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同质化整个世界的进程中,冲击着关于民族国家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冲击着爱国主义信念,人们很容易在这一冲击中失去价值观判断力.马克思考察社会问题时持有理性和价值辩证统一的方法论,以此方法论来考察清楚当代全球化语境中民众应该正确持有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当代我国部分青年的爱国主义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青年人的非理性特质,使其容易走向一种独断的爱国主义;二是全球化的同质化倾向在青年人身上的表现更为明显,正消磨着青年人对国家的爱国主义热情.当代青年人的这两种极端倾向都是错误的,都需要详加考察,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话,那么青年研究就必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将更加证明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其实,早在社会学家们对青年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之前,文学家们就已经凭借其敏感的艺术直觉开始了对青年的思考.他们觉得年轻人十分浪漫,他们总爱在皎洁的月光下编织着蔚蓝色的梦想;然而,严峻的现实却将他们的梦想一个个打破.在19世纪的文学中,大量的作品是以青年人的生活为题材的,但是文学家们却并不把对青年的定性研究作为自己的任务.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文学家们从艺术的角度逐渐形成了对社会的特有看法,在他们的眼中,青年人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他们试图通过不同的青年人的种种经历来反映社会的特征,反映社会力量作用于青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青年人的时代.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宣称,"可以断言,火炬已经传给了美国的新一代",他以青年和平队这样的规划开拓了新的疆域.在60年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青年人进入了大学,教室、宿舍和校园以前所未有的数目在增长.公众利益问题例如种族岐视和贫困引起了国民的关注,而美国青年则投身于民权运动、反对越战、要求大学改革的社会变迁当中.举着写有"我们将会胜利","相爱吧,不要战争"等口号的标语牌,年轻的政治抗议者们在60年代走上了街头,有时还出现了暴力后果;与此  相似文献   

4.
2011年,在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街头政治运动中,青年人是参与其中的主要力量。社会群体性事件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心理学机制,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青年人群体之所以成为这些社会群体性事件的主力,与当前时代发展背景和青年人群体本身的一些心理特质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陆春 《传承》2013,(10):92-93
腐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青年人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社会建设中代表着新思想和新活力。溯流追源、防微杜渐,反腐倡廉要从青年人抓起。  相似文献   

6.
人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占有着人,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为我们从特定社会人群的角度研究一定时代的文化提供了某种可能性与必要性。青春文化便是从青年人的文化选择、文化观念和文化创造的视角研究时代文化问题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研究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青年人在我国人口中的比重以及他们的文化心态对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影响,都决定了青春文化在时代文化建设中的不可小视的地位。而且,青春文化是一种承传  相似文献   

7.
做思想政治工作难,做青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难.这是人们经常感到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有把握住当代青年人的思想脉搏.本文试图从人生观这个角度,对当代青年的思想作些剖析.在矛盾的交汇点上——青年人生观形成的社会土壤对于中国青年人来说,没有哪个时代能象今天这样提供充足的机会让青年人充分地展示自己,没有哪个时代能象今天这样让青年人如此引人注目.在探讨青年的人生观之时,我们必须弄清青年人生观形  相似文献   

8.
欧美各国于20世纪60年代接连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这其中以1968年的联邦德国为代表.这次学运源自20世纪50年代整个西德所经历的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高度的物质繁荣致使青年人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文化在这段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它具体表现在青年人的音乐、杂志、嬉皮士运动和公社运动上.致使青年文化迅猛前进的因素包括联邦德国大众教育的扩张、时间的充裕和财力的提升,以及大众传媒的扩展等.于是,在青年人群体中悄然发生着由追求效率到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变迁,但这也使西德社会两代人之间产生一条价值观鸿沟.通过对这一对联邦德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时代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德国的历史文化继承.  相似文献   

9.
蔡奇 《党建研究》2012,(5):27-28
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这次市县乡换届后,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脚  相似文献   

10.
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速,使得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城市聚集了众多人口,而农村人口却在衰退,乡村的"烦恼"全世界都有,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找到了哪些解决方案呢?村民们扶老携幼、走出家门,好奇地围观着一个个手持喷漆罐的青年人,那些青年人正在村里的几面墙壁上喷洒色彩,宫殿、盔甲、士兵……各种鲜活的形象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大家眼前。原来,这是一场涂鸦比赛。4月14日中午,位于西班牙中部卡斯蒂利亚拉曼查自治区的村庄德列韦斯因为这场比赛"反  相似文献   

11.
青年思想决定着国家未来的主流思想,关系到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对青年思想加以引导,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引导青年思想,需教育工作者的恒心、耐心、细心以及认真严谨的态度,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引领积极向上的青年思想。  相似文献   

12.
5月4日,一个光荣的日子,一个青年人的节日。 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80后”逐渐成为我国社会青年主体的时代。“80后”们用一份份精彩的答卷,让人们摆脱了一度对他们的疑虑和担忧,在5月的鲜花再次盛开的时刻,我们欣慰地看到了一种最美丽的传承:那股爱国主义的热流依旧奔涌在这些接过历史火炬的青年人的血脉中,他们用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方式弘扬着爱国、民主、科学等“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在当下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经历着价值观的冲突与裂变,这在青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有人曾断言青年人"一代不如一代";而经过北京奥运会的洗礼,评价又发生了转折,两种评价判若云泥.为此,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评价标准,破除偏见,全面、整体、宽容地看待青年的主流及其变化,是引导和构建青年价值观的前提与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网络生活的极化现象从生发的活动场域、所运用的具体的网络特性及其产生的包含对立的二重性结果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成机理,但从作为网络行为主体的青年人特质以及网络的“双刃剑”特性看也存在着总体上的深层根源。就前者而言:青年人的网络场域化既使青年人的活动空间得以拓展,也时常引发青年人的认同困境;青年人的网络猎奇心既促发青年人的变革创新,也时常导致青年人的出格越轨;青年人的网络交互性既带给青年人更多的外在欢腾,也时常彰显青年人内心的孤独;青年人的网络理想性既激发青年人的正义觉悟,也时常带来青年人的情感偏执;青年人的网络亲和性既推动技术应用,也时常带来青年人的身心异化;青年人的网络娱乐化既带来青年人的正当享乐,也时常引发青年人的恶意炒作。从后者来看:青年人心理的二重性和网络效应的两面性是当代青年网络生活极化现象生成的内外因。网络给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带来的极化效应是青年人本身具有二重性的放大化呈现,扬弃极化现象从根本上看还在于型塑青年人本身。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 ,网络日益影响着人们 ,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意识。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克服其不利因素 ,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繁荣的同时,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当前,这种信仰的危机在青年人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大学生信教人数呈不断增加趋势就是其表现之一。如何直面这种信仰危机、青年人如何找回梦想走出信仰的纠结,本期专题我们约请专家进行了深度剖析。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7.
贾世秋 《人民论坛》2012,(13):45-47
党报在青年读者中的权威性与影响力规划着社会的未来。青年承载了民族的希望,传承着国家的文明,党报只有走下圣坛,走入生活,真实地和着青年人的脉搏律动,给这个最有生命力的读者群体以人性化的尊严、理解和温暖,相信最终会赢得青年人的认同和回报  相似文献   

18.
1989年上半年,劳动大军的23.4%是青年人.根据第二季度的劳工调查,青年人的在业、失业和半失业情况如下:一些人士认为,现行教育系统对青年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人眼中欧洲青年是因循守旧的,这一提法出自1986年3月26《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善意地观察了欧洲青年之后,美国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群冷静、随俗、雄心勃勃、没有反抗意识,远离上一代左派青年运动的青年人.从斯德哥尔摩到罗马,从日内瓦到伦敦,保守主义还没有消失.对比1986年青年人的抱负和1968年反抗的一代的价值观和行为,人们一定会感到震惊.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一群群身穿茄克衫和工装裤的青年学生走向街头,在于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如今的这一代则为学业而拚搏,以求日后能在这个商品世界中谋得一席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导致人们的心态发生各种微妙的变化,青年人尤其如此。目前在青年人中普遍存在着不被同代人理解,不被社会理解的种种心理。在大学里,大学生经常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态,感到孤独、寂寞、无聊和空虚,形成自我封闭心理,觉得自己是只离群的孤雁,没有真正的知音。下面是几位大学生的心声: △在中学时拼命学习,老师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目的是为了考大学,一考上大学,总算实现了一个目标;但是进入大学,支柱没了,觉得很空虚。很多东西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差很远,使人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