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解放前后,“斗地主”这种特殊的方式是中共领导农村土地改革中必经的一环,它将地主在乡村中的权威彻底打倒,通过分配地主家产给贫苦农民,实现了农民“翻身”。“斗地主”的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划成分确定斗争对象、访苦、引苦、诉苦、算账等。其间,围绕“斗地主”所导致的村庄权力更替,不易为外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刘国辉 《学理论》2009,(7):106-108
曾国藩之所以由一名中下层汉族儒生地主崛起而为居功至伟的晚清封疆重臣和被誉为“同治中兴第一名臣”.是与其幕府僚属的谋划与用命分不开的,而他的幕府僚属的崛起又是曾国藩重用、保荐和提携的结果。他们之间关系的紧密结合.源于思想意识上的共鸣和政治利益上的互补,他们作为中下层地主、官僚、士绅之间的“弱弱联合”造成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相对强势,对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乃至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与“走马点火”和“贫雇当家”的错误作斗争在战争年代,陈赓对党内“左”倾错误一直保持高度警惕。1947年8月23日,陈赓率部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处于流动作战状态的部队急于让群众起来拥护自己,就片面强调“阶级观点”,采取所谓“走马点火”的办法:每到一地,打富济贫,将地主、富农的粮食和浮财分给贫困农民。有时还召开群众大会,  相似文献   

4.
无边落墨 《各界》2011,(11):49-51
张謇字季直,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没地位”的地主家庭。什么叫“没地位”呢?就是家里虽然有钱,但没面子——因为张家属于“冷籍”,而“冷籍”,就是祖上几代都是平民,既没人做过官,也没人中过秀才、举人之类。  相似文献   

5.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10,(7):49-51,38
中央代表团来到中央苏区后,一开始认为毛泽东“有才干”,但在随后不久的赣南会议上,却指责其为“狭隘经验论”。由于不赞成中共临时中央“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和攻打中心城市的主张,毛泽东被中共临时中央认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长汀会议遭“缺席裁判”。  相似文献   

6.
谢承年 《各界》2011,(1):18-21
湖南零陵地区(1995年改为永州市)道县在“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7-9月间,发生了群众性杀害“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及其子女事件,共被杀和被迫自杀4519人。道县杀人事件迅速波及全区其他10个县,造成全区共被杀和自杀9323人,  相似文献   

7.
小君 《各界》2011,(9):51-54
160年前,1851年的1月1日,拜上帝会众首领为洪秀全38岁的生日祝寿。这一天,在广西金田村的地主韦昌辉家里,洪秀全宣称本日为“太平天国元年”。两天后,洪秀全发布檄文,拜上帝会的所有成员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东山大湟江口出发,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史称“金田起义”。从此,“太平军”这个马克思眼中的“魔鬼的...  相似文献   

8.
“五四宪法”的命运与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的中国,历史正在波澜壮阔地演进着! 然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依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法律体系。1949年2月,王明发挥“余热”,起草了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体系的文件,并由中共中央发布了这个《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文件指出:“国民党的全部法律是保护地主与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杜兴 《各界》2008,(11):10-13
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一本自传体小说叫<高玉宝>风行一时.里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叫"半夜鸡叫",但真实的"周扒皮"究竟是仝什么样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于弄清了.……  相似文献   

10.
章立凡 《各界》2014,(12):78-79
历史上的革命或改革,往往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土地产权最容易在这类节点上发生变化。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周克庸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特别注意遵循以下原则。一、重在建设。作为对立统一的范畴,“破”和“立”在文化变迁和传承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破”“立”并重,而不可抑此扬彼偏兴偏废。在某个具体阶段,“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迄今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总体上可分为私有和公有两种,但在历史进程中演化为三种具体形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又存在封建国家(皇家)所有和封建地主私有及农民私有的区别。其共同特征是私有,虽然前者在历史上也曾被认为是一种“公有”(即官田),而其实质不过是皇家私有;就农民土地私有而言已延续整个封建社会。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以后,又可分为农民土地所有与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13.
求学     
有一天,我看到一群十八、九岁的学生围着邮递员寻拣自己的录取通知信。一名戴着近视眼镜的弱瘦青年双手捧着印有“天津大学”红字的录取信,泪水顺着双颊滚滚淌下…… 望着这一幕,我的心一阵紧缩,我理解他的激动。这勾起了我对20年前求学的艰辛和10年来命运变迁的回忆。 我出身在一个工商业兼地主的家庭里,一位叔叔曾在台湾军队中任职。小学一、二年级时就经常被小同学奚落为“地主仔”,放学时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和谐,是指世间的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由于社会主义致力于人的解放、幸福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这样的社会不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必然充满和谐。早在1842年,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里,就把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直接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且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和谐”,而是“全体和谐”。马克思曾经称赞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光辉灿烂的处女作”。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彻底地主  相似文献   

15.
周惠斌 《各界》2011,(12):67-68
周作人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周作人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臣,是对日本军阀深恶痛绝的清醒之士,又是出任日据时期教育督办的民族罪人。他在日伪时期充当了为国人不齿、为士林所共愤的落水汉奸,不能不说是他一生难以回避的最大的耻辱所在。  相似文献   

16.
申莹 《学理论》2009,(7):139-140
“五四”前后,西方先进思潮涌入中国,经历了近现代西方思潮启蒙之后的周作人,“个人”、“自我”等意识已经渗透和积淀在他的文化人格和个性心理的最深层。历经半个多世纪,周作人身上“个人主义”的标签始终不曾消减.本文就将集中探讨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赖西夔 《团结》2007,(3):44-48
周从化烈士,与杨杰、黎又霖等人同为民革川康地下组织发起人,是重庆解放前夕牺牲于白公馆的“川康五魂”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霞 《理论参考》2009,(11):45-4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周”社会理想、民本思想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宗法等级观念、由官本位思想衍生的官僚主义、小农经济文化心态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中宣部、国家安全生产局、全国总工会和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2年起,将过去每年5月份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改为全国“安全生产月”,并确定在今后每年的6月份进行,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实行的全国性安全月。安全生产周变成安全生产月,虽是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20.
李楠 《瞭望》1983,(10)
“偿债劳工” “偿债劳工”是印度尚未铲除的一个社会弊病。 威苏尔·汗一家原是北方邦的农民,有一小片土地。干旱水涝使他们陷入贫穷,落入了高利贷者的手掌,被地主夺去了赖以为生的“两亩地”。威苏尔不得不携儿带女,流浪到旁遮普邦的一家砖窑上,和老板签订合约,变成了“偿债劳工”。他们含辛茹苦,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