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之我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司法实践提出的问题 随着消费信贷在我国社会公众中的发展,涉及分期付款购房或购车等耐用消费品的买卖活动被迅速普及。面对这一新的消费热点,国内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相继开办了相应的分期付款买卖保证保险合同业务。保险公司通过与买卖合同的当事人签订分期付款买卖保证  相似文献   

2.
一、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的性质,中国保监会与最高人民法院有不同的认识。中国保监会认为,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是保险公司为银行提供的消费者的履约保险;最高人民法院(1999)经监字第266号复函则认为,保证保险虽是保险人开办的一个险种,其实质是保险人对债权的一种担保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34条规定:“保证保险合同是为保证合同债务的履行而订立的合同,具有担保合同性质”。  相似文献   

3.
保证是担保的意思,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保证是债的担保的一种合同形式。保证保险在我国保险业中属于一个新的险种。自从保险公司开展这项业务以来,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差,遇到了一系列早年出现在银行业上的信用危机。本文从保证保险的性质出发,对这一新生事物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4.
冯坚 《法治研究》2008,(4):65-68
目前,保证保险纠纷案件数量不断增多。什么是保证保险?保证保险是保证还是保险?实务中债权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性质如何认定?保证保险合同与基础合同的效力关系如何?保证保险是否应与基础交易纠纷合并审理?投保人欺诈涉嫌刑事犯罪的保证保险案例程序上应如何处理?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栾桂玲 《山东审判》2005,21(1):96-100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后,我国各保险公司针对各商业银行开办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相继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成为有效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目前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尚未健全的市场环境下,车贷履约保险的高赔付率、高贷款逾期率、高风险率、低保险金率和低追偿成功率等现状已成为汽车消费贷  相似文献   

6.
林晨 《仲裁与法律》2004,(5):97-106
本案涉及一个法律问题和实务问题。保险公司开办的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从法律关系的性质上界定,应该属于保证关系还是保险关系?笔者试对下列这起追索信用证垫付款纠纷案进行分析,并进而对保险业界提出几点忠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耐用消费品信贷市场的发展,保证保险业务在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保证保险业务在我国开办未久,不仅在保险理论中对之颇多争议,在实践运作中亦引发了大量纠纷,而且司法审判对之处理的原则亦不相同。为了促进对保证保险制度的正确认识,完善司法审判中法律适用,本文从理论分析和现实对策两个角度对保证保险法律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规范我国保证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20日,甲银行与乙保险公司签订了《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作协议》。合同约定,乙保险公司负责向甲银行提供借款人(即投保人)购车资料(包括购车合同、发票、购车完税凭证等)并确保真实;乙保险公司应当对投保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认真审查,并对其借款承担保证保险责任。除协议规定的不可抗力、政策变动、投保人与银行恶意串通等免责范围外,不论何种原因投保人连续三个月未能按照贷款合同约定按期供款,乙保险公司承诺在收到甲银行的书面索赔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确认保险责任并予以赔付。协议签订后,甲银行先后与借款人丙等20人签订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对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未作明确界定。保证保险是一种保险还是一种保证担保的方式,理论界尚有争论。但是中国司法界和保险界对此采取了折衷的态度,认为保证保险是以保险形式出现的保证担保。人民法院在审理借款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应当将借款合同纠纷和保证保险合同纠纷一并审理;在适用法律时首先适用保险法的规定,在保险法没有规定或者适用保险法的规定将违背保证保险合同目的的时候,应当适用担保法的规定。在保证保险期间内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不能免除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近年发生在房屋、汽车销售及信贷领域的商事交易。由于多方面原因,保证保险,尤其是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出现大量纠纷并起诉至法院。本文就法院审理保证保险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展开探讨。概括而言,保证保险纠纷案件的基本事实大致如下:1.销售、信贷关系的债权人(下称债权人)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合作开展保证保险业务;2.当销售、信  相似文献   

11.
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对分期付款消费提供的一种险种,现行法律对其并未有直接的规定,实践中各地法院对其性质认定不一,同时,实践中其与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关系应如何处理,各地法院裁判体现了不同结果,本文就保证保险合同性质以及其与《合作协议》如何适用进行讨论,期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涉及的法律关系十分复杂,同时还涉及千差万别的合同订立与履行的事实情况,但相关的法律规定却因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起步较晚而不够健全。无论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保证保险的性质、保证保险与保证的关系以及操作层面等诸多问题都存在重大争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理论上和实务上都对保证保险莫衷一是、分歧颇多的情况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95条把保证保险纳入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并把其界定为财产保险业务之一。这种做法,无疑给实务出了难题:如何定义  相似文献   

14.
李岚  韩婧如 《法制与社会》2011,(26):277-278
在保证保险实践中,保证保险合同和合作协议在内容上多有交叉和冲突,对于二者的效力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没有统一的看法。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和保证保险合同本源性地位(保证保险合同是银行取得索赔请求权的本源和依据),笔者认为应当优先适用保证保险合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银行提供的按揭贷款业务来购买汽车,但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往往要求消费者将所购车辆作为抵押物或提供保证人,同时还必须向保险公司投保保证保险。然而,由于我国《保险法》及相关的保险法律规范对"保证保险"未作规定,导致实践中产生大量纠纷,而法院在审理时由于没有相应的依据,因此案件的判决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是分析按揭贷款购车履约保证保险中存在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商振涛  刘丽君 《法学杂志》2007,28(5):142-144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保险业推出一种名为"保证保险"的新险种.但各地法院在审理涉及保证保险案件的过程中,由于对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导致运用不同的裁判依据,作出了不同的审判结果.本文对保证保险的定义,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和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的适用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保证保险立法的完善和裁判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汤媛媛 《行政与法》2013,(4):104-108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采用贷款方式进行消费越来越普遍,进而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所产生的法律纠纷也屡见不鲜。本文从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定位入手,结合司法审判实践,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纠纷在适用中的疑难和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存在问题的根源上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当前的司法审判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保汪保险在我国属于一种全新的业务,主要应用于消费贷款业务之中,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由于我国《保险法》、《担保法》对有关保证保险的规定尚不具体,导致实务中对保证保险相关法律认识存在分歧,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开展保证保险业务也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中国512强烈地震,都使住房贷款机构陷入尴尬被动境地。保证保险能够防范次级房贷危机、化解银行贷款风险,避免按揭贷款买受人因意外事故引起的以房抵债、被迫搬迁等风险,增加保险公司业务量。但是,保证保险在实际中却没有推广应用,需要从法律上明确保证保险的性质、统一相关法律规定;改变银行以强势地位强制推行贷款保险、保险公司设计理赔事项及计算保险费用不合理等情形;完善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界定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承保风险的基础上,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