教学大纲,增加人文必修课程,科学配置法学专业课程,并为实践学习设定刚性规范。  相似文献   

5.
就其性质而言,法学本科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因此让法学本科教育回归职业教育之本位乃当前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鉴于法律职业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结合当前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体制,未来中国法学本科教育有必要采行“一二一”原则,即在学制安排上,一年时间用于人文课程学习,两年时间用于专业课程学习,一年时间用于实践学习.为此,有必要适时调整法学本科教学大纲,增加人文必修课程,科学配置法学专业课程,并为实践学习设定刚性规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面对当代社会的复杂性,竞争性,在学生自我提升的同时,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而言,为何要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否必要。通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问卷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较为欠缺,仍需学校加强指导,使学生不断丰富自我,升华自我,不断增强自我调整能力,提高个人品味。  相似文献   

7.
张征宇  张光楠 《行政与法》2010,(5):126-128,F0003
我国的物权法已经出台,为了使物权法更有生命力,更好地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对既有的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保持必要的反思与批判也是物权的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因此,本文试图从物权的人文向度、物权立法的人文解读以及现行物权法的人文检讨等方面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文关怀的支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不足,积极探索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成诗 《行政与法》2005,3(7):16-18
本文借人文之说对中央有关精神,对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应对措施等,作了若干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存在的根基。人文精神的失落是当下世界性的问题。罪犯是道德失范、人文素养缺损的典型。监狱改造罪犯的过程实质就是培育罪犯人文素养的过程,改造罪犯的行刑诉求体现了监狱对罪犯的终极人文关怀。监狱文化受到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冲击,必须有赖于一种文化权威,以鲜明的时代视野、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多样化的价值追求,从行刑立法与行刑实践的两个层面上重构人文精神,才能有力推进行刑的人文关怀进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正是急需用人之际,法律教育承担着为国家法律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法律教育中除了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法律人才职业道德和素质水平的提高.但是从当前法律教育的现状来看,过分强调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价值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急需进行法律教育的改革.本文对当代法律教育中人文价值进行了介绍和必要性分析,同时对我国当代法律教育中人文价值的构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升对法律教育人文价值的认识,为开展教学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师德滑坡现象的分析 ,阐明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必须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勾伟伟 《法制与社会》2010,(21):186-186
本文从分析城市儿童游乐设施现状问题入手,基于其对儿童全面健康成长的重大意义论述了其人文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应该满足儿童行为心理发展与生理活动需要的体现人文设计理念的规划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经录 《政法学刊》2004,21(4):95-97
公安本科的德育要以人文指向为其发展目标。这种目标的定位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德育人文指向的必要性扣必然性 决定了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推动人文指向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根基。对罪犯加强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和当前改造形势的必然要求。加强罪犯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精神。同时要通过精编人文教育读本、改革罪犯“三课”教育、完善美育、培养罪犯良好生活习惯、营造人文氛围等多管齐下去强化罪犯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阐述加强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指出高职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欠缺,提出了高职院校改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私法弱者保护原则作为国际私法的一项原则,其作用和价值日趋重大.现代国际私法在弱者利益保护方面充分表现出人文关怀和实质公平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而人文精神是国际私法的永恒主题,国际私法的构建应贯穿人文精神.现代国际私法对弱者的人文关怀不但表现在有利原则,强制性规范和公共秩序保留等原则和制度层面,而且还反映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规范之中.本文结合弱者保护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起源、体现,以及各国在对其认识、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将国际私法中的弱者保护原则进行剖析,并从中得出一些完善国际私法弱者保护方面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的再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科技发展对人性、人文精神的戕杀使人们认识到科学 (教育 )与人文(教育 )的融合理应成为人类前行的应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科学 (教育 )与人文 (教育 )关系的历史演变的梳理、对教育终极目标实现和教育功能发挥的反思 ,结合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现实状况的分析 ,指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只能是建立在历史的、现实的基础上 ,而不能建立在逻辑推演和人的主观价值期待上。融合是目标 ,但不是现在的。  相似文献   

19.
《法学杂志》2012,33(4):176
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人文社科教研部,2004年8月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9年改为现名称。学院下设法学系、经济学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人文艺术系、公共卫生政策研究所以及卫生法学研究中心、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医疗仲裁研究中心、人类行为研究中心、医疗仲裁中心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此催生出新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心理和情感、道德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缺乏人文关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城乡"二元分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学校教育管理薄弱等因素造成。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