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今天是3月15日,将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天,为了维护我的博客著作权,我刚刚委托律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了搜狐公司,已经获得批准立案。确定起诉搜狐两次侵犯我的博客著作权,这个决定并不难做。2005年8月,搜狐在网页转载了我的博客文章,没有写明出处,也没通知我。原文我首发在博客网,博客网的服务条款中明确写有如需转载引用请联系版权人。2006年2月,搜狐再次转载了我的博客文章,仍然是没打招呼。这篇文章首发我的新浪博客,然后又转发到我的另外两个博客专栏中,分别位于博客网和和讯网。新浪网和和讯网写有比博客网更清晰的条款,即转载…  相似文献   

2.
夫妻原本恩爱无间 见过帅哥,没见过像刘先生这样的帅哥,他出场时,堪称"惊艳". 记者突然明白,他老婆为何会"钓鱼执法"了,树大招风,帅哥招蝶.有时,嫁个帅哥和娶个美女一样,饱了艳福,却少了安全感. 刘唐大喊冤枉,其实他外表招蜂惹蝶,内心胆小怕事.亲朋好友都知道他有一个优秀品质——怕老婆. 刘唐解释,怕当然不是真怕,而是因为爱到不知所措产生的副作用. 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故事开始之前,刘唐先让他老婆闪亮登场—— 我老婆28岁,其实也长得不错,属于小核荔枝型,瘦不露骨,非常符合大多数男人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从事审查起诉工作多年,办理的各类刑事案件连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了,也见过不少高智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中有一个绰号"老三"的盗窃惯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是因为他在逃期间继续作案,也不是因为他很"有才"——成功地躲藏在离家很近的邻县多年未被发现,而是因为这个  相似文献   

4.
“我是法医”(http://blog.sina.com.cn/m/wzmczzh)是温州医学院的法医教师张志浩在新浪网上建立的个人专业博客,张老师在这个博客中不断讲述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案件,犹如福尔摩斯破案故事,或残忍,或悬念重重,或充满真情。很多网友成了他的"粉丝",开博不到两个月,“我是法医”点击量已超过17万,张志浩意外地成了网络红人,源源不断的约稿便接踵而来。有杂志希望他写报告文学,有出版社要给他出书,还有剧组说要把他的故事搬上荧屏……对于这些请求,张志浩一一婉拒。张志浩笔下的故事感动了网友,而网友的积极回馈也让他感动。他写的第一个故事,是…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见过这样一些人,在贫穷时他低声下气,偷鸡摸狗,一旦暴发,则狂赌滥嫖,挥金如土; 我们还曾见过这样一些人,他越是富有,越是贪婪吝啬,正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临死还要抓一把光闪闪的金子; 我们也曾见过这样的人,在他拥有的财富中,他会捐出一笔钱来给家乡修桥铺路,接济亲邻; 然而,你可曾见过这样的人,一个年愈半百的老农,在贫穷潦倒之际,他会借钱沽酒,凌风放歌;在他致富之后,他则倾其所有,雇一帮人去办一张小小的报纸——请看本刊记者王奋强采写的报道:一个农民和他的报纸世界。  相似文献   

6.
“江南一怪”,是什么?这既不是金庸笔下的武侠墨客,也不是NBA赛场上的灌篮高手,而是一部刚刚出版发行的图书(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或不仅仅是一部图书,而是对一位律师的爱称。更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位将军对一位律师的爱称。这位将军就是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将军。那位被将军称为“江南一怪”的律师就是浙江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主任吕思源律师。本书作者是浙江省司法厅干部钟一林同志。见过钟一林的人大概都会仅仅以为他就是一个摄影高手,绝不会想到他开始盯上了纪实文学。因为他曾参与了司法行政系统许多摄影…  相似文献   

7.
李昌钰 《警界科海》2003,(12):41-41
多年前,我远赴欧洲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刑事鉴识专家及法医学者与会,其中很多人我都不认识,他们也没见过我的面。  相似文献   

8.
他不是叱诧风云的人物,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报纸上没见过他的名字,广播里没听过他的声音,电视上没露过他的身影,然而他懂得“人只有奉献社会,才能找出生命的意义”。他就是景县人大代表、衡水第二橡胶厂董事长马玉栋。  相似文献   

9.
“我相信法律的理性与智慧之光普照现实的世界,也照耀到虚拟的世界。虚拟的世界同样有名誉权存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堂发说。他就是国内首例博客侵权案的原告。  相似文献   

10.
张旭 《政府法制》2013,(11):55-55
北宋名臣王旦胸襟宽广,从来没人见过他发脾气。家中几个仆人想试试宰相到底有没有脾气,就悄悄把锅底灰放到肉汤当中。王旦什么都没说,就只吃白饭,没动肉汤。后来,仆人把锅底灰放到米饭里。他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提出,今天不想吃米饭,改喝粥吧。  相似文献   

11.
见过慕长青的人,都说他不是一只平地卧的虎;凡熟悉慕长青的人,都说他是一位永不言败的"角斗士".在上级领导眼里,他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在职工心中,他是一位勤政务实的"拓荒牛".  相似文献   

12.
陈煜  钱跃 《政府法制》2009,(7X):13-13
<正>台湾著名导演李行讲过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个著名的男演员耍大牌,经常不守时。有一天拍戏,大伙全到了,唯独不见那个男演员。导演说:"等他!"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钟头,导演、演员、摄影、灯光、场记、场务,大家全乖乖地等。终于,那男演员到了。导演没骂他,但是也没开工,而是站起来对所有的人说:  相似文献   

13.
已经不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赵本山,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成为大家的关注点,这次不是因为他的小品和东北题材的电视剧,而是有人在博客中披露了赵本山落选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内幕。赵本山在辽宁省十一届人代会上,由铁岭市作为知  相似文献   

14.
125天里没有洗过脸、理过发,被拘禁在一个2平方米的小屋里,没见过太阳,十几次昏死被抬到医院抢救;在被关押的473天里,家人从没与我见过面,不知我被关押在哪里,不知我是死是活;为什么被抓?为什么被拘禁?直到被无罪释放时,他才知道,自己是杀人嫌疑人;正赶上公、检、法大整顿,他的案子得到了处理,被释放的他没有工作,没有工资、身心憔悴的他在申冤的同时,还在为生计奔忙。  相似文献   

15.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3,(18):38-38
近日,著名作家梁晓声发表声明关闭了他的博客。“我曾对网络产生的正能量寄予很大期望,但现在出现的一些污言秽语和我的想象很不同,我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告别声明并关掉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专利局受理处每天接待近200名申请人,但受理人员却能在这川流不息的人流中辨认出一张熟识的面孔。他就是60余项发明的拥有者,一位敢于向世界先进水平挑战的勇士——我国一名年青的高级工程师。他的名字叫殷振鹏。这一充满豪气的名字正是他奋斗的写照:张开大鹏般有力的双翅在发明的领域中振羽翱翔。振鹏今年才37岁,出身在一个革命家庭。父母早年参加革命为消灭反动势力,为人民谋幸福而争战沙场。在家庭环境的薰陶之下,振鹏从小就树立了为人民造福、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在文革的动乱中父亲惨遭毒手,母亲深受迫害,振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1月25日,天气清冷。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汪沪平却一点也没感到深秋的寒气,他步履匆匆地向省人大机关办公大楼赶去。想到即将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一场特殊的法律考试,他的心中竟感到一阵紧张和不安。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山东审判》2012,(3):114
法官指着作案凶器问被告:"你见过这支枪吗?"被告答:"没有,先生。"法官又问了几遍,被告仍然坚持说没有见过。于是,法官决定第二天继续审问。第二天,法官问被告:"你见过这支枪吗?""是的,先生,我的确见过。""什么时候?""昨天在法庭上。"监狱里,一位死刑犯焦躁不安。一位好心的看守安慰他说:"别怕,电流很强,也就  相似文献   

19.
卢梭笔下的野蛮人是他在论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时着重描述的一个部分,这表明卢梭认为这就是他心中的研究自然法则的最好的对象。这个野蛮人拥有和现代人一样的体貌特征,他们天生身体强健,拥有与生俱来的怜悯心和自爱心,但是并不会思考与生存无关的事情,甚至连即将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去考虑。他们是自由体的最好范本。  相似文献   

20.
“今天你博了吗?”成为了2005年网络灼热的问候语。中国每天的博客数量正以数以万计的速度增加,而到底有多少博客简直无法统计。作为一个网络爱好者,对于博客我也亲密接触了一把。接触博客之前,正是论坛大放光彩的时候。我在温州苍南教研网论坛上担任斑竹,作为奖励,论坛给每个斑竹开通了一个博客。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叫博客,听说是对斑竹的奖励,异常高兴。于是就在管理员的指点下开通了自己网络生涯的第一个博客。那个时候正是2004年的初春,这也是博客进入中国的初期。当时我的博客操作起来倒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后台管理,然后点击发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