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两抢一盗”犯罪的再认识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体到公安机关, 就是要提高“四个能力”,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个地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四项指标:一是刑事发案的总量是否平稳;二是大要案、恶性案件发生了多少;三是看打击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强弱;四是  相似文献   

2.
论广东街面“两抢一盗”犯罪的精确打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7,24(1):47-50
严厉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活动,是当前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两抢一盗”犯罪情报信息研判,精确获取街面“两抢一盗”犯罪证据,实施精确打击,是“专项整治”遏制“两抢一盗”犯罪的需要,是提高办案质量和对犯罪人员的打击处理率的重要保证,是公安机关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犯罪这场战役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当前加强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侦查工作问题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2005年5月至年底开展一场打击“两抢一盗”(街头“两抢”、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 犯罪的专项斗争。公安部要求,要通过这一仗,破获一大批案件,打掉一大批犯罪团伙,依法惩处一大批犯罪分子,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打击、防范和控制“两抢一盗”犯罪活动的日常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为此,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受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两抢一盗"犯罪屡禁不止,并呈高发态势。随着农村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入,外出务工农民占"两抢一盗"总人数的比例呈上升态势,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老百姓反应最为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本文以沾化县农村"两抢一盗"犯罪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犯罪特点、趋势,并就如何防控农村"两抢一盗"多发性侵财犯罪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淮滨县法院坚持开展严打治斗争,从案件受理情况看,"两抢一盗"犯罪在案件数量、犯罪人数上均有所下降,特别是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抢劫犯罪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为我县的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审判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两抢一盗"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为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和打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体到公安机关,就是要提高“四个能力”,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个地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四项指标:一是刑事发案的总量是否平稳;二是大要案、恶性案件发生了多少;三是看打击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强弱;四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高低。目前,以抢劫、抢夺、盗窃为主要犯罪类型的多发性侵财案件约占全国全部刑事案件的85%。  相似文献   

7.
侵财型多发性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在一定时期内多次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此类犯罪的重要特征是其活动方式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即不以一次侵财犯罪而停止。目前,侵财型多发性犯罪主要集中表现为抢劫、抢夺、盗窃3种犯罪,简称“两抢一盗”。2003年9 月,济南市委政法委员会委托济南市统计局对1000户不同职业的居民调查显示,在影响居民安全感的事项中选择“盗窃、抢劫、抢夺”的竞占到78%。这表明,“两抢一盗”案件已成为影响居民安全感的第一杀手、破坏社会治安的主要犯罪形式。因此,有必要对这3种案件进行研究,以寻求相应的对策进行整治,从而达到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林鹏  张毅 《特区法坛》2005,(5):27-29
近年来,“两抢”犯罪作为城市治安中较为突出的一类侵财型犯罪,一直呈高发态势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据海口警方2004年6月份开展的“社会治安状况及公众安全感的调查”显示,有54%的被访问群众认为,“两抢”罪的威胁最大,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和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因此,重拳打击“两抢”案件,成为近年来我国“严打”整治斗争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祥军 《特区法坛》2004,(9):35-37,41
经过近几年的“严打”整治斗争,我市的社会治安状况大有改观。但“两抢”犯罪仍居高不下,甚至呈逐年增长势头,成为影响我市社会稳定和市民生活的高发型犯罪。那么,“两抢”犯罪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仅仅靠会战式的“严打”斗争能否从根本上遏制“两抢”犯罪?市中院研究室组织人员对市区两级法院2002年1月以来至今年3月份审理的抢劫、抢夺案件(不合二审,以下同))逐案进行了分析,翻阅案卷389余宗。为了做好本次  相似文献   

10.
郑凯 《刑警与科技》2007,(2):122-125
“两抢”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人身和社会治安秩序,是近年来最关乎群众安全感、对社会影响甚大的突出治安问题。从犯罪侵害对象(物)、犯罪人、犯罪动机和手段,以及犯罪环环境和机会等综合角度分析,可认清“两抢”问题的公共性危害及其治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凌杰泉 《特区法坛》2002,(72):24-24,27
所谓街头“两抢”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市区或者人口聚居地公然实施的抢劫犯罪和抢夺犯罪。频繁发生于我省城区的街头“两抢”犯罪,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破坏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影响了海南大特区的良好形象。据统计,自去年“严打”至今年6月份,全省各级法院共受理抢劫案件646宗1098人,审结633宗1091人,大部分是街头抢劫案件,被判处  相似文献   

12.
王瑞山 《犯罪研究》2012,(2):12-23,30
杀伤人命、取人钱财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犯罪,中国传统社会法律规范中称之为“贼”、“盗”。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盗”、“贼”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历代统治者均将其作为社会治安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立警为公,肯打硬拼献青春;执法为民,无私奉献铸忠诚。”山西省原平市公安局巡警大队自2008年4月成立伊始,便把“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作为自身工作的宗旨,努力发挥社会治安“前沿哨”和打击街头犯罪“排头兵”的作用,为维护原平社会生活秩序稳定,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特别是从2008年7月23日,在原平市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原平市公安局启动了“原平市城区治安秩序整治暨巡警24小时巡逻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一总目标,向当地黑恶势力、“两抢一盗”和“黄、赌、毒”等犯罪展开凌厉而强大的攻势,圆满完成了各项安全保卫任务,确保了原平的一方平安。  相似文献   

14.
全国公安机关2005年5月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以来,山东省公安机关以严厉打击街头"两抢"、入室盗窃和盗抢机动车犯罪活动为重点,以集中解决、重点整治本地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为突破口,以遏制"两抢一盗"犯罪大幅上升的势头为总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多警种密切配合,打防管控多措并举,向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展开凌厉攻势。2005年,全省共立"两抢一盗"案件19.6万余起,同比下降3.68%,破获"两抢一盗"案件10.1万余起,其中盗抢汽车案件5000余起,追缴被盗抢汽车  相似文献   

15.
《广东法学》2007,(2):35-40
近年来广州市“两抢”犯罪频发,并呈现出共同犯罪情况突出、犯罪手段多样化,恶性案件增多、外来流动人口作案率高、“两抢”犯罪低龄化,青少年犯罪增多等特点,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目前在打击“两抢”犯罪中存在公、检、法之间对打击“两抢”犯罪刑事法律政策把握不一致、有关证据难以把握、在具体法律适用上存在某些分歧,及对未成年人“两抢”犯罪欠缺特殊规制等问题。为了有效打击“两抢”犯罪,公、检、法机关应统一认识,形成打击“两抢”犯罪合力;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坚持预防与打击并举,惩罚与保护并重,实现规制未成年人“两抢”犯罪的措施和结果相和谐;并针对法律适用上存在的分歧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这起案件涉案地域之广、涉案金额之大、团伙成员纠合之复杂,实为阜阳市近年来所罕见,并惊动公安部,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挂牌督办案件。  相似文献   

17.
徐艳华 《法制与社会》2011,(25):105+121-105,12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趋势越来越激烈,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加之其他方面的因素,经济型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其中"两抢一盗"具有世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阐述了检察机关受理抢劫、抢夺、盗窃(以下简称为"两抢一盗")的案件的特点、犯罪成因及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刑事政策的核心是防止犯罪,终极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刑事政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刑事立法、司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方面因适应新情况所进行的调整,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抢劫、抢夺、盗窃(简称"两抢一盗")犯罪案件因其常发性和对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的破坏,一直被作为我国立法和司法打击的重点,但近年来"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发案率及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深入思考"两抢一盗"犯罪的应对措施,完善相应的刑事立法、司法、执行和社会政策,从而提高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治安保障。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安徽省公安机关积极克服警力少、保障弱、任务重等困难,加强领导,紧扣重点,狠抓落实,稳步推进,连续两年跻身全国专项行动先进单位行列。  相似文献   

20.
“严打”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方针,考察“严打”决策的背景会发现,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否危害社会秩序稳定,是否影响社会治安形势,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大小是决定“严打”是否进行的重要因素。“严打”阶段性斗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严重危害社会犯罪的消亡,因图财、涉财引发的“双抢一盗”、诈骗等犯罪屡禁不绝,杀人、爆炸等恶性犯罪也时有发生,团伙犯罪、青少年犯罪仍呈高发态势,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因此,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严打”作为打击犯罪、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将长期存在,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本文就如何建立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经常性工作机制的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