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端 《传承》2015,(1):86-87
社会转型带来利益格局变化,加剧了社会冲突。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社会冲突的内容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随时可能引发网络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自身特性、社会群体参与度的提高、一些政府部门网络舆情管理缺位等都是社会冲突诱发网络危机的主要原因。研究社会冲突与网络危机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年政治参与的历史由来已久,其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大。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在国内的迅速普及,给青年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简便、快捷的途径,从而开始形成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这种与传统政治参与模式有较大差别的、全新的政治民主参与形式。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突出的平等性和开放性、较强的主动性和较强的务实性并开始向理性参政过渡等特点,但是也存在政治冷漠性、缺乏适度的自律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以及还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化和极端性等问题。为此,从青年自身和社会两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引导青年正确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喻包庆 《理论月刊》2012,(8):112-118
从应然的层面看,构建政治合法性是维系政治系统稳定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然层面,当代中国面临诸多政治合法性危机,如政府认同危机、执政党认同危机及理想信念危机等,这些危机会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明显的社会冲突。解决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维度加大建设力度,以构建起政治合法性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关于当前中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现象,从三个方面概括,具体表现为九大特征。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本身看,他们多与冲突事件本身无关,多属于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较少的弱势群体,而且他们或多或少具有了“类意识”;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性质上看,它首先是一种利益冲突,其次表现为官民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且具有利益集团冲突的性质: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发展态势上看,它具有损害政府合法性基础的趋势,具有“升级换代”为“直接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且呈现出泛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价值冲突之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焕汉 《求索》2010,(9):55-57
社会转型是一种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整体变迁的社会质变,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的现代化过程。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但这种变迁将带来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期间,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体利益的碰撞和社会价值冲突。我国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对立,它要求社会体制、人们的行为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实现的宽度和广度将促成社会价值冲突的生成。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冲突可归结为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冲突和相同主体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冲突两大类,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都应该予以化解或纠正。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冲突及其表现,构建了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冲突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社会行动本质上源于现实文化语境中的社会冲突。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和中国关系本位文化导致了不同的网络政治行动逻辑。因此,转型社会时期的中国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在从线上向线下转化方面受传统文化背景的限制,其一是中国人社会行为中"私"的核心特质导致线上的政治参与活动虽有较大的舆论冲击力,但在线下的组织发展方面却因为社会信任危机而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其二是网络对中国社会文化中原本就有的脸面分离现象具有进一步的分化作用,因而无法对社会民主政治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突发事件构成要素、特征和类型的舆情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舆情理论的认识角度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新角度。舆情作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在本质上始终贯穿了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不断变动的相互利益关系,是一种以民众和国家管理者之间对立与依存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态度。从舆情的视角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导火索、利益问题、聚众行为、与公共秩序和安全发生矛盾或冲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如果能够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利益纷争与冲突,化解利益纠纷,制定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就有利于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反之,若国内民族冲突频发,就会阻碍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破坏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文章从民族利益纠纷、民族政治冲突、民族文化冲突以及其它民族社会矛盾等方面对民族冲突与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的互动关系等相关因素进行深刻的、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深化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一轮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更加多元化,企业将面临新的利益关系冲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一、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点分析1.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弱化。从表面上看,虽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是控制和消解政治冲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时下,我国政治文化呈现出传统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三驾并驱的态势,特点是:政治认知的主导性与杂糅性、博弈性与互动性并存;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的总体协调与局部不协调、总体均衡与局部不均衡并存。为此,从政治冲突治理的视角看,政治文化的创新性建设和转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政治立场,"革命观念"到"执政观念";政治思路,"国家观念"到"社会观念";政治观念,"人民观念"到"公民观念";政治意识,"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政治评价,"非理性"到"理性"。  相似文献   

11.
黄毅峰 《桂海论丛》2009,25(6):14-16
冲突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冲突与合作是政治生活的常态。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社会完全没有冲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定是在冲突中寻求和谐与秩序,实现从冲突到秩序转化的社会。而实现冲突的制度化调控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谢海军 《前沿》2011,(7):29-33
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里,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衡量政治客体执政能力和绩效的根本符号,还是民众从物质利益矛盾走向现实政治冲突行为的连接链条。当代中国社会民众产生的政治认同路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即不同民众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起点、路径并不相同。当代中国民众不同政治认同困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三个路径。同时,不同路径产生的政治认同困境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成为不同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共同冲突源,政治认同困境正在由政治心理层面向潜在的政治冲突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杭州事件”的组织性分析,认为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出现一些新的趋向。如网民通过网络政治参与的目标更加理性,凸显爱国热情;组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场景;政治参与的区域特色增强,形成一些特定的参与群体等。组织化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与“快闪”行动有类似之处,都隐藏着较大的法律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基于网络监测的社会预警机制,在保护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政治参与行为的合法化和理性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由于环境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缺位、公民环境权益救济渠道不畅等引发的环境冲突和纠纷事件激增。从本质来看,这些事件大部分都是官民之间的社会政治冲突行为,同时,相比于其他社会冲突事件,环境类社会政治冲突存在数量多、规模大、声势强、成员复杂、目的多层,政府控制能力弱、妥协快等特点。究其行动逻辑,可以从生存伦理、相对剥削感、自力救济、从众心理,这个四个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5.
韩国总统弹劾案生动地体现了宪法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宪法虽然以规范政治主体行为为首要任务,但从实践中考察,宪法产生于政治冲突,并且在政治冲突中得到检验、发展和完善。宪法确立的民主宪政体制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前提,社会成员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法治观念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的核心,而全体社会成员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则是政治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无政府主义是一种以网络空间为基础生成、发展和传播的社会思潮,它抵制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和治理,并日益向现实政治领域渗透。网络无政府主义由全球化浪潮推动,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虏获信众,其表现形式包括黑客、快闪族、网络暴民以及无政府主义运动的网络化组织等。从发生学视角来看,互联网技术结构的非中心性,传统无政府主义的当代复归,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激进驱动,网络政治的迅猛发展,以及草根阶层社会心理中反抗情绪的爆发,都促成了网络无政府主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目的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是为适应网络环境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从实践的角度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合目的性。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环境、本质以及人的因素等方面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合目的性、外在的合目的性、主观的合目的性、客观的合目的性和根本的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参与社会、表达自我、实现社会价值的难得平台,作为当今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种表现,网络政治参与不仅给大众,特别是给在传统社会很难有话语权的青年提供了一个与权威对话,并进而影响社会的大舞台,而且也对社会管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如何认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怎样应对这暴风雨般的青年面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的群体表达?本刊组织的这几篇关于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文章,以科学严谨的社会调查和细致认真的网络观测为基础,更加真实、深入地揭示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表现、特征和动机,并从相关理论视角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视野下的青年与社会的共赢。作为一种实证性研究,期望能倡导一种更为科学的认识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这在青年问题研究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协调与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网络时代,随着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便快捷,网络信息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更加突出。平衡与协调二者冲突应遵循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平衡利益、宽容协调原则、保密义务的原则和维护人格尊严原则。并加强完善有关方面的立法,同时做到业界自律、个人自我保护与技术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抗争性政治的学术专著。作者从社会冲突的基本理论出发,全面地分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的基本类型,特别是重点研究了雏权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的基本特征及社会风险,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化解社会冲突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