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相似文献   

3.
秦慧杰 《奋斗》2011,(9):13-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乔启国 《理论学刊》2005,1(1):42-4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 ,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什么“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 ,长期执政会给党的建设带来哪些新的考验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考验和挑战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这是继续在中国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长期执政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考验、新课题第一 ,党越是长期执政 ,产生脱离群众倾向的危险性越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础 ,能否始终保持党同…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8,(11):27-2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加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一系列的著作、讲话中详细地阐述了新中国的执政构想,涉及到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执政的政治构架、执政的经济谋略、执政的外交政策和执政党建设方略。正是有了毛泽东未雨绸缪的执政构想,中国共产党才经受住了建国初期的执政考验,巩固了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16):46-46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严峻考验和现实危险。“四个考验”既是对执政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执政党作风的考验;既是对整个党的考验,也是对每一级党组织、每一个党员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①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整个世界的运作模式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转变的同时,对执政党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就要正确认识新形势新环境对我们的挑战,面对社会信息化浪潮和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就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这也是网络时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在这些考验中,执政考验直接关系着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和执政地位,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历了90年风风雨雨考验的伟大的党,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今天,依然面临着种种考验,主要包括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个考验带来四个绕不开:长期执政会不会使党变质的问题绕不开,市场经济会不会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绕不开,改革开放会不会使党丧失先进性的问题绕不开,外部环境会不会使党迷失方向的问题绕不开。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同时要不断有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4,(34):56-56
答: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当前,我们党所处的执政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传媒具有传递及制造政治信息、引导政治行为与政治参与、推动舆论监督与政治民主等政治功能,对党的执政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政治传媒化的发展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环境、对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造成新考验、对党的执政方式创新提出新要求.为了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必须发挥传媒在维护执政安全中的积极功能,努力构建科学的传媒体制和政治传播机制,进一步提高党的传媒素养、传媒运用能力及创新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5.
跨入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考验,而最严峻的是党面临的长期执政带来的挑战和考验。面向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强化执政的意识,更要清醒、冷静地看到来自国际和国内、自然和社会、主观和客观、经济和政治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和考验,强化执政的风险意识。第一,必须清醒认识党的执政地位的历史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过好权力关。我们党在80年历史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阶段,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地位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邓小平提出制度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员、干部要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得起权力的考验、利益的考验等一系列党的建设新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在我们党面临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建设主线、党的建设重点、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等方面做了精心部署,并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深刻把握。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根本要求,是党治国理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务实转变,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执政责任的态度、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党务必增强危险意识和考验意识,学会在危险和考验中执政。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执政考验是重大而长期的,怎样才能经受住考验是丞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为只有经受住考验的党,才能成为长期执政的党。本文着重探讨了执政考验的深刻蕴含,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执政的关联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风险的办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20.
曾宪刚 《党史文苑》2011,(20):55-5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七一"讲话。他总结党的90年发展历程,对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作了科学概括,并深刻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试、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