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古代妇女的离婚、再嫁是不自由的,重视和强调贞节。但在唐代,离婚极为常见,再嫁不以为非,贞节观念的淡薄在整个封建社会都为罕见。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与当时"开放型"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源于《唐律》反传统、崇尚自由的婚姻制度。本文从《唐律》入手、对唐代婚姻制度的形成背景、婚姻制度的开放性和利弊展开分析,揭示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清代再婚妇女的婚姻自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特殊的妇女群体,清代寡居妇女在再婚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主要是指妇女的不嫁权与请求再嫁权。不嫁权的存在得力于理学贞节观念的影响,而请求再嫁权则更多源于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星晨  刘瀚伦 《前沿》2012,(17):194-196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元统治者在政权建立与巩固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原地区的思想观念与制度措施,汉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蒙古民族的许多风俗习惯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汉地,在妇女贞节观念方面就有重要体现.本文拟从理学的传播、旌表制度的推行、元律婚姻的规定和蒙元婚俗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元代妇女贞节观念相对淡薄的原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由公民或集体组织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滩涂等依据合同的规定而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我国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不足、传统社会观念影响、不良村规民约制约、法律不完善等。保护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须采取有效对策:在立法上完善法律保护体系建设;在执法上增强力度,严厉查处侵害妇女权益案件。  相似文献   

5.
在唐代,受"以礼入法"的礼教与法律束缚和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习俗的共同影响,唐代家庭中的妻既"与夫同体",又被视为卑幼;既享有离婚改嫁权、财产权、家政权等权利,同时又须履行主中馈、承血脉、参与祭祀等义务;在复杂的宗法家庭由卑而尊的身份演变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上,国家则通过制度层面对家庭尊卑秩序进行调整,维护统治秩序,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的法典中,有许多关于女性犯罪的法律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法律的性别观念以及女性的法律地位。本文主要就《唐律疏议》中涉及女性犯罪的罪名、刑罚及优恤的制度作了梳理与介绍,以从制度角度了解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红楼梦》中袭人的评价,历来存在不同意见。封建时代的文人站在封建道德的立场上,或对她忠于宝玉大加称赞,或对她改嫁大加斥责。从前者出发,“脂砚斋”称赞她是“孝女”、“义女”;从后者出发,高鹗斥责道:“虽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忠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诿得的。”“五四”以后,出现过为袭人的改嫁辨护的观点。佩之撰文指出:‘再嫁是她的罪名么?依旧道德说,她只是一个丫头,又没有堂皇正大地许给宝玉做妾,便是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守节的理由。从新道德一方面说,这是不成问题的。嫁人  相似文献   

8.
孀妇改嫁为传统社会的惯常现象。民国以后,此“旧现象”与“新潮流”难免造成法律冲突。在西风东渐的年代,对于孀妇改嫁的处理,大理院总体上倾向于传统的自愿立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法的影响,给予妇女更多的权利、自由和财产。  相似文献   

9.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妇女在法律上拥有与男子平等的离婚权利,但是,从原因来看,妇女提出离婚诉求主要是因为男方的虐待、遗弃以及疾病,并且,在通奸问题上,男方与女方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妇女的离婚不仅受到了法律上证据问题的困扰,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在离婚后的妆奁与抚养费用上,妇女的合法权益一般得到了法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看法不同的是,重建历史演进脉络之后的研究发现,汉至唐的千年时间内,贞节观念呈现出渐次加强的趋势。社会精英分子越来越强调作为妇德之一的贞节,政府不断加大对贞妇的褒奖力度,民众对贞妇的崇敬与日俱增,贞妇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妇女守节的自律性日益增强。汉唐间贞节观念发展的过程就是作为人伦秩序的夫妇关系被融入帝国统治秩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贞节逐步获得了与孝、忠同等的地位,并与之共同构成维护帝国统治的三根支柱。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而对于出嫁,离婚.改嫁等特殊群体妇女而言或许意义更为重大。事实上,这一群体的不少农村妇女在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上着实面临着尴尬——  相似文献   

12.
离婚妇女贫困化的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离婚率的提高,离婚女性人群也逐步扩大。许多妇女离婚后生活陷入困境,使离婚女性贫困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虽然造成离婚妇女贫困化的原因是多元的,但现行《婚姻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在保护女性权益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着诸多不足,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远未完善,这些都加剧了离婚妇女的贫困状况。只有修正现行法律保护离婚女性权益上的制度缺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缓和消除离婚女性的贫困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第四十八条规定:“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妇女法》对妇女在农村经济组织中合法权益和在房屋所有权的分割的保障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在审判实…  相似文献   

14.
陈瑜 《妇女研究论丛》2012,(3):66-72,112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译者林纾不但用古文笔法重塑了"茶花女"的忠贞形象,更对妇女忠贞评判标准做了巧妙的演绎,使"贞节"评判的重心不在"性贞",而是转移到"情贞"上,肯定以"真挚之爱"为核心的两性道德,拉开了五四前后贞节观念辩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协议离婚在实质与形式要件的法律规定及效力认定方面存在缺陷。完善协议离婚的实质要件:一是增加“真实”二字,即“当事人真实自愿离婚的,给予离婚。”二是须以别居1年为协议离婚的限制性条件。完善协议离婚的形式要件,须建立登记离婚公告制;增设协议离婚无效与可撤销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问: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中止妊娠的特定时间内,享有哪些特殊权利?为什么?答:《婚姻法》第34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法律作出“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怀孕、分娩和中止妊娠妇女的身心健康。因为妇女在怀孕期间,其精神状态、情绪对其自身的健康和胎儿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妇女分娩后一年内,哺育婴儿的任务十分繁重,其精神、…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箱     
离婚时能要求对方补偿吗编辑同志:我1999年同现在的丈夫结婚,由于我们都是再婚,所以我们婚前约定婚后财产收入归各自所有。婚后,他一直在外地经商,据说收入还不错。多年来,我在家一直尽心照顾有病的公婆,并以写作取得微薄收入。现在他让我搬出去,并要和我离婚。可是我没有地方可去,我父母去世已经多年了,而且这几年我的收入也不是很多。请问,我能要求法院分割他的财产吗?王春华王春华读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妇女对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旧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成为合法权益易受侵害但无能力保护自己的特殊弱者群体。法律援助如何更好地关注妇女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妇联权益部负责人。该部负责人说,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当妇女人身受到侵害时,更需要法律的保护和援助。她介绍了这样几个案例。周女士今年40岁,是武汉某股份制企业资料管理员。1995年11月与该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到该企业工作,1999年9月21日任该企业工会委员,2001年6月1日又续签劳动合同到2002年5月31日止,月  相似文献   

19.
焦杰 《人民论坛》2020,(5):142-144
唐代婚姻相对包容开放,妇女在择偶和离婚问题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很多家庭中,她们的意愿会得到重视。唐代人的婚姻相对包容开放是历史和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与针对妇女的单方面贞操观淡漠有关,也与唐代妇女地位提高有关,更与唐代礼和法在婚姻问题上的疏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夏吟兰 《中国妇运》2004,(11):33-39
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规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的解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2年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新的里程碑,妇女的各项基本权利在妇女法中均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其权益依法得到保护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法律规定的一些内容过于抽象原则,保障措施仍不到位等原因,妇女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不容忽视。其中,离婚妇女作为妇女中的特殊群体,其法定权利得不到充分实现,生活相对贫困化的问题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