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治理是近几年来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治理模式,其目的旨在解决跨领域跨部门的公共治理问题、合作治理具有决策过程的平等性、决策方法的协商性、决策结果的共识性等特性,对完善当前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党协商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坚持好、发展好、运用好政党协商这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重要形式,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肩负的政治责任。地方政党协商是政党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地方党政领导人和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负责人,当以初心为灵魂、传统为根本、修养为基础、制度为保障,共同努力搞好地方政党协商。  相似文献   

3.
政党协商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比较成熟的重要协商渠道,在我国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立足政党协商的性质定位和功能优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政党协商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政党协商的代表性、开放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关系,要加强完善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领导,要加强协商主体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作用,要培育全体公民的民主协商意识,建立协作型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中,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是比较容易被混淆的两种方式。本文通过对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的分析,从概念、内容、目的、原则等方面对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阐释,并提出应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中健全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使决策更具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其中政党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核心构成,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协同推进,具有辐射性的率先垂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政党协商发展,进一步增强其实效,有赖于政党协商主体——执政党和参政党双方的协商意识、协商能力的提升,以及二者的协调配合、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主体,如何在中共领导的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正确认识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关系中的地位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政治前提;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发挥界别优势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基本特点;推动制度的完善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9.
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在政党协商中,民主党派是重要的主体,搞好政党协商,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本文对政党协商的形成与多重属性,民主党如何搞好政党协商、提升自身能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政党协商是我国重要的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推进地方政党协商是对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民主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地方治理现代化。我国地方政党协商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效,但仍存在协商意识需进一步提升,协商制度需进一步健全,协商过程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民主党派协商能力不强、建言质量不高等问题。推进地方政党协商,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在协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健全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机制,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立足本党派自身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党协商作为政党协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它的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原则为支撑。推进地方政党协商的科学发展,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协商、公开协商,也要坚持求同存异、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注重突出地方政党协商的实效。与此同时,要着重区分和把握每个原则在地方政党协商运行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特殊作用,统一融合运用,共同推动地方政党协商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内容,二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了实现两种协商形式的衔接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制度优势,需要不断创新,完善组织平台、人才共享、程序保障和协商能力建设等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政党协商是一个特定的政治概念,是社会主义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政党协商理论有着自身严谨的逻辑前提和内容要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党协商的逻辑前提,民主党派以参政党角色参加政党协商,协商的内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事务。新形势下,要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优化政党协商制度,提升政党协商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化成为政党协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法治化内含着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三重要义。政党协商法治化既体现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也体现协商民主自身特性,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民主党派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依法协商与平等协商相统一、坚持制度设计与制度效能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实体性法律法规,增强制度刚性,规范程序设计,完善保障机制是推进政党协商法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政党协商的制度基础和前提必然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则是政党协商拓展发展的新制度平台。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协同创新、互动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政党协商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完善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提法不同、概念不同,但都协调统一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之中,统一于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之中。立法协商的探索,正好成为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联系互动的契合点。赋予了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中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路径:通过界别协商和党际协商的延伸、推进和互动,从而充分发挥政协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进行参政议政的组织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党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性决定了政党协商同样会兼具多重属性,具体体现为大众民主属性和精英民主属性。而政党协商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党协商在制度设计与实践运行中存在内在张力:制度设计与实际功能之间的矛盾、党委期待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之间的矛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意愿与党委现实态度之间的矛盾。在开展政党协商时,要合理调适政党协商的双重属性,确保二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坚持政党协商的大众民主属性,扩大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度;发挥政党协商的精英民主属性,提升民主党派的参与实效;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差别化的政党协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基本形式有着各自较为鲜明的特色,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协商的主体不同、协商的路径不同、协商的时间不同、协商的具体形式不同。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不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是多形式的,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特别是群体性劳动争议数案件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劳动争议存在着个别协商被摒弃、集体协商流于形式、群体性劳动争议协商缺失等问题。其形成原因,一是协商制度法律地位不足,二是工会组织职能错位。今后应遵循公平、简便、快速和稳定的原则,努力对劳动争议协商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政党制度是地方制度的灵魂。地方制度的有效运作取决于政党的政治参与。在各国宪法中 ,政党和地方都是作为宪法主体而呈现出来的 ,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意志特征。因此 ,协调好政党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