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或攻坚时期后,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出纯粹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等,这意味着承载"改革顶层设计"的领域必须具有综合性并成为各领域改革的"交集"。在财政社会学看来,财政权是一国政府最为重要的权力,因为无论是传统国家还是现代国家,其治理结构与模式都以特定的财政收支方式为基础。进一步说,财政制度安排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前途和命运。税收型财政制度、市场经济和现代国家治理是"三位一体"的,因此,中国改革应以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作为改革顶层设计的具体指向,并将提升现代国家能力作为改革顶层设计的着眼点,将税收型财政制度作为改革顶层设计的主要任务。考虑到税收型财政制度悖论,应以财政共和主义为基础进行财政宪法和货币宪法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现行《抗旱条例》存在欠缺,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相关理念及政策措施为指引,于《抗旱条例》中吸收"利益导向理念"与"风险管理理念",为防旱抗旱管理体制与国家旱情监测系统的完善提供具体路径,并补充防旱抗旱财政预算保障制度、特殊地区防旱抗旱援助制度及水权(利益)协调与补偿制度等规范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做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决定,根本目的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一制度与经济法理论中政府应作为市场失灵时"看得见的手"具有内在一致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与经济法权力干预的耦合,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完善,而且更能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为我国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而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财政是国家研究中的一个要素.不过,中国对国家财政的研究一直被经济学家(主要是财政学家)所垄断,而经济学家一般倾向于将财政预算过程看成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而不是一个政治过程,忽视了财政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政治因素.实际上,"财政是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尽管只有两字之差,却反映了我国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的资源配置理论,体现了资源配置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并结合我国实践分析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当理解为市场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同时要接受政府必要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五项制度改革"是成都立足实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对财政收支结构、分配模式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加快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步伐;国资国企经营评价制度改革,构建重视可持续投资收益的国有资本经营评价体系,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基础环境;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打造有弹性韧性的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实施土地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提升成都土地资源管控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搭建以多元主体公共对话、协商和协作为核心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提供精细化的政策支持与公共服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引领力的高质量企业"雁阵"梯队。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专家普遍认为,《决定》提出把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推广到国内市场,平等适用于国有和非国有、内资与外资企业,表明中国以开放促改革、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勇气和决心。这不仅是市场准入方式的改革,更是政府管理经济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渐进式市场化变革中,地方政府是创建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坚力量,其职能定位是影响政府经济行为和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央政府完全决定税率和税基;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仅是改革实践的执行者、改革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单位,没有形成独立的税权收益主体地位.本文从体制改革与"分权化"政府间税权制度改革的逻辑出发,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税权关系瓶颈以及地方政府在资本市场上的相机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执行力弱,其重要原因是部门权力过大而责任缺位、执行主体缺失财政绩效观念、未建立财政绩效问责制、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公开性不高、财政绩效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要从限制部门权力、财政分配权力适当下放、树立财政绩效观念、推动财政预算科学化、强化财政绩效问责制等措施来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从而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切实提高我国政府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执行力弱,其重要原因是部门权力过大而责任缺位、执行主体缺失财政绩效观念、未建立财政绩效问责制、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公开性不高、财政绩效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要从限制部门权力、财政分配权力适当下放、树立财政绩效观念、推动财政预算科学化、强化财政绩效问责制等措施来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从而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切实提高我国政府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中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在《资本论》中得到了最为深刻的揭示。它不仅蕴含着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深刻的内在逻辑,而且对市场配置资源理论作了经典性科学构建。价格、供求、竞争三大规律的作用构成了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运行机制,按比例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又形成了对市场均衡配置资源的客观强制。就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机制而言,其优长的呈现有赖于一系列必备条件的形成,而其弊端的抑制则需要"国家的干涉"和政府作用的发挥。人们已经且将进一步看到,《资本论》的巨大理论魅力和社会意义,正在新时代的崭新层面上愈益鲜明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现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现代国家治理需要建立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基础之上。无论是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还是中国自身的历史探索均表明,"政府+市场+社会"构成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政府也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以努力构建和营造适应市场需求的社会秩序。国家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关系,良性合作亦是可欲可求的。因而,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之间,还要寻找社会的支持。构建以"政府+市场+社会"为基础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动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法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是指以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现存制度的替代过程.市场的不完全性和报酬的收益递增决定了不同的制度变迁路径.激进改革方式意味着短期内以市场交易完全替代政府交易,无视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内在规律,注定要带来由市场失败导致的高昂的交易成本.渐进改革方式要求政府在进行市场化进程中,保持一定的国家控制,并逐渐放宽市场机制的调节范围,具有震荡小、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里,发生在体制边缘部门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边缘力量的推动下,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完善的,改革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改革从边缘部门转移到中心部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德国新历史学派是19世纪最主要的经济思想之一,其主要观点在抨击自由经济主义的同时,也为德意志帝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理论基础。而当今德国的医疗保障实践则是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混合型"医疗保障模式,这充分综合了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势。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德国实践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医疗改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我国医改必须重新对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改革中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边界,建立国家主导、市场参与的"混合型"医疗保障模式,市场化或者国家统管的医疗改革方案都是违背理论规律和历史实践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方财政赤字的视角,研究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的内在作用逻辑,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地方财政赤字激励了地方政府在利益觉醒后利用预算制度缺口,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进而驱动地方政府实施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来实现财政增收的政策目标。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财政分权、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驱动作用。土地财政的治理从深化分税制改革、改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变革土地财政形成机制、完善行政绩效考核体制、加强预算监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法国政府在整体治理的大背景下,进行了地方财政制度改革。通过开源节流、强化对地方公共开支的控制,动态评估地方直接税(主要是地产税)的税基、使之更为客观真实反映土地价值,完整补偿取消职业税的代价、保障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一致,限制在同一税基之上的税收重叠、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法国地方财政制度改革从较为微观的地方税制调整入手,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保障推动地方财政自治,同时进行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政府职能等综合配套改革。对法国地方财政制度改革的得失进行检讨和总结,对于完善我国地方财政制度,推进地方财政自主法制保障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多次的改革与发展,2015年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的是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双轨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颁布,开始全面实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即机关事业单位以企业单位养老保险为标准进行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又一个重大成果。本文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背景、可行性必要性及存在障碍出发,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政策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并对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个关键阶段,政府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处于变动状态,市场经济某些领域极易出现"规范真空",即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控制不了的领域。"规范真空"领域亟需第三只"看不见的手"——非正式制度来规范。非正式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的保证,在新时期应加大力度给予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财政宪法的条款主要包括"财政基本国策条款"、"国家财政权力条款"与"纳税人基本权利条款"等三个方面。依据这些条款,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在财政预算、审计监督、税收立法等领域行使职权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难发现:自1982年宪法制定以来,"财政基本国策条款"实施状况良好,"国家财政权力条款"实施状况逐步改善,但是"纳税人基本权利条款"的实施状况还需要通过完善宪法监督机制与税务复议机制、税务诉讼机制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