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任立湘 《奋斗》2001,(3):52-52
转移性支付,又称转移支出,英文表示用Transfer,原意为“转移”、“转账”后被应用于经济理论而成为西方财政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转移支付”若不加任何限制词,它是指货币收入主体之间非交易性的货币变换关系。在“转移支付”中,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所谓财政转移支付可以译为财政转移支出,原意是财政资金的转移,是广义转移支付中的政府转移支出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克服和缩小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确保义务教育在国家层面得以公平实现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为此,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政治系统论视野下的农村公共服务: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财税角度来看,村庄村提留“自给自足”的投入模式被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所取代.国家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模式有:项目制、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性转移支付.文章用政治系统论梳理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改革路径.我们把乡村社会力量的整合视作政治输入,纳入到政治系统论分析框架中.项目制、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转移支付等等为政治输出模式.项目制实践目标的偏移实际上是政治输出的“脱靶”,定向性转移支付就是整合社会力量的政治输入、政府信息处理和政治的“瞄准”式输出.我们认为,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方向在于如何在项目制和定向性转移支付的投入模式上,通过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政府对村庄的定向投入和村庄内部社会力量的自我组织,来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和高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一种解决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重要财政制度,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区域间财政能力或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平衡机制,转移支付制度对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领导参阅     
阳光政策是“跑部进钱”的克星□余丰慧“跑部进钱”问题谈论已久,而其根源在哪里,人们莫衷一是。笔者同意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教授的观点,也正是由于转移支付的审批过程透明度低、公开性不够,“跑部进钱”之风愈演愈烈。几年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成了地方政府“跑部进钱”的重点目标。从一些上级部门来说,自己拥有财政转移项目资金的分配权,个别部门把其作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资本,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存在问题不少。从一些地方政府看,为了能够得到资金,不惜一切代价“跑部”,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跑部进钱”作为年度引进…  相似文献   

6.
我们平常所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指的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统一规定划分收支后,通常会产生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可以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但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讨论国家审计署近两年来的审计报告时,暴露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问题丛生,表现出的特点就是明显的不确定性和缺乏科学性,资金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几千亿元的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和规范,不能不让人为之吃惊。可以这么说,转移支付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那么如何规范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呢?本刊邀请到安徽、湖北、河南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改革对中央与地方间财权与事权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但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较为滞后,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尚弱,分税制的位移效应导致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愈来愈依靠土地财政,借助扩张性或违法性土地征收方式,以解决其财政资金不足问题。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越位与缺位现象,"低进高出"的炒作土地方式是地方政府权力寻租产生的温床。通过土地批租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发展房地产增加税收、通过土地抵押获取融资债务,是土地财政的三大主要途径。土地财政造成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及不可持续,易造成投资与消费失调,加大政府融资风险,侵蚀农民权益,危及社会稳定。缓解土地财政之弊端,需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分税制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分配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者身份,合理矫正地方政府短期土地出让行为。  相似文献   

8.
财政重整是各国政府债务风险应急管理的主要措施,在债务风险超标或出现债务违约事件的情况下启动。2016年我国对地方政府推出了财政重整政策。本文基于“控制权”模型提出了四种类型的治理结构,考察了在不同的治理结构下,我国基层政府的财政重整行为及其差异。应用DSO范式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四个债务风险超标县(区)的研究发现,当债务风险指标超标而需要降低时,处于高度关联型和激励关联型治理结构下的县级政府会采用政策规定的举措进行财政重整,属于“程式性应对”。处于行政发包制和松散关联型治理结构下的县级政府,则会进行“变通性应对”。此外,在财政重整终止后,部分县(区)的债务负担率、土地出让金和从市级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规模不降反增,说明财政重整并未能有效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和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本文丰富了组织学视角下的地方财政管理研究,也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民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稳定器。它的稳定器作用,主要通过几条路径产生效果——地方财富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间的分配;社会保障支出和遗产税等手段进行再分配;慈善和转移支付、财政公共基金支出等再分配;国企利润分配,困难人群通胀补贴。要实现“共富”,就必须在这几条路径上走出新路,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亮 《探索》2003,(6):60-64
本文主要通过对1994年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绩效的实证分析,探讨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各地区之间财力横向均衡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 ,中央对省、省对下都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 ,其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规范财政补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 ,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贫困转移”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农村流向城市为特征的劳动力流动规模和范围都空前扩大了,在各种制度和非制度因素的制约下,流动人口在城市被边缘化,其过着与在农村一样贫困甚至更加贫困的生活,其流动仅仅是将农村的贫困转移到了城市。这样,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贫困转移”也随即产生并开始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本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理论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贫困转移”这一现象的分析,找到导致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其中政府在资金转移、财税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将对西部大开发起十分重要的基础和引导作用。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分析运用财政手段,促进西部大开发,应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慎重选择财政支持着力点,并建议在中央的直接监管下,允许西部地方政府适当发行西部开发长期债券。  相似文献   

14.
浙江社会发展区域差距与协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浙江省在实现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调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构建区域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机制,是"十一五"规划时期重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已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虽已产生了一定的效应,但仍然不明显,转移支付没有起到明显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作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政策效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和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中央政府应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  相似文献   

16.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力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永臻 《求实》2006,(11):82-84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报载,沙漠某地有一种“怪雨”:尽管天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可就是没有一滴雨掉下来.原来,这是没等雨接近地面,雨水早就被地面强大的热气给蒸发了.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现实社会生活中一种十分类似的现象——政策“断流”.所谓政策“断流”,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之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开始中断,最终导致政策无法落到实处.比如中央明确要求不折不扣地坚持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可到头来一些地方农民的负担倒反而加重了;比如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启动了住房贷款这一政策,着实让许多无房户欣喜了一阵,但马上又凉了半  相似文献   

18.
中央政府为保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对落后地区的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都有优惠政策。转移支付能够较好地平衡地区间的财力差距,但是返还性收入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地区间财力差距。同时,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差异,导致各地财政支出的效率差异较大。转移支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只在总量上体现了,并没有实现质的转变。平衡地区间返还性收入、规范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完善事权和财权划分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激励效应是完善转移支付提高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财政悬崖”“财政悬崖”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早提出的,具体指到2012年底、2013年初,布什政府减税政策到期、自动削减开支政策启动,美国将面临巨大的财政缺口。届时,税收明显增加,政府开支减少,这一增一减会迫使美国政府财政支出突然减少,支出曲线呈现出类似悬崖的形态,故得名“财政悬崖”。“财政悬崖”主要牵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