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 ,具有拘束审判权力和免除一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功能。辩论主义、诉讼经济主义和诚实信用原则是自认规则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立法中自认规则的缺失 ,阻碍了民事诉讼实践的发展 ,应在立法上构建自认规则 ,建立释明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任何法律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需要相应的运作环境。民事诉讼模式环境是民事诉讼自认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诉讼模式环境应选择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我国的民亨诉讼自认制度应从构成要件、自认的效力、自认的撤销与追复、对恶意自认的制裁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自认是民事诉讼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而我国有关的自认规定在实践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程序功能。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自认的确立,我国证据制度逐步得到了完善。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诉讼经济主义构成了自认的三大理论基础。自认制度免除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形成了对法官的制约,成为高效的审判工具。  相似文献   

4.
那慧茹 《山西政报》2009,(22):48-48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但直到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自认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也未体现。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些相应的研究,并在民事诉讼中自认定位的前提下,提出若干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5.
完全的、明示的、典型的自认形态在实务中并不多见,通常出现的是非正式自认。只有通过参考国外相关立法例,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国情,才能对诉讼外自认的性质和识别标准进行界定;对拟制自认的法律效力和完善方案以及附限制自认的举证责任分配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杨贝 《理论月刊》2010,(5):117-119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立法应当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源于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中的法律地位,以及民事诉讼调解的本质和立法实际需要。诚实信用原则可以指导民事诉讼调解的立法、指导法官和当事人的诉讼调解活动。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民事诉讼调解更能实现调解的实质正义价值与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而通过与台湾地区相关立法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状况、当事人、范围、法律适用、裁判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大陆立法之不足是主要原因.本文期望能从此比较分析中得出对即将修改的大陆刑事诉讼法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诉讼上自认成立要件及我国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诉讼上自认成立要件学界看法不一,本文主要从成立要件角度对诉讼上自认的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立法实际,谈一些个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析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实施的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典,无论是在立法体例还是制度设置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预审庭的设置,检察长在民事诉讼中职能的转换、简易程序等内容,都是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典主要变化.追求诉讼公平,注重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典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基础应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法的价值、程序公正三方面内容,且三者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前提是要分析其基本问题,即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方式。根据我国目前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和实践,应当明确规定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和排除方式、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确定非法证据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以此来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