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不动产买卖中,不动产买卖合同成立生效和不动产买卖登记之间的时间差导致不动产买卖交易中不动产合同生效和所有权转移时间上的不一致。虽然我国立法至今没有对物权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甚至连理论界还对此有所争议,但交易中用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的分离理论来分析此问题却是事半功倍。采取不动产登记要件主义或不动产登记对抗主义和所有权的转移更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无论采取哪一种主义,在出卖人信用不好、违约成风的情况下都不能有效的保证在先交易的安全,即都不能有效防止一物数卖。本文以为,建立有效的不动产登记与查询制度,尽量缩短合同成立生效与登记行为的时间差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所有权保留是对移转所有权设定特定条件的法律制度,它广泛地运用于分期付款买卖中,由于其具有担保价金给付的功能,故被交易习惯、判例法乃至成文法确认为担保制度之一。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一般肯认所有权保留是一种债法上的担保,大多将其限定在买卖的范畴予以规范。我国的所有权保留也规定在《合同法》之中。本文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对所有权保留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的承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被害人承诺包括关系人的合意和被害人的同意,其中,关系人的合意是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而被害人的同意则是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狭义的被害人的承诺则仅指作为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而存在的被害人的同意。由于关系人的合意中并无所谓被害人的存在,因而刑法理论中的被害人承诺,凡未作特别说明,一般专指狭义的被害人的承诺即被害人同意,而法益衡量理论,则为基于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的刑事正当性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发展与所有权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然界的“物”不断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人们在对“物”行使所有权的过程中 ,应选择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毁灭性开发。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 ,尤其是所有权法律制度更应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杨奎臣  李婧 《前沿》2011,(11):97-99
《物权法》的颁布施行并未否定《合同法》所确立的所有权保留制度,该制度也适用于特殊动产买卖,特殊动产所有权移转以交付生效为一般规则,以所有权保留为特殊规则。但所有权保留约款仅具有效力的相对性,缺乏公示手段,难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出卖人取回权的实现受到限制,应完善特殊动产所有权保留公示制度,以避免出卖人与善意第三人间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6.
现有土地制度缺陷是阻碍土地流转的根本因素,土地流转遇到了来自土地所有权上的瓶颈。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重心应该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转移到所有权制度上,应该以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为指导,在土地公有制下,设立"土地两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武汉都市圈制造业产业同构的演变趋势及其经济影响,本文运用产业相似系数、区位分工指数和区位熵三大指标对都市圈的制造业产业同构水平进行了评估,并采用动态份额-偏离模型对产业同构的合意性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至2020年间,武汉都市圈产业同构格局总体呈现从“散块状”向“伞骨状”演化的基本特征。这一演化趋势整体是合意的,但部分地区因产业结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合意性不足或非合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没有将承接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基础有机融合。为推动都市圈非合意性产业同构合意化,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有必要以“都市圈产业地图”为指导,推动一般制造业由内向外有序转移,支柱产业链条向前向后有效延伸,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抱团发展,从而形成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周猛 《湖湘论坛》2014,(1):64-67,86
现有土地制度缺陷是阻碍土地流转的根本因素,土地流转遇到了来自土地所有权上的瓶颈。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重心应该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转移到所有权制度上,应该以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为指导,在土地公有制下,设立“土地两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刘晓峰  冯双玉  李志武 《前沿》2006,(10):189-191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进一步说,博弈论研究的是在存在相互外部性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的,因此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1]本文引入博弈论,对组织成员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选择过程进行博弈分析,并构建利益选择过程中的新公共合意空间来完善心智模式,来说明组织成员的利益选择,更加强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均衡过程,并实现由心智模式到新公共合意空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郑宝桐 《新疆人大》2010,(12):35-36
案情:2009年8月3日,乌市某车管所将一辆帕萨特车的所有人由翟某转移登记为郑某。翟某得知后,以其对车辆转移登记行为不知情为由,要求车管所将车辆所有权手续重新变更为其本人。其  相似文献   

11.
赵振华  李松 《长白学刊》2011,(4):97-101
合意是缔约意思的最终合致,是合同的核心本质.因合意本身具有主观性,所以,即使是邀约、承诺制度,也无法完全将合意予以客观化、标准化.在复杂的交易中,判断缔约人是否形成合意.不能仅停留在合同文本的字面意思上面,还应详细审查双方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查看它们有无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意思延续,注意与意向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胡贤鑫 《长江论坛》2008,25(2):4-10
在《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世界历史为背景,全面研究了东西方所有权关系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所有权关系的具体形式,并从劳动与所有权的关系、人的平等和自由与所有权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与所有权的关系等方面,对不同形式所有权关系的合理性、局限性作出了科学的评价,指出了所有权关系的发展趋向及其归属,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人类历史壮丽而复杂的画卷。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所有权理论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0,(10):91-91
王轶在《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所有权保留,是与分期付款买卖结合紧密的担保制度。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也存有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坚持我国原有民事立法的作法,以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刘佳佳 《求索》2013,(5):184-186
无权处分问题困扰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数十年栽。至今争议颇大。本文拟在考察不同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效力之基础上。对我国学界关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不同论点予以解析,进而以机动车所有权变动为研究对象。提出我国无权处分行为之效力模式。研究认为。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理应采债权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在该模式下,无论买受人是善意抑或恶意,无权处分行为即债权合同行为均采用有效性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守国 《长白学刊》2009,(4):157-1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通过认真执行撤诉规定,积极探索协调解决行政争议的新机制,提倡和鼓励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协商,在妥善解决争议的基础上通过撤诉的方式结案。撤诉规定的制定和施行,实际上为以司法调解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司法调解中,由于原被告双方实力悬殊以及法官可能的强制行为,合意所需要的自愿、合法难以落实,合意的正当性难以保证。因此对司法调解进行必要的规范就成了保证合意正当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单平基 《求索》2010,(12):50-52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这一法律概念在不同场合下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和制度内涵。自然资源全民所有并非法权概念,需要过渡到宪法上国家所有权以获得法律保护,宪法上国家所有权则需进一步转化为民法上国家所有权才能使自然资源作为民法上所有权的客体被支配。伴随着主权国家向国家法人的主体转化,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亦实现了转变。这为在其上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提供了可能,从而保障了自然资源效用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1,(7):52-52
韩松在《政法论坛》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不能以私人所有权的明确性为判断标准。我国已经明确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是本集体成员,因此,只要明确了特定的农民集体的集体成员资格,明确了成员集体的团体性及其形式,明确了集体所有权行使中的集体组织与集体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则,就可明确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公物理论之中争议最大的即为公物所有权的法律性质问题:公物所有权究竟是公法所有权还是私法所有权?抑或避开公私法的争论,另辟蹊径,从功能角度谈公物管理权?提出概括性管理权就能够解决此问题吗?结合我国特殊的所有权制度,从国家、集体和私人的角度来讨论公物所有权问题,并对公物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进行辨析,论证公物所有权为民法所有权,在当前制度下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普通侵占罪的行为特征向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辨析相关学说差异的基础上,认为刑法中的普通侵占行为可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非因违法行为而持有(占有)他人财物。二是排斥、拒绝所有权人收回财物。三是无正当理由不归还他人的财物。与盗窃罪、诈骗罪等侵犯财产犯罪不同,侵占行为的本质特征是侵害了财产所有权中财产复归权。  相似文献   

20.
祖国大陆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不能买卖,可以买卖的是土地使用权。 根据祖国大陆的《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台商在大陆投资需要使用土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