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犯罪速度体现现代犯罪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趋势。宏观背景下的犯罪速度变化步入快车道犯罪速度存在于任何一种犯罪的发展过程之中,其动态性特征比较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个体犯罪走势和整体犯罪趋势。普遍存在的犯罪提速现象,是当前犯罪速度变化的主旋律和总基调,直接反映了当前犯罪运行态势和严重化程度。概括起来看,犯罪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丁寰翔 《犯罪研究》2000,(2):16-17,34
本文指出犯罪成因及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的涵义,从犯罪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特征来分析个体犯罪和群体犯罪在犯罪成因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网络为犯罪对象的网络犯罪和以网络为犯罪工具的网络犯罪,只是"行为指向"标准下网络犯罪的两个归类.除了可以按照"行为指向"这一标准而作出对网络犯罪的分类,还可按照"行为内容"这一标准而作出对网络犯罪的分类,且其具体包括网络系统或数据犯罪、网络财产犯罪、网络经济犯罪、网络人身犯罪、网络公共安全犯罪和网络社会秩序犯罪乃至网...  相似文献   

4.
双重视野中的犯罪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传强 《现代法学》2004,26(3):106-111
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来实现的结果。从静态角度看,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犯罪意识,是危害结果的表象预先在行为人头脑中的反映。从动态角度看,它是在犯罪动机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犯罪动机在犯罪实施阶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犯罪目的的展开和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犯罪意志的形成和表现过程。行为人犯罪未得逞,即是未达到犯罪目的,也就意味着行为人的犯罪意志还不完整;因此,从犯罪形态角度看,行为人未达到犯罪目的,可以作为犯罪未遂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运用的日益普遍,犯罪分子在因特网上开辟了新的犯罪平台,由于网络犯罪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很多人误以为网络犯罪即计算机犯罪。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概念提出的界定,然后阐述了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按照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四种具体形式。我国刑法对于故意犯罪的四种形态所规定的量刑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犯罪形态,对于正确量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志祥 《法商研究》2013,(1):101-111
海峡两岸的刑法在关于犯罪既遂的规定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而在关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以及犯罪中止的规定方面则存在极大的差异。祖国大陆刑法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规定有不少值得肯定之处,而台湾地区"刑法"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规定也存在诸多可供借鉴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祖国大陆刑法应当在总则中增补关于犯罪既遂的专条规定,并且应当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含义和处罚范围、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不能犯和共同正犯或共犯的中止犯作出修改或增补。  相似文献   

8.
关兆 《法制与社会》2011,(21):252-253
犯罪制图技术依托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犯罪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地图形式提供警方犯罪空间规律,是服务警方决策的一种犯罪情报分析方法,是一种结合多门学科理论的犯罪情报分析技术。犯罪制图技术的理论来源是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理论,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是犯罪情报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制图技术在犯罪情报分析中有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应用,宏观犯罪情报分析和微观情报分析,犯罪人情报分析,系列犯罪分析和犯罪热点地区分析。犯罪制图技术在未来有着巨大潜力,其应用发展前景在于高度专门化和高度综合化。  相似文献   

9.
蒋羽扬 《法学评论》2007,25(1):144-149
犯罪衍生犯罪是指由已经发生的犯罪而引起、衍生后续的犯罪,它既是一种静态的特殊犯罪现象,又是一系列犯罪行为的动态发展与演变过程,是对犯罪衍生与衍生犯罪在范围上的一种限定、明确。研究犯罪衍生犯罪,目的在于针对已经发生的犯罪构筑第二道防线,阻隔、截断犯罪的衍生,同时,可以与预防原生犯罪发生的第一道防线相配合,围追堵截、共同预防与惩治一切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票据犯罪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犯罪研究》2001,(4):8-15
随着票据进入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票据犯罪也呈活跃势态.本文首先以各种权威资料为根据,分析了我国票据犯罪的基本情况.然后,本文针对票据诈骗犯罪和票据渎职犯罪两种票据犯罪,分别对它们的犯罪形态特点和犯罪构成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犯罪正呈现出蔓延之势。通过网络犯罪成本分析 ,低廉的犯罪成本与丰厚的犯罪收益的反差揭示了罪犯实施网络犯罪的动力。降低犯罪收益 ,提高犯罪成本是控制网络犯罪的良策。技术和法律的结合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陆妍 《法制与社会》2014,(26):253-254
法学界对"法律人"的界定包括法律职业模式、法学教育模式、职业和教育模式、职业或教育模式四种。法律人犯罪就是由法律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具体又包括法官犯罪、律师犯罪、警察犯罪和检察官犯罪。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2001-2006年网络侵财犯罪的调查情况来看,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用而实施的网络侵财犯罪,在犯罪数量上增长异常迅猛,犯罪结构上成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最为主要的犯罪形式,在犯罪主体上呈现出人数快速增长、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在犯罪手段上反映出犯罪人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施犯罪的状况。对此,随着电子商务在经济结构中必然成为最为主要的交易支付模式,防控和惩治网络侵财犯罪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犯罪信息主要包括犯罪统计信息和犯罪个案信息。犯罪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刑事政策意义。当前,我国的犯罪统计信息和犯罪个案信息公开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必须予以改进。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构建犯罪统计机构体系、提高犯罪统计信息质量是完善我国犯罪统计信息制度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警情通报制度、规范媒体对个案信息的披露是完善犯罪个案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法层面,政府行为通常归于国家行为,所以政府犯罪被视为国家犯罪.然而国家犯罪较普通国际犯罪有更严格的判断标准,只有基于政府行为或在政府渎职的情势下才能实现;反之政府犯罪可能因政府行为违反法律,严重伤害本国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而超越国家犯罪,独立存在;所以“政府犯罪”包含“国家犯罪”.理论论证和实例研究证明:在现有的国际刑事责任体系中,“政府犯罪”概念有可能在法理和实践层面替代“国家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规定,该制度的确立符合少年司法的国际潮流,同时推动了我国法制的进步.犯罪记录是对犯罪人的犯罪和处罚情况的客观记载,前科是该记录的否定性的本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重在“秘密保管”,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灭重在“消除记录”.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对象是特定群体,各阶段的主体职权和责任各不相同,犯罪记录的范围一般作扩大解释,犯罪记录的查询和解封均有严格的程序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刘沐阳 《法制与社会》2011,(32):279-280
本文从犯罪对象在犯罪论中的位置、表现形式及作用方式三个方面得出犯罪对象的概念,认为犯罪对象必须表现出客体遭受侵害;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犯罪对象通常表现为人、物和行为规范并可以概括为一系列利益表现总和。  相似文献   

18.
蔡雪冰 《时代法学》2011,9(6):53-59,65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自救犯罪,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在面临对自身生存发展构成的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以非法手段和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的犯罪行为,具有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形式团伙化、犯罪对象确定化、犯罪动机简单化、犯罪事先有预谋等特点。公力救济难到位和社会保障水平低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救犯罪的外在原因;用人单位违规失信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救犯罪的直接原因;行为人的人格扭曲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救犯罪的内在起因。  相似文献   

19.
犯罪对策的决策和理论研究要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基于此,作者提出了犯罪对策效度论,认为科学的犯罪对策应当是能够实现犯罪对策效度最大化的对策,也就是在努力实现犯罪对策效益最大化和犯罪成本最小化两个目标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犯罪对策的决策,不能只考虑单项效度和近期效度,必须综合考量犯罪对策的各种效度,包括政治效度、经济效度、社会效度、治安效度和心理效度,同时还要考虑其远期效度;为了实现犯罪对策效度的最大化,要对有限的防控犯罪的资源加以合理配置,并且在犯罪对策的实践中,要重视科学论证、科学组织、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如何有效减少和避免青少年犯罪成为各国研究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新时期下青少年犯罪逐步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情节恶劣化、团伙犯罪增多以及盲目性突出等几大突出特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成长.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青少年刑事犯罪的特点、现状进行阐述,对其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并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