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海军 《求贤》2010,(11):56-56
刚到德国柏林.我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小区租了房子。到德国后第一天,我正在搬行李,在楼梯口遇到一位邻居.他二话不说便帮我提。看他累得满头是汗,我连忙给他倒水,递毛巾。休息聊天时,他的博古通今令我震惊,以为是位学者。  相似文献   

2.
同样一斤米     
有一次,我在街上见到一位走路无规律晃动之人,侧观其面,煞白有汗。问他怎么了,他唇微动。我将我耳送他唇边。听见两字:“我饿!”  相似文献   

3.
吴非 《唯实》2007,(10):94-95
有位同志提起,说有校长在教育局的会议上转述我的一段话。我记起来了,那段话的确是我对一位中年校长讲的。那一年我受委托参加对他的评审,工作结束时,我对该校的党委书记和其他干部说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说:该同志的基本修养是好的,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三五年内,他不会出什么事;三五年后,希望同志们对他严加监督,不要让他犯错误,这是真正的爱护。我离开时,又把这番话当面对这位校长说了一遍,还加了一句:希望永远不要脱离教学一线,要坚持上课。  相似文献   

4.
胡绳同志是我所敬重的一位学术界前辈。他学识广博,著述宏富,为人宽厚,有长者风。他的道德文章均堪为后辈楷模。胡绳同志的著作我过去读过一些,如《辩证法唯物论人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后又蒙他赠送《胡绳文集(1935——1948)》,我也认真拜读了。我深感胡绳同志不仅学问渊博,著作等身,而且关心祖国命运,关心人民疾苦,是一位极富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学者。胡绳同志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而且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政论家、评论家。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写下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评论…  相似文献   

5.
跟几个朋友看电视谈话节目,主角是一位被男友打伤的女孩子。主持人问:“为什么这个男人打你不只一次,你还跟他在一起”“因为我觉得他需要我,没有我,他会死。”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人》2011,(21):38-39
【背景故事】 去年,深圳的阿姐让我回广西开拓家乡的市场,在一个老客户的引荐下,我认识了李兴(化名)。李兴负责公司的业务部,我去他那边了解货源的情况,从楼上下来的时候,我还在和他寒暄,忘了扶住楼梯扶手,那只伤残的左脚没立稳,险些掉下去,李兴眼疾手快把我拽住。  相似文献   

7.
佚名 《廉政瞭望》2010,(4):40-40
谁的场子 我曾经的一位老板非常重视“这是谁的场子”这种小事。当主人的时候,他会想尽办法确定所有的灯光都打在他的身上;但如果是别人的场子,他一定保持非常低调,生怕一不小心,就抢了别人的风采。他在扮演配角时的称职,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陈家鹦 《党史文苑》2010,(12):24-31
20世纪70年代末我才得知,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丁玲共同生活,命运、事业密切相联的陈明先生,竟然是我们赣东北鄱阳县人,而他在我党延安时代就是一位出色的戏剧家。后来,我偶然得知陈老的一位亲戚就在我身边,于是产生了寻机接触他的热望。  相似文献   

9.
我的两位叔叔一位姓谷,一位姓刘。谷叔叔名叫谷枢记,祖籍原察哈尔省尚义县。1941年5月8日前,他是一个武装汉奸。8日深夜,他和其把兄弟(日伪军)十余人扛着一挺机关枪、  相似文献   

10.
老悟 《当代工人》2011,(21):5-5
可能,他是来上访讨说法的人中,最难沟通的一位。我跟他的“对话”,是在纸上进行的:他说,我写;他用放大镜看过后再说,我再写。最后,写了满满三页纸。  相似文献   

11.
读了《黄宗汉和他的浮生三梦》,使我感动,催我振奋。黄老的追梦和光彩人生,给我的深刻启示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要学习他老而弥坚、自强不息的精神。黄老在离休前就是一位对革命、对人民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他不求虚名,只做实事,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先进、老模范,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像他这样功成名就的人,离休后理应逸然自得,安享晚年,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懈怠,反而“老而弥坚”,做出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业,他的光彩业绩,有许多不是在离休前做出的,而是在离休后仍自强不息,孜孜追求,进而登上人生高峰的。  相似文献   

12.
人穷志不穷     
邓拓 《党课》2012,(4):64-65
一位青年学生前天来看我,谈起他有一个打算,想把明代黄姬水编的《贫士传》选译成语体文,问我赞成不赞成。我觉得他这个想法很好,当时就表示完全赞成,希望他早日着手选择。  相似文献   

13.
郑渊洁 《求贤》2010,(2):29-29
我的一位小读者长大后在北京开了家餐馆。我有时到他的餐馆坐坐。一次,正逢他检验采购的鲜肉。我就向他请教最好的肉用来做什么菜。他说猪排牛排。我又问他最差的肉用来做什么。他说丸子。  相似文献   

14.
牛撖捺 《共产党人》2005,(23):53-53
我的一位文友给我介绍了一位朋友.一个花儿作家高琨先生。高琨算不上大作家,尤其在民间文化被市场经济暂时抛远的情况下.他几乎淡出了读者的视野。但高琨却是真文人,他在无意间经营着一个文学沙龙,他隔三岔五,炖点羊羔肉,做几道固原家乡风味的小菜,开一瓶烧酒,邀请在银川工作的乡党们小聚。参加沙龙的,有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也有表演艺术家。我有幸参加过一次聚会。高琨们的聚会,有闲聊,  相似文献   

15.
三种马     
一日,偶遇一位驯马人,此人一生以驯马为业。经他训练过的马数不胜数。我与他坐下闲聊。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捐献     
父亲的捐献□任忠山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令人难忘的人和事。我在22年前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父亲,他使我真正认识到“慈父”这两个字的内涵。初秋的一天,我正在急诊室值班,一辆鸣笛的救护车送来一位烧伤的解放军战士。经过检查:他烧伤总面积达78%,三度烧...  相似文献   

17.
尊严有价     
葛红兵 《当代党员》2013,(12):74-74
启功年轻时绘画就已经小有名气,一位亲戚向他索画:“你的画很好,我很欣赏,给我画一张吧。” 但是,同时他又特别叮嘱启功:“你画完之后交给我就行了,千万不要落款。”  相似文献   

18.
韩钟昆 《党史文汇》2011,(10):35-36
2011年5月21日,我深为敬仰的陶鲁笳同志告别人世,结束了他颇有作为的一生。首都及山西熟悉他的同志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多次见过他,也有所交往。我的印象,这是一位颇有战略头脑,能够抓住大事,对山西建设卓有建树的人;是一位气质高雅、有深厚人文素养、能够在思想文化界领航的人。人们直呼他为“鲁笳同志”,这既十分亲切,又有某种敬畏。  相似文献   

19.
一夜的大雨,扫去了盛夏的闷热,使美丽的江城更加山青水秀。 踏着上课的铃声,我来到地处松花江畔的吉林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教学楼门前,一位教师很有礼貌地问我找谁,我说是来采访校长吕荣俊的。他笑了,指着正在门前台阶上弯腰扫水的一位老教师:“你看,那就是我们的吕校长!” 他是吕校长?我将信将疑地上前一问,没错,他就是刚刚被省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吕荣俊。 握着他的手,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意。 奋力改革 开创职教新天地 今年59岁的吕荣俊是吉林市教育系统的老标兵了。当教师时,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当主…  相似文献   

20.
百言堂     
百言堂福肚·公肚·草肚胡忠仁有位农民朋友,曾拍着自己肥大的肚子说:“我这肚子,要是长在干部身上就是福肚,长在我身上就是草肚了。”说完引来一片笑声,无独有偶,前不久,我与一位干部朋友闲谈,言及身体,他拍着弥勒佛般的大肚,不无得意他说:“有一点我比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